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鱼卡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卡河流经2个次级断陷盆地,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 236.58×104 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 764.55×104 m3。其中鱼卡盆地地表水资源量为10 123.06×104 m3,地下水量为6 967.85×104 m3;马海盆地地表水资源量为9 145.44×104 m3,地下水量为10 796.7×104 m3。鱼卡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为226.3×104 m3,占地下水资源量3.2%;马海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为619.8×104 m3,占地下水资源量5.7%。通过对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研究表明,随着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下游出现了地下水资源短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例如,流域地下水不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加剧下游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地下水资源,是关系到流域下游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祚顶 《水文》2004,24(1):18-21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采状况,通过对比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分析地下水开采情况,论述了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赵本龙  李丽芳 《地下水》2019,(1):51-51,7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通过对雄安新区近年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雄安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是降水入渗—开采型、河湖影响水文型、地下水动态年内变化1-3月降水虽少,为地下水位上升期4-7月为下降期,8-12月为稳定期,年际变化持续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开采量。从远期看,应防止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切实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下水监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的地下水监测网点已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下水开采区和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系统,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了专门从事地下水监测与研究的专业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但是,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存在地下水监测点数量少、控制精度低、监测设施简陋、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之一,也是抗旱和应急供水的重要水源。利用陕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对陕西省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分布、取水量等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规模以上机电井的取水量占总量近9成,提出强化对规模以上机电井的管理,合理利用成果数据结合GIS技术,建立地下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地下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地下水取水总量的控制,达到对超采区地下水开采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6.
宋印胜 《山东地质》1995,11(1):77-83
在多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倾斜平原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地下水水位降速与大气降水、地下水开采量的回归方程,对不同大气降水、地下水开采量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降速进行了预测,在考虑了大气降水概率、保证率及不同降水时地下水开采量概率的条件下,对地下水水位降速进行了随机综合决策。依据不确定决策法中的乐观系数法,获得了不同大气降水前提下,地下水开采量的最佳对策,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唐心强  吴希龙  王延勇  康桂红 《地下水》2007,29(2):53-57,88
从分析泰安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及水文地质特性、地下水资源赋存量的基础入手,根据泰安市的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和行政区内唯一大型河道大汶河的水文特性及其沿岸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开采现状,针对地下水开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泰安市特点的可扩大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总量的多种涵养地下水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兆馨 《地质论评》1982,28(5):453-460
孔隙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中以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地下水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又以浅层地下水居多,约达孔隙水资源的80%—90%。从大区域来看,用于大面积农田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可占总开采量的80%以上。这充分说明浅层地下水在农田供水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研究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宇  郭昂青 《地质与资源》2010,19(2):105-108,133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社会经济最发达地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地下水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资源浪费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地下水资源量不断减少,供需矛盾不断加重,已经严重制约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和校核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开采量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进而影响到水资源利用规划。作者在长期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尤其是农村地下水开采量的调查和校核方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1988,(4)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米,占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700立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名列世界第88位。目前,我国年用水总量约为4700亿立米,人均450立米,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年用水总量将增至5500亿立米以上。目前,我国地下水储量为8288亿立米,年开采量约500亿立米,井灌面积近2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3%。  相似文献   

12.
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计生  李斌 《地下水》2014,(6):73-75
通过对红崖山下泄流量和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地下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与开采量的关系规律,建立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约束控制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指标,提出利用民勤降水量考核盆下地水资源控制的刚性水位指标,为有关部门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和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芹  文丽杰  孟庆国 《水文》2003,23(3):37-39,33
明确了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概念,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对这些环境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加权。运用GIS空间叠加手段,建立了研究区每个栅格的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体系,求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下水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凤  吴士良 《地质学刊》1998,22(A12):26-29
江苏以平原为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系松散层中,以孔隙地下水为主,按系统观点,全省可划分4个地下水系统9个亚系统和21个水文地质区,全省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149.70亿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占93%。目前全省地下水的开采量约为17亿m^3/a深层水占85%,地下水开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使用问题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组成,其中地下水供水量约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三分之二,显而易见地下水资源在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北京地区经历了1999—2011年连续12年的干旱。干旱对地下水资源有直接的影响,即减少了自然补给。同时,干旱增加了应急供水需求,导致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分析了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变化特征,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近50年北京平原的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建立并运用非稳定地下水模型分析了干旱对地下水资源储量消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显示干旱加速了地下水资源储量消耗和地下水位下降,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洪积扇尤其明显。为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针对北京市干旱发生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对干旱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尧  吴彬 《地下水》2014,(5):4-5
为探究新疆准东基地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可实行方案与地下水水位下降状况,采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对项目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经过模拟流场形态与观测值以及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拟合,提取地下水梯度场、降速场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符合该地区地下水变化的地下水开采量方案。研究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实施方案符合该地区水资源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Beug.  GP 束龙仓 《世界地质》1991,10(1):165-166
荷兰的地下水水质在许多方面受到威胁,由于强化饲养业而造成粪肥的过量,农业用水,农药,工业废水,有害垃圾堆的渗漏大量沉积物等均在地下水中发现痕迹。由于这样污染源的存在,供给饮用水的一些地下水开采水源地已经关闭或在近期内将关闭。所以,除了地下水开采对自然植被和农业产量的副作用之外,地下水的污染加剧越来越成为饮用水供水开采地下水的限约因素。由于地下水系统的特征(作用缓慢),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真实预兆必须看作是巨大冰山的顶部(Beugelink 1987年),这一过程的结果将对饮用供给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荷兰的饮用水约有65%,约7.0×10~8m~3)是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董孝水  段州 《地下水》2014,(5):73-75
对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的观测已积累了24年的资料,经分析研判,地下水超采是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丰水年的降水又是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的有力支撑,这一升一降之间,有可能找到一个地下水开采量,能够在整个研究时段使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升降相抵的良性循环,作为该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对此,利用这24 a观测的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升降的互动关系过程,作为一个地下水开采经验数学模型,设定几个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按时历逐年进行模拟计算,就可求出这个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19.
晋州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井灌区,通过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埋深之间互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枯水年份,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小与小麦、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平水年份,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对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占主导,其次为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丰水年,农业地下水开采量仅与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与玉米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变化相关性明显弱化。不同水文年降水量变化,在影响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增减的同时,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呈现与开采量逆向变化,二者叠加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平水年份或丰水年份,小麦生长季节地下水埋深增大,玉米生长季节降水量一般能满足玉米需水量,地下水埋深减小。因此,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对减少地下水开采和高产农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淄地区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地下水已得到充分利用。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二者在山前形成越流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互相转化,现有地表蓄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水源地布置合理,不易再增加地表蓄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