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并根据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提出6点对策加强沿海海洋防灾减灾的教育和训练,防灾设施的建设和防灾标准,预报和监测工作,以法防灾减灾,建立和完善海洋灾害信息系统及国际、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灾害教育承担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培养公民防灾减灾素养的重任。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均设置灾害教育课程,涵盖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主题,体现了层次递进和融会贯通的课程要求。地理教科书传递系统而普适的灾害知识,提供灾害案例和探究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灾害情境。通过宣传灾害知识、开展灾害逃生模拟演练、实施防灾主题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防灾优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刘希林 《地理科学》2001,21(2):113-117
防灾优先性是减灾决策的组成部分,阐述了防灾优先性与减灾先性的关系及其在灾害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泥石流防灾优先性评价模式和计算公式,并应用于四川阿坝州。研究成果可为各级政府和灾害管理部门制定泥石流减灾规划和防治政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亦可为其灾害类型的防灾优先性评价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由于很多城市对城市建设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多种城市灾害发生。城市灾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和范围在扩大,危害程度在加深,因而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忽视防灾减灾,或城市建设工程防灾减灾配套设施落后、甚至缺失等问题。减轻灾害与控制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研究分析日本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建设工作,其城市防灾公园建设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陕西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构建了气象灾害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体系,揭示了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组合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7.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8.
广东气象灾害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吕勇平  张勇  罗晓玲  涂悦贤 《热带地理》2000,20(3):211-24,218
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其中广东又是气象灾害最频发的地区,成灾因子众多,灾情特别严重。因此,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建立防灾减灾系统,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快速发展广东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山地学报》2005,23(5):570-570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和《山地学报》编辑部共同编制的《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科普挂图,最近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对广州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热带气旋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热带气旋的减灾对策:气象部门应建立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热带气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气象工程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做好防御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发展保险事业,加强城郊防御热带气旋和宣传等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河北沿海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其成灾规律,并提出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域山洪灾害成因机制分析与防治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从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等3方面分析探讨湘水流域山洪灾害的成因机制,主要结论是:下垫面因素对湘水流域山丘区洪灾的产生频率和强度有极大的影响,承灾体对灾害的形成有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对流域山洪灾害实施防灾减灾首先需从下垫面因素着手采取措施;其次从承灾体本身着手,降低脆弱度,缩小洪水灾害对自身造成的损失。根据流域内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湘水流域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有:加快坡地的改造、清扫河道。在河道边培植护岸林、加强承灾体自身的承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指示和视察云南时的三个指示精神,结合国家和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从云南省灾情特点即:地震频发,小震大灾;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气象灾害增暖效应明显;森林火灾趋高;多灾种复合发生等现状出发,以风险管理4R模式为视角,找出云南防灾减灾主要存在的问题,即:防灾减灾多为应急模式;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分部门分灾种与部门联动不够;防灾减灾高效社会治理机制尚待建立;科普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未来云南省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主要对策是加强风险管理,加强综合减灾,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社会购买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恢复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承灾体的防灾减灾能力是评估灾害经济损失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在里下河地区李中镇调研所得数据,绘制初始灾损率散点图,构建了初始灾损率曲线;然后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因素,绘制实际的灾损率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结果显示:①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和农业区五类承灾体财产的淹没水深与灾损率均存在乘幂函数关系。②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因素后,洪涝灾害对不同承灾体的经济损失有所减少。住宅区财产在淹没水深3 m时经济损失减少了34%,工业区在2 m时经济损失减少了17%,商业区在3 m时经济损失减少了24%,公共设施部门在2 m时经济损失减少了11%。防灾减灾能力因素对住宅区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作为有关灾损率曲线研究的有益补充,结果可为类似地区城镇的防灾减灾决策及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5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作物病虫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病虫灾害 区、8个病虫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病虫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病虫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 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层次分析法并融合专家意见,遵循客观性、数据获取便利性、指标量化可行性并突出主导因素等原则,构建综合防洪除涝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抢险救灾与恢复重建能力以及灾害管理能力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淮河流域各县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评估表明:蚌埠市防灾减灾能力最高,其次为难南市、淮北市,再次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灾害研究进展与减灾思路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泥石流灾害发育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发生面广、点多及突发性和毁灭性较强等特点,危害较严重。利用3S技术分析太行山区、燕山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为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风雹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风雹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4个风雹灾害区, 其中第Ⅳ区内续分2个风雹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风雹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雹灾害防治规划 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低温霜冻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低温霜冻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低温霜冻灾害区、9个低温霜冻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低温霜冻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低温霜冻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