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利用吉林省西部及周围地区气象、水文、地质和经济等方面大量实测、调查及统计资料 ,采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与水有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水资源及可利用水资源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分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关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了分区、市、县及主要城镇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 ,为研究区及各级行政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且分布极不均匀的地区,如何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天水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天水市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规划,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叙述了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观点,并将其基本观点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分别就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阈值、熵定律的约束、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经济理论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塔里木河三源流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4-2007年统计年鉴资料,从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熵权法,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三源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基本达到饱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具体表现为和田地区(Ⅲ)阿克苏地区(Ⅲ)喀什地区(Ⅲ).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三源流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地区水资源总开发量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人工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决策变量,以地下水位为状态变量,将水资源系统的模拟模型作为约束条件集,嵌入到水资源系统的优化模型中,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模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模型为核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开发出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集成技术将多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邯郸市为例完成了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化模拟、优化计算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6.
陕西水资源的分布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陕西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科学利用水源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6,他引:34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4):335-343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研究黑河流域的诸多生态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而且是联系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 在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流域尺度生态经济研究状况、进展和黑河流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框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生态过程模拟模型的研究; 2)宏观经济水资源模拟模型的研究; 3)环境变化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5)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最后, 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指出了在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耀奇  任利民 《地下水》2007,29(4):13-14
依据最新聊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水资源总量、地区分布和年际年内分布特征,论述了重要的客水资源-黄河水的基本规律,得出了聊城市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结论.并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超采、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总结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开展生态水资源建设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城县属于缺水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农业是用水大户,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述农业节水几种途径及生活、工业节水的途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生态水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都有别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水量可用于蒸发、调剂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决定水资源各量动态分配的中枢。这里对九寨沟地区生态水的类型、特性、受控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只有保护好生态水系统,才能实现景区可持续利用。这对九寨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景区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is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China’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imely and effectively assessing constraint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Howeve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research considering ke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re still lacking. In this study, therefo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BTH region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First, we chose five limiting factors, including topographic condit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 land resource,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o assess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using the single-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divided the whole region into five subregions, i.e.,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ubregion,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bregion, the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subregion,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subregion, and the cropland protection subreg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northern BTH region was highly constrained by topographic conditions, the central BTH region was strongly constrained b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whereas the southern BTH region was constrained mainly by land resource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water resource wa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0, the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subregion had a total population of 39.59 million, an urban population of 76.90%, and 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2 455.57 billion yuan. We argue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TH region should explicitly consider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limiting factors, implement land use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maintain multiple land use types and diver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rong sustain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水安全是耦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防灾等多维视角的复合概念。为提高水安全评价的系统完备性,避免各维度间概念重合,提升问题诊断的精确性,基于对水安全定义、内涵及评价维度的总结述评,构建了由数量充足性、水质符合性、可持续性、成本可承受性和防洪安全保证性5个评价维度构成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群决策进行指标权重量化与数据标准化。该评价体系体现了资源安全中关于数量保障与可持续性保障的概念内涵,相比单纯利用资源禀赋指标评价水资源数量安全,更能科学辨析区域真实缺水原因;补充前人研究较少涉及的成本可承受性,保证了水安全内涵的系统完备性。以中国各省为例,结合聚类分析开展水安全评价的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较好地诊断了中国各区域主要水安全问题,符合中国现状,说明该评价体系具备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提出了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和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所决定。深圳和东莞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可持续性从1980年至1990年逐渐增强,但1991年开始下降,东莞可持续性从1980年以后逐渐增强;目前两市处于弱可持续阶段。  相似文献   

14.
Asia, and in particular the Mekong Delta region, is under increasing water use pressure. Food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s one element of these growing pressures, as is water management. The authors have first-han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groundwater use and management in rural Thailand.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a micro-management, demand-driven approach, with its ultimate objective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betterment of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the Mekong delta and other similar rural areas in Asia offer considerable opportunity for more optimal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This water source should be prioritized for village usage, which if properly allocated and managed, will lift a significant human population from poverty, into a more sustainable existence. This readily available, reli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 exists and has both the capacity for abundant storage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for commercial and household supply. The focus has been on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elta’s relatively shallow, well sustained, and consistently recharged groundwater resource, and its potential symbiotic linkage to low-volume household demand. Water has been employed in a variety of ways from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sanitation to generating incom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ash crops and other similar productive uses. The fundamental aims of the initial model and subsequent trials have been to harness this robust water source and deliver otherwise unattainable income to households. As the following, more detailed study of rural Thailand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s of such an approach deliver sustainable enhancements to the quality of constituents’ lives, ar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nd sustainable, and harmonize with governmental efforts to alleviate poverty through the enablement of income generation from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灰色系统。本文把耗散结构中的熵和灰色系统、协同理论结合起来,并以贵阳地区的6个水资源分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枯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地区1998年到2003年其枯水资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从增加到减小再到增加, 2003年以后灰关联熵又开始增加,系统有序度又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有序化调控措施,从而使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达到有序状态,实现贵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从整体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运用经济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构表征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评价指数是指标体系的基本上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协调系数和可持续系数。协调系数用来评价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状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用可持续系数来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问题得到日益增加的关注,其研究从水资源短缺、供需平衡等内容转向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研究,从系统循环的角度分析资源的流动性和持续性,能够揭示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各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价值观和方法论。首先,从模型拓展和实际应用两条主线梳理了国内外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相关研究。在模型方面,概括了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和适用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缺点。在应用方面,分别从不同时空尺度、驱动力因素等方面对虚拟水、水足迹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三个热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并指出: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水资源研究基本建立在价值型模型的基础上;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已成为分析区域间经济结构、资源流动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其次,讨论了投入产出模型在冰冻圈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基于服务角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最后,展望了投入产出理论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额外的信息以便更好的管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食品安全。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系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47954 km2(包括10 m水深以浅的近岸海域)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照双层网格化方法系统采集了陆域土壤、近岸海域和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测试了71项元素和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首次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全面查明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区内一级和二级土壤分别占总面积的19.9%和57.3%,三级和三级以上土壤占22.8%。定量计算了镉、铅、汞等主要异常元素经河流、成土过程等自然来源和大气干湿沉降、施肥、灌溉、使用农药等人为来源贡献量,阐明了其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安全性。结合研究区特点,系统开展了三角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系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47 954 km2(包括10 m水深以浅的近岸海域)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照双层网格化方法系统采集了陆域土壤、近岸海域和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测试了71项元素和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全面查明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量计算了镉、铅、汞等主要异常元素经河流、成土过程等自然来源和大气干湿沉降、施肥、灌溉、使用农药等人为来源贡献量,阐明了其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安全性。项目紧密结合本地区特点,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三角洲形成演化过程地球化学研究、区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酸雨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模拟实验、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研究与制订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