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苏联前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1977年乌法会议定了一个方案,以便统一认识和讨论。1972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了解形成方案以前各家对俄罗斯地台等地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不同意见,有一定的作用,故译刊予此,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在1990年10月22—26日在乌法城乌拉尔科学分院巴什基尔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前寒武纪地层会议(简称乌法会议)。参加代表200人是来自49个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地质工作者。会议对1977年全苏第一次会议对前寒武纪的划分方案作了部分修改。此次会议提交报告90份,主要资料是来自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波罗的地盾的长期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关于大陆上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建造)的主要类型数量分析的总结。我们使用了以前对显生宙及晚前寒武纪的分析方法,并且考虑了文德期原始地质资料的某些特性。苏联上前寒武系的划分是以乌法会议制定的方案为依据的。即文德开始的时限为680±20百万年;而其与寒武系的界限为570百万年。这样,文德的延续时间约110百万年。这就比过去所划分的晚元古时限小的多,但仍大于显生宙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延续时  相似文献   

4.
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目前在文献中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前寒武纪的划分原则,地层表和年代表的关系,地层界线划分的方法和特征。B.B.明涅尔(1960,1962,1970)提出研究前寒武纪地层的特別要注意研究地层表及其建立方法,地层界线的特性,地壳发展阶段和生物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元古代年代地层再划分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永清  苗培森 《现代地质》1999,13(2):216-217
地层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制定一个国际通用的地质年代表,而其基础则是年代地层划分。对于约占地球形成历史7/8时间的前寒武纪来讲,这一任务显得尤其重要而艰巨。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ISPS)经过近20年的长期酝酿,于第8次会议(1988年)通过了一项新建...  相似文献   

6.
建立前寒武纪统一地层表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只有当同位素年令测定方法出现以后,结合生物地层法才开始对前寒武纪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对不同构造岩相带的地层剖面进行全球性的对比。不久前,K.兰卡玛提出的建立全球性的统一地层表的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倡议。到目前为止,建立前寒武纪统一地层表大致提出了三种方法:①标准剖面法:划分地层及其相应的地质年代时,应有一个标准层型剖面作为对比的依据,这一标准的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铸 《地质论评》1959,19(1):28-34
一、引言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地层问题。它不仅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区域地层测量工作有极大帮助,并且能对寻找大量金属矿产(铜、铁、磷、锰等)提供极其可靠的资料。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颇广,层次比较完整,问题较易解放。苏联对这项工作曾给以极大的注意,苏  相似文献   

8.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编表编册”领导小组受“西北区编表编册”领导小组委托,于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四月八日由陕西省地质局负责,在西安召开了“西北区前寒武纪断代会议”,会议制定了《西北区前寒武系划分对比方案》。作为大区编制地层表时遵循的统一方案,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前寒武系统一划分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十分发育,南方和北方均有极好的剖面和相当水平的研究程度,通过努力都可以争取成为国际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参加编写辽宁早前寒武纪地层典,对近年来争论的辽河群时代问题有一点粗浅的看法。研究和解决辽河群时代问题,对探讨辽东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辽河群的由来和发展辽东前寒武纪地层最初被划分为太古界片麻岩结晶片岩和前寒武纪层,或者是太古界片麻结晶岩片岩和前寒武纪下部层与前寒武纪上部层。嗣后,斋藤林次创建辽河系,指出辽河系相当于前寒武纪下部层。辽河群是由辽河系演变来的,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前寒武系,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层单位,但是,却简单明了地代表了形成于寒武纪开始(显生宙起始时)之前的所有岩石,因而就囊括了可以追索到地球形成的所有时间阶段的物质记录。遵循现代地层学的概念体系,要建立一个更加精确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将面临着很多挑战。与寒武纪以来的显生宙相对应,前寒武纪曾经被称为"隐生宙"。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地质学家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生命活动的痕迹,被称为"隐生宙"的前寒武纪就进一步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这代表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的第一次概念进步。现行的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主要基于不同克拉通上的可对比的地质事件,而且基于合适的计时性(大致为整数的)时间界限来划分前寒武系,这个划分方案已经服务地球科学界三十余年,尤其是基于大范围的构造活动与沉积特征尝试性地建立了元古宙的纪(埃迪卡拉纪除外),代表了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的第二次概念进步。随着对地球前寒武纪演变历史的深入研究而识别出许多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以及更为重要的是从岩石记录的背景变化中识别出造成这些事件的成因,这不但导致了对前寒武纪地球的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为今天重新修订一个新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从而产生了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的第三次概念进步。在新修订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中,表现出以下重要的进展:1)运用现代地层学的理念,重新定义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2)明确了具有特殊地质学涵义的太古宙的底界;3)明确并修订了太古宙-元古宙界线;4)尝试性地进行太古宇的建系。一个修订了的太古宙,可以定义为前寒武纪历史进程中具有以下特征的时间段,即地表上保存的最古老岩石的首次出现(4030 Ma的Acasta片麻岩)、大致在2420 Ma广泛的冰川沉积、变冷的地球条件和大气圈氧气上升的首次出现,据此太古宙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代和六个纪。太古宙的这个修订和进一步划分,强调了一个基本的科学理念,即太古宙代表了地壳形成与生物圈确立的早期主要阶段,以高度还原性的大气圈为特征。因此,太古宇的建系,是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本文通过详述这一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地球早期复杂的演变历史提供重要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激发研究热情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约占整个地球地质历史六分之五还要多些。这一时期的地层分布也很广,各个大洲都有出露,就出露地表或为不厚的第四系所覆盖的前寒武系而言,其所占面积将近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此外,在前寒武纪地层内有着各种各样的矿产。因此,对于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问题,虽然广大地质工作者常常把它划分为两部分,其上部叫元古  相似文献   

15.
三月中旬,全国地层会议筹委会在登封召开了前寒武纪铁矿地层会议。会议在田林司长、赵家骧总工程师的主持下,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观摩研究与讨论,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嵩山区前寒武纪地层顺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向各单位代表学习,特别是向王曰伦、韩影山、赵家骧、申庆荣、沈永和、裴荣富等工程师学习,收获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地层专业分会(SPS)已经正式同意前寒武纪的年代划分方案及其命名原则。这个方案已由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在全世界采用。本文简要地公布了全世界马上将采用的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的定义及其应用。该专业委员会分会正在研究将太古宙进一步分代的方案。 1.定义 前寒武纪年代表必须按表1所示的年代划分方案进行,其中时间界线被选择来包括或确定主要的沉积旋回、造山旋回、岩浆作用旋回的界线,不过其中的时间界线以年为单位而定义,并不专门针对任一岩体。前寒武纪的顶界应放在寒武纪的底界处,其界线将由SPS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来确定,不过国际地层专业委员会(ICS)要求SPS的该工作组选择一条能测定其同位素年龄的界线。目前,前寒武纪的底界还未确定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世界各国富铁矿床的综合调查,含富铁的大铁矿多赋存在前寒武纪(尤其是18~26亿年前)地层中.这种富铁矿一般都是由前寒武纪含铁石英岩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使铁质富集而成.因此,寻找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1978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织了赴澳考察团,对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10月,在美国西部犹他州盐湖城至加利福尼亚洲的死谷地区,举行了国际联络署(IGCP)No.118项的“上前寒武系对比”现场会议,我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这两次考察地区的上前寒武纪地层情况作一简介。一、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澳大利亚是国际上晚期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对  相似文献   

20.
《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涵义和使用范围。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副主任尹赞勋、程裕淇、卢衍豪,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地层小组全体人员,地层分类小组和办公室部分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系地质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正式出席会议的共4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