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踏雪求痕     
一叶 《辽宁气象》1995,(2):33-33
一夜色之间,白色的小精灵盈盈飘落,冬悄然来临了。天才地比着白成一团,雾是白的,山是白的,原野是白的,白成一团便感到冷了,即使炉子烧着。那冷,是存在于心理里,也许是昨天的冷,也是以前的冷,忽地被这白色的精灵提了出来,泡在温暖里,确是,那冷就等在外面呢。  相似文献   

2.
因为季节大地的皮肤黄透了此时此到农人的血液通红这个通红是因这一年来的汗水 总算没把泥土白喂于是他们的心便因此特别欣然同时又是前所未有的沉重只因这一年一度的故事并没有就此讲完要知道他们的心到底有多重  相似文献   

3.
红色精灵是发生在雷暴云上空的一种大尺度瞬态放电发光现象,它们通常出现在地面上空40~90 km之间,是由地闪回击和随后可能存在的连续电流产生的。目前,由于综合同步观测资料较少,与夏季红色精灵相比,全世界对冬季红色精灵的研究屈指可数。2008年12月27~28日,受高空槽及低层暖湿气流的影响,北美阿肯色州地区爆发了一次冬季雷暴天气过程,搭载于FORMOSAT-2卫星上的ISUAL(Imager of Sprites and Upper Atmospheric Lightning)探测器有幸在这次雷暴上空记录到了两例红色精灵事件。本文利用ISUAL获取的红色精灵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美国国家闪电定位资料、超低频磁场数据、美国国家环境中心/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云顶亮温和探空数据等综合观测数据,对产生红色精灵的这次冬季雷暴特征和相关闪电活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例红色精灵中,ISUAL均未观测到伴随的“光晕(halo)”现象,第一例为“圆柱状”红色精灵,第二例红色精灵由于发光较暗,无法判断其具体形态。产生红色精灵的母体雷暴是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该系统于27日15:00(协调世界时,下同)左右出现在阿肯色州北部附近,并自西向东移动。23:59系统发展到最强,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55~60 dBZ)的面积达到339 km2,之后开始减弱。03:03雷暴强度有所增加,随后云体便逐渐扩散,雷暴开始减弱,并在11:00完全消散。两例红色精灵发生分别在04:46:05和04:47:14,此时雷暴处于消散阶段,正负地闪频数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且正地闪比例显著增加,并且多位于云顶亮温?40°C~?50°C的层状云区上空。红色精灵的出现伴随着30~35 dBZ回波面积的增加。在红色精灵发生期间,雷达反射率大于40 dBZ的面积减少,10~40 dBZ的面积增加,表明红色精灵的产生与雷暴对流的减弱和层状云区的发展有关,这与已有的夏季红色精灵的研究结果类似。红色精灵的母体闪电为正地闪单回击,位于中尺度对流系统雷达反射率为25~35 dBZ的层状云降水区,对应的雷达回波顶高分别为2.5 km和5 km,峰值电流分别为+183 kA和+45 kA。根据超低频磁场数据估算两个母体闪电的脉冲电荷矩变化(iCMC)分别为+394 C km和+117 C km。超低频磁天线记录到了第一例红色精灵内部的电流信号,表明这例红色精灵放电很强。  相似文献   

4.
1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洪水引起了全中国的注意。少于正常年份的台风,也使很多人感到吃惊。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厄尔尼诺在作崇,并设想,厄尔尼诺的妹妹“拉尼娜”会尾随而至。 厄尔尼诺现象以赤道太平洋洋面海水温度异常温暖为特征。而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是一种“冷现象”。  相似文献   

5.
引言 小尺度气候现象中,冷湖一直为人们所注视。这是因为它与霜害有密切的关系。 山坡温暖带、冷径流和冷湖的全面论述是由Barry(1981)、Baum gartner(1963)、Geiger(1961,1965)、Vorontsov(1960)和吉野正敏(1961、1975)提出来的。这些论著阐述了近年来关于冷径流在山坡的流动、堆积及冷气层在谷底、盆地、平地的形  相似文献   

6.
    
