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1976,(4)
我们管天组干1963年成立,十多年来,我们结合开门办学,走出校门,向有看天经验的贫下中农学习,用辩证法指导管天,为农业生产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我们在管天的实践中体会到,天气变化也是如此。例如天气的冷和热、晴和雨、旱和涝,都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它们既矛盾又统一,而且在不断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在天气实践中要掌握对立统一的法则,分析矛盾转化的条件,才能正确地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2.
天气预告为研究气象学之最大目的,但以今日气象学本身之造诣而论,天气预告之原理与法则,究未臻十分成熟之境地,在科学先进诸国固如是,于科学落后之我国更如是。我国既限于环境及设备之艰难,又受制于地方性对于天气变化之支配,西洋现成之若干原理法则,无从亦不能整个搬用于斯土。是以国内各气象机关之天气预告,究未完全脱离工作者经验之凭藉,每遇人员更迭,预告之真确程度,即受影响,前例斑斑,毋须枚举!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科学地解释环境水文气象条件和作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农业气象科学的中心任务。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为了科学地阐明天气条件和植物状态间的关系,参考了农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经验;此外,对近地面层和土壤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也做些定性分析。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寻找“天气-作物”模式输入参数和输出产品之间的直接经验关系。在这一研究阶段里,已找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天气条件与作物的关系。现行的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系统,基本上就是建筑在这些经验关系上的。  相似文献   

4.
一、目标函数的设计 “成本——效益”法则是系统工程的根本法则。若用到“由气象灾害确定作物布局”决策系统上来,可以认为是:各种农作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根据历史上的各种灾害性天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当年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灾受不可避免),采用最佳比例方案,调整作物布局,使其在不增加额外投入(成本一定)的前题下,使农作物的受灾减产率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2):14-14
为了改进春播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学习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运用对立统一的法则,研究了春播服务中的主要矛盾,研究了秋、冬、早春与春播期冷暖的关系,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春播期冷暖标准 开始,我们在春播服务中,只知道抓寒潮过程,抓“冷尾暖头”,  相似文献   

6.
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大气可预报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有的是从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误差探讨,即讨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增长使得预报与实况差异太大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两周,它称为大气可预报的时间。这是短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大多是从天气变化稳定性进行探讨。短期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过程的关系以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一直是近十余年来气象学者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长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龙门县1962—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龙门县寒冷天气统计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龙门寒冷天气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1.9 d,但近10年寒冷天气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天气主要出现在12—2月,占全年的86.8%。寒冷天气可分阴冷寡照型、晴空辐射型、冷空气来袭型3种类型。部分橙色寒冷天气虽然早晚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但中午气温较高,人体感觉舒适;而黄色寒冷天气若为阴雨寡照型时,全天气温较低,人体感觉寒冷。  相似文献   

8.
波浪操纵说     
(一)通论谈天气学者,挽近可分三派:曰挪威派创自皮叶克纳司(V.Bjrk-ncs),其说以为天气之变化,其主因仅限于对流层内,是为极面学说(Polarfront-Theorie)。曰弗朗克孚(Frankfurt a.M.)派,以为天气之变化,其主因并不在于对流层,而在平流层中。此说导源于费干(H.v.Ficker)及德芳(A.Defant),但发挥而光大之,则为弗朗克孚大学已故教授司徒沸(G.ve)及其助手米盖(R.Mügge),是为平流层操纵说(Stratosphrische Steuerung)。曰来布齐(Leipzig)派,创自魏克孟(L.Weickmann),以为天气之演变,由于大气中波浪之起伏,此种波浪,既可导源于平流层,亦可导源于对流层,是为波浪操纵说(Wcllen-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的学科基础是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与云降水物理学,需要将天气-动力-云降水物理耦合为一体。考虑到目前将天气动力学性质的基础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中的问题,从数值模式动力方程、模式分辨率、云物理过程、数值求解方案、初边值条件等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中一些需要重点解决、且不可忽视的特色问题,并举例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期望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构思更适合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使数值模式功能真正向满足人工影响天气的要求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10.
天气雷达作为掌握直接天气资料的重要手段,它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得到广大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天气雷达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大气信息,不断地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那么,天气雷达发展至现阶段一机多能综合发展就更显其重要性。对于云、雨中粒子的运动、相态和晴空湍流的探测是气象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这些问题用常规天气雷达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新型天气雷达的研制工作,试图寻求新的途径以解决这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普勒雷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天气预报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天气过程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对象。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长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亦即首先应该回答下列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长期天气过程,它的时空尺度如何?它与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原则性区别?构成长期天气过程的主导系统是什么?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碰到哪些主要困难,其解决途径如何?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认识水平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次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7月4日下午,甘肃河东出现强雷阵雨天气并伴有冰雹。从大尺度环境场、物理量场特征、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3方面综合分析本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本次过程在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冷平流随高度增加使不稳定层结得以建立和维持。干冷空气冲击高原东侧到甘肃中部的能量锋,触发了强烈的对流。根据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看出,冰雹是由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在径向速度图上可分析出γ中尺度气旋性旋转流场。  相似文献   

