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藏普兰县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m,平均宽度为126.61m,平均厚度为11.25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 m,平均宽度为126.61 m,平均厚度为11.25 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艳  温春齐  李保华  孙燕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100-104,113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热液期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氧化物阶段、金-黄铁矿阶段、银金-硫盐阶段、贫金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对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成矿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气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马攸木金矿床在成因上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带动山东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  林世敏 《地球科学》1992,17(6):668-676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复州台陷的交接部位。砂金主要赋存于碧流河及其支谷水系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的底部,砂金矿体平行河谷呈层状分布;矿体埋藏浅,砂金粒度中粗,易采选;属冲洪积型谷底砂金矿。本区砂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和含金地层,成矿物质丰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辽南砂金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东伙房金矿位于内蒙古武川县,为一小型金矿床,属于与浅成花岗斑岩有关的中浅成中高温热液矿床.本次成矿预测思路为:在已知Ⅰ号矿体及其他含金蚀变带上,建立大量的观测点,把每个观测点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学等方面的成矿信息分析研究,并把Ⅰ号矿体作为已知矿体,总结Ⅰ号矿体的成矿信息特征,建立接近于客观实际的已知矿体模型,用之与其他含金蚀变带进行对比,从而预测出成矿的有利地段.作者把以上这种工作方法称为综合信息叠加组合及相似类比法.本次工作发现了两处较好的矿体,同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矿化类型——斑岩型金矿化,这对该地区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由以往提交的焦家金矿床、马塘金矿床、寺庄金矿床和近年来发现的寺庄深部金矿床、马塘深部金矿床、焦家深部金矿床组成,金资源储量大于600吨.该矿床由4个矿体群组成,深部矿体有306个.深部Ⅰ-1号、Ⅱ-1号和Ⅰ-12号主矿体相互平行且在水平投影图上部分叠合,深部Ⅰ-12号、Ⅰ号主矿体与浅部Ⅰ号、1号主矿体相...  相似文献   

8.
Q315是近几年来在小秦岭金矿田发现的规模最大且取得勘查突破的南北向近直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受南北走向近直立的构造带控制。Q315号金矿床北段矿体群(Ⅳ、Ⅰ号矿体)、中部矿体群(Ⅱ、Ⅲ号矿体)、南段矿体群(Ⅴ、Ⅵ号矿体)沿构造带走向呈等间距分布,垂向上呈"火炬状"。对原生晕研究表明:由浅至深金矿化具有弱→强→弱的特征,深部南部矿化强于北部,南部Ⅴ、Ⅵ号矿体在500m以深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  相似文献   

10.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42-)Cl--(K+)Na+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MPa)浅成(0.825~0.971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阿尔泰造山带砂金矿资源丰富,前人对河流中的砂金矿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山间盆地中赋存的砂金矿研究较少.本文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最东侧的戈尔诺耶古近纪含砂金盆地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地质、自然重砂测量圈定了砂金异常,经浅井和砂钻等工程深部查证,结果显示砂金主要赋存在古近纪粗粒的石英砾石层中,砂金形态以片状为主,是以微...  相似文献   

