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同台基的强震仪记录与地震仪记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时域实时方法,对辽宁省共同台基的数字宽频带加速度记录和地震仪速度型记录进行相互仿真,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加速度记录仿真得到真实的速度与位移时程;同样,地震仪速度型记录也能通过仿真得到加速度时程.由此可见,强震观测和地震观测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宽频带强震仪与地震仪同一台基上记录仿真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由加速度记录实时仿真速度、位移时程和由速度记录实时仿真加速度时程及位移时程时域实时方法,对福建省和黑龙江省在同一台基上记录到的宽频带加速度记录与速度记录分别进行了仿真,并与仪器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由宽频带加速度记录仿真得到真实的速度与位移时程;由宽频带速度记录也可得到加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但对加速度时程高频成分会有一定的损失;应用此方法也可以仿真得到某一型号地震仪或者强震仪记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CTS1-EDASC24速度型甚宽频带地震仪和FBS3-EDASC24速度型宽频带地震仪的速度记录仿真加速度时程的有关技术与应用问题,其中包括:仿真方法的选取,仪器性能和仿真参数的分析,仿真加速度时程与SLJ100-GDQJⅡ加速度型强震仪记录结果的比较,福建及邻近地区所选用地震的仿真加速度时程(1998-07-2008-07),仿真结果在合成场地设计地震波中的应用等方面,并提供了具体的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金星等、马强等提出的时域实时方法,对辽宁省数字宽频带加速度记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可由宽频带加速度记录仿真得到真实的速度与位移时程,应用此方法可以用于我省地方震及近震的监测,这将有效拓展强震观测数据的使用价值,为地震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字化速度记录实时仿真位移与加速度时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地震仪的原理和作者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本文系统研究了利用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地面位移和地面加速度等问题,从时域上提出了一套实时计算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动参数的实时计算。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震台网记录获得加速度波形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测震台网速度记录获得高质量加速度波形的方法,并以天津蓟县台安装的CTSI-EDAS24速度型甚宽带地震仪和EST-Q4128型强。震仪对同一地震记录的处理分析为例,对计算步骤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处理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拓宽了数字测震台网波形记录的服务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地区同台基的测震记录与强震动记录进行相互换算的一致性对比分析,验证了在一定条件下加速度波形记录与速度波形记录相互转化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波形质量较为可靠的速度记录经校正换算求取加速度记录,并与周边台站获取的加速度记录相互印证并剔除加速度记录异常值,实现对广西北流M_S 5.2地震衰减特性的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8.
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特别是近场强震动记录中经常会出现基线偏移的现象,加速度记录中的微小基线偏移会导致积分获得速度和位移时程产生不合理的非物理特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低频误差和地面的倾斜或旋转对原始加速度记录积分获得的速度和位移时程的具体影响,讨论了近场强震动记录基线校正的准则.针对低频误差引起的基线偏移,论述了应用最广泛的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括了烟记录和墨水记录短周期地震仪的主要优缺点,提出了烟记录地震仪的改造方案。介绍了593型烟记录地震仪三种实用幅频特性及实现途径。同时列举了一些实际观测记录,并与原烟记录及DD-1型墨水记录地震仪作了对比,证明改进后的烟记录地震仪的记录质量比原烟记录地震仪好,更优于墨水记录地震仪。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数字强震动台网加速度记录、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泉州台宽频带或甚宽频带地震仪的速度记录中,筛选出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福建及邻近地区17个典型地震(帆3.6~6.7)在基岩和土层台上记录到的51条加速度记录和在基岩台上记录到的31条速度记录.  相似文献   

11.
泉州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的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泉州台数字地震仪对全球地震的监测能力,利用目前各类仿真记录的震级计算公式及近年泉州台台基的地动噪声有效值,结合各区域震相识别经验等设定了可检测地震的首至P波震相振幅、S波和面波的最大振幅与台基地动噪声有效值的比值,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泉州台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仿短周期(DD-1仪)记录的近震监测能力、仿中长周期(DK-1仪)记录的远震监测能力及仿长周期(763仪)记录的远震和极远震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在100 km、1 000 km、130°和全球范围内,一般可分别可监测到ML1.5级、ML3.7级、MS6.1级和MS7 6.1级的地震。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提高泉州台测震观测质量的技术途径等方面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sting purposes, methods and avail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seismograph testing can be divided into laboratory and on-site testing, respectively. The testing of the seismograph''s key parameters and other concern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re well described in guide document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17). This includes seismometer sensitivity, linearity and clip levels based on the shake table test, as well as the seismometer natural period, damping constant based on electrical calibration (Wang Guangfu,1986; Plešinger A.,1993) and instrumental self-noise collocation estimation (Holcomb L.G., 1989; Sleeman R. et al., 2006).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observation technology, many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ismograph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nd new testing items and methods have emerged.  相似文献   

13.
章静  李晓杰  杨桂存  丁秋琴  李璐彬 《地震》2013,33(2):132-141
本文首先对援印尼地震监测台网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作了简要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该台网系统的监测能力作了评估, 并选取试运行以来记录到的印尼地区32次大地震事件, 将系统自动产出的定位结果和USGS公布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 结果表明, 援建台网地震自动定位系统运行稳定, 对大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基本可信。 实现了2分钟以内对印尼境内及周边一些区域的强震自动产出首次定位结果并发出强震警报, 3~4分钟左右完成较精确的自动定位, 对于印尼地区6级以上地震, 自动定位系统可在5分钟内给出较精确的地震三要素。 援建系统不仅提高了印尼及周边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定位精度以及地震速报能力, 也为其海啸预警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从三次地震来讨论厦门台地形变仪器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发生在厦门地震台周边的三次地震在地形变仪器上的不同反映,探讨了倾斜仪与伸缩仪对同一地震的监测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①同一异常并非在所有的仪器上都能表现出来,即使在同一观测仪器的不同分量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②不同的地震在同一仪器上表现出来的异常是不同的,厦门地震台水平摆的异常形式有两种--日均值曲线畸变与记录曲线错动;③仪器的监测范围与未来震级的大小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应用中的实际需要,阐述了数字地震学中元数据的定义、作用、意义、组成部分及其常用格式,分析了元数据与数字地震记录相互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市区及附近布设的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对2004 年12 月11日兰州陨石坠落的过程进行了初步反演和分析。结果表明,23时36分23秒陨石进入兰州地区26km的上空,经历过一次较小的爆炸,然后向东北方向坠落,于23 时36 分42 秒在13 km高空发生最终爆炸解体,没有较大陨石体坠落地面。  相似文献   

18.
地震记录的P波自动捡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相到时的精确捡拾是地震定位的关键所在,是进行地震预警的前提.对云南测震台网的观测数据进行P波自动捡拾试验.用基于幅值和频率的P波识别方法和STA/LTA方法捡拾到的P波到时,与人工捡拾的结果比较接近,取得较好的结果;用该方法对云南强震台网的部分强震记录的竖向资料进行P波到时自动识别,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o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ecords of the last 109 years is examined using factor analysis. From the result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an be objectively divided into 15 regions with each region having a similar covariance structur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From such a division it is noted that warming is evident over 11 out of the 15 regions. The strongest warming is not, however, confined to specific latitudinal belts, for example, the tropics or the arctic, nor is the strongest warming confined to a specific continent.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coarse spatial dsitribution of available data, results should be considered prelimi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