13.
沙尘天气的数值预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沙尘天气预报的核心问题是要理解沙尘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并定量地描述风沙的分布、强度、输送与沉降.沙尘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大气运动与地表状况等诸多因素.作者介绍了一个以数值预报为核心、以卫星观测与地理信息系统为资料背景的沙尘天气集成预报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起沙模式.作者运用该系统预报了2002年春季的沙尘天气,并用天气观测和采样观测资料对预报效果进行了鉴定.分析表明,预报系统不仅能定性预报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而且能定量预报沙尘源地、大气中的沙尘浓度、沙尘的输送以及沉降.模式72 h的预报仍然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前汛期发生在梧州地区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在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短时强降雨回波常表现为块状回波,回波顶的外形比较平滑整齐,回波中心的强度在45d Bz以上;在速度特征上,在径向速度图上常出现逆风区;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速度特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存在较强的暖平流,在高仰角的速度图上(一般仰角在4.3°)有大风核存在;而冰雹等冷式切变回波,在速度特征上,零速度线出现90°折角,风向随高度逆转,可分析出存在冷平流。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9—2022年郴州市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郴州市连阴雨过程的时空特征,并对连阴雨过程进行环流分型。结果表明:1959—2022年郴州市共发生63次连阴雨过程,连阴雨天气在冬、春季强度强且较为频发。受地形影响,郴州市中部连阴雨过程较多、南部较少。郴州市连阴雨过程可分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两槽一脊”型、低压型和纬向多波型4类。连阴雨过程期间有明显的冷暖气流交汇和气流辐合,其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和“两槽一脊”型的冷高压偏强且稳定,北风风速更大且影响更南,因此冷空气更强;低压型和纬向多波型冷高压较弱且移动较多,西南气流偏强。东亚上空中、高纬度的天气系统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低纬度天气系统多移动和变化,不断向北输送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长时间交汇对峙,在郴州市形成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78,2(4):341-349
当前华主席、党中央为我们指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能尽快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大气科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天气予报的准确度,天气予报的进展是整个大气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怎样使我国的天气予报科学实现现代化,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想从近代天气予报科学的进展情况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与城市水问题”。如何做好天气预报,为科学决策城市水问题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个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基层气象台站现代天气业务中灾害性天气监测、识别报警、天气联防、上下级业务指导与信息反馈、产品共享、集约化业务管理等关键业务问题,基于B/S架构,采用Web、GIS、数据库等技术,研究、设计开发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与已有的MICAPS等系统形成互补,实现了山东天气业务、重大天气过程服务及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气象保障等为一体的业务化平台支持,不仅较好地满足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对业务平台建设的迫切需求,也为优化省内集约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对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一直是高原气象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影响灾害性天气关键区与强信号、高原涡与西南涡基本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东移机制、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关系及其对暴雨天气影响、基于高原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分析诊断预报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近10年内的最新进展;并针对高原地-气过程影响、天气系统分布演变特征、高原影响灾害性天气机理和高原气象观测试验布局等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高原气象综合观测系统、高原天气变化理论和高原天气预报技术展望了青藏高原影响灾害性天气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天气雷达是用于观测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它一方面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对龙卷、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的预报;另一方面天气雷达也为较大范围内估测降水量提供了可能。然而,单部天气雷达有限的探测能力限制了雷达观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用探测范同相互重叠的多部天气雷达组成雷达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