12.
藏南查拉普岩金矿床特征、发现及时代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拉普岩金矿床是藏南著名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新发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岩金矿床, 是西藏境内迄今为止报道的首个卡林型金矿床.但它的发现只是藏南岩金找矿突破的前奏, 随着勘查研究工作的深入,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在岩金或以岩金为主的金锑找矿方面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系统介绍查拉普岩金矿床成矿环境、成矿特征的同时, 对其成矿时代提出约束, 得出该类型金矿最终成矿作用与藏南大规模拆离系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 也显示北喜马拉雅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在晚新生代成矿方面具有某种成因联系, 为该区进一步的岩金找矿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豪  宋扬  李发桥  李子琛  王旭  李阳  郑明  方颖 《矿床地质》2023,42(2):287-309
西藏具有形成巨型斑岩铜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常发育于斑岩铜成矿系统上部,极具经济价值,但由于形成深度较浅,易于剥蚀,目前西藏地区尚未发现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产出有大型-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而是否存在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既是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勘查的重点方向。文章运用超景深高分辨数码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多龙矿集区尕尔勤矿区内的残坡积物和外围水系沉积物中746颗砂金的大小、形貌、核部元素及不透明矿物包体特征,发现尕尔勤矿区内广泛分布的砂金不是表生环境下生物化学或化学成因金,而是尕尔勤产出的金矿(化)体剥蚀的产物。砂金普遍含有较高的w(Bi)、极低的w(Cu),部分含有高的w(Hg)、w(Te);砂金w(Ag)变化较大(0.05%~40.21%);金成色变化范围较大(588~999);砂金富含Bi-Pb-Te-S系列矿物包体等,显示尕尔勤矿区可能存在一个遭受过剥蚀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秦岭横亘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1300km,地跨豫、鄂、皖、陕、甘、青、川七省,面积约400000km2,它是我国著名的"中部多金属成矿带".金银矿产为重要的优势资源,矿床星罗棋布.迄今为止,已探明金矿床145处,其中砂金矿床44处,岩金矿床101处;银矿床24处.该区金、银矿床成矿类型繁多,具有得天独厚的聚矿条件,其中小秦岭享有"第二金库"的美称.遐迩闻名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的成矿受巨型帚状构造控制,可与全球诸多巨型-超巨型金矿之聚矿条件媲美.本区金、银矿产成矿规律明显,具有极其理想的成矿条件,是进一步查勘巨型-超巨型金矿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15.
王伍四  李文庆  郑友林 《安徽地质》2012,22(1):24-26,30
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近年在西藏自治区贡觉县阿中地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一处中型规模的铅锌矿床,其地表出露长约1km,平均宽为48.77m,矿种以锌为主,铅次之,且伴生金、银、铜等。各矿种之间关系具密切相关性。综合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砂金矿床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在地壳局部下沉过程中,砂金在水等强应力作用下,与砾石、砂一起进入沉积盆地,形成砂金的中间储存体;随着地壳的间歇性上升,在蛇曲河流的作用下由于砂金与砾石的运动规律相仿,故和砾面一起被保留在河流冲刷面上的河床滞留砾石沉积中。当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后,使砂金中间储存体中分散的砂金集中富集在河床滞留砾石层中,从而形成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2011-2012年在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也金嘎波金矿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一具大型前景的金矿床,初步圈定矿体(脉)17条,其中主矿体长约720m,平均宽度15m,矿种为金,伴生砷。  相似文献   

18.
藏北邦多一带重砂(金)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砂矿物方面对邦多一带的金矿特征及其分布加以分析,金及相伴的白钨矿、锆石、金红石等重砂矿物分布于那朗岩体的岩基之内外接触带上,其原岩可能在母岩或搬运通道附近。砂金成色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成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近源成矿。  相似文献   

19.
梁维 《地球科学》2019,44(7):2308-2318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产出数十个规模不等的金矿、锑金矿、锑矿和铅锌多金属矿,近期的矿产勘查在片麻岩穹窿发现了铍稀有多金属矿床.该成矿带内发育两期金锑铅锌矿化,其一为以邦布金矿和马攸木金矿为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形成于59~45 Ma,属于青藏高原造山主碰撞阶段的产物;其二为以姐纳各普金矿、车穷卓布锑矿、扎西康铅锌矿的晚期矿化和吉松铅锌矿等为代表的热液型矿化,集中形成于21~12 Ma的后碰撞造山阶段.大量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金锑铅锌成矿带的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小于300℃)、中低盐度流体(< 10% NaCleqv).本文统计了已发表的和新获得的带内不同类型矿床共169个石英、绢云母、菱锰矿等热液矿物氢氧同位素数据,发现在δ18OH2O-δDV-SMOW相图中,这些同位素组成构成了3个端元:A端元以车穷卓布锑矿为代表,显示出极低的δ18OH2O值(低于-13‰)和低的δDV-SMOW值(< -111‰),靠近现代雨水线,完全落入西藏地热水H-O同位素范围;B端元以沙拉岗锑矿为代表,显示出具有最低的δDV-SMOW值(最低至-172‰)和较高的δ18OH2O值(高达12‰),落入建造水的H-O同位素范围内;端元C以邦布金矿和浪卡子金矿为代表,显示出具有极高的δDV-SMOW值(高达-43‰)和中等的δ18OH2O值,与造山型金矿氧同位素6‰~13‰的范围相同,包括了原始岩浆水的范围和部分变质水的范围.带内主要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均介于这3个流体端元之间,显示出绝大部分矿床的流体均非单一流体来源,而具有多源流体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这些进展有助于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深入地研究了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建立了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造山带型金矿的概念。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成矿理论获得了新的证据,在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中岩浆流体较普遍存在,变质去挥发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是金矿成矿所需的低盐度流体。全球超大型金矿以中温热液型、浅成火山热液型金矿及砂金矿最为多见。从成矿系列理论发展到成矿系统理论,强调了金与其他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铁氧化物型铜一金矿床和钨一锡成矿省内与侵入体有关的2种新类型金矿床。提出金的宇宙来源及撞击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