这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那一片片的雪花 ,像朵朵腊梅 ,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它飘在田野 ,大地换上了耀眼的银装 ;它飘在屋顶、街道上 ,城市披上了洁白的素衣 ;它飘在枝头 ,绽开了满树银花。顿时 ,天 ,成了白色的天 ;地 ,成了白色的地。天地融合 ,真一派美丽的世界。雪 ,白色 ,就像经历了多年苦难之后 ,去掉一切杂质 ,最后呈现出生命最纯的底色。雪 ,滤去空气中的杂质 ,洗去世界上的灰尘 ,抹去人们一切烦恼。白雪如玉 ,像珍贵的艺术极品。我舍不得去触摸 ,可手还是不由地向雪里伸去。雪是冰凉 ,洁白无暇的 ,捏出一团雪 ,在嘴边抹了抹 ,雪是无味…  相似文献   

7.
红色精灵是发生在雷暴云上空的一种瞬态发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TLEs),它们由地闪回击或与连续电流共同作用产生,这表明了对流层和低电离层之间的直接耦合关系。中国大陆的红色精灵观测研究主要在华北地区开展,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红色精灵现象,并揭示其与母体雷暴之间的相关性,故2017年夏季在吉林辽源开展了观测实验。本文介绍了利用低光度相机在东北地区捕捉到的26例红色精灵事件,并结合闪电定位、天气雷达等同步观测数据,对红色精灵及其母体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例红色精灵事件中,有17次(约2/3)产生于一次尺度较大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其余(约1/3)的红色精灵事件分别由三次尺度相对较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诱发产生。红色精灵母体闪电均位于对流核心边缘区域,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区后无大面积层状云降水区。此外,吉林辽源及安徽合肥同步记录的电磁场脉冲信号表明上述红色精灵事件均由正地闪回击产生。  相似文献   

8.
红色精灵是一种发生于闪电放电活跃的雷暴云上空的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现象,它们通常由中尺度对流系统层状云降水区内的强地闪回击产生,是对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一种能量耦合过程。目前,有关中国南海及东南亚地区的红色精灵观测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热带地区产生红色精灵事件的沿海性雷暴特征,于2019年利用低光度光学观测系统和低频磁场天线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地区开展了地基观测。实验于11月9日、12月11日和12月15日三次在沿海雷暴上空共捕捉到7例红色精灵事件,其中包括4例圆柱型、2例胡萝卜型和1例舞蹈型。结合闪电定位、云顶亮温和低频磁场信号等同步数据,分析表明所有事件均由正极性地闪回击产生,且母体闪电回击位于雷暴对流区附近(云顶亮温≤ 210 K处),这可能是该地区产生红色精灵的沿海性雷暴的共同特征。此外,红色精灵生成期并不是闪电活动最强期,而是发生于闪电频数短暂降低后,这表明红色精灵的发生可能是该地区成熟雷暴中对流减弱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9.
红色精灵是一种发生于闪电放电活跃的雷暴云上空的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现象, 它们通常由中尺度对流系统层状云降水区内的强地闪回击产生, 是对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一种能量耦合过程。目前, 有关中国南海及东南亚地区的红色精灵观测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热带地区产生红色精灵事件的沿海性雷暴特征, 于2019年利用低光度光学观测系统和低频磁场天线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地区开展了地基观测。实验于11月9日、12月11日和12月15日三次在沿海雷暴上空共捕捉到7例红色精灵事件, 其中包括4例圆柱型、2例胡萝卜型和1例舞蹈型。结合闪电定位、云顶亮温和低频磁场信号等同步数据, 分析表明所有事件均由正极性地闪回击产生, 且母体闪电回击位于雷暴对流区附近(云顶亮温≤210 K处), 这可能是该地区产生红色精灵的沿海性雷暴的共同特征。此外, 红色精灵生成期并不是闪电活动最强期, 而是发生于闪电频数短暂降低后, 这表明红色精灵的发生可能是该地区成熟雷暴中对流减弱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0.
8.2 ka BP冷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新世11.5 ka BP以来遭受的最强的一次冷事件是8.2 ka BP事件.全新世气候的基调是温暖湿润.但是,大量的古气候资料表明,全新世气候也有不稳定性[1],至今可能已发生过8~9次冷事件,8.2 kaBP事件就是其中的一次[2].  相似文献   

11.
对“风吹草动”这一自然现象 ,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有人说“风吹桥动” ,你也许会产生疑问 :偌大的一座桥梁怎么会随风而动呢 ?事实上 ,桥梁的结构不同 ,风对其影响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对小跨、低矮、质重的刚性桥梁来说 ,任凭风吹 ,其巍然不动 ;但对大跨、高塔、质轻的柔性桥梁来说 ,风一吹 ,其必动 ,严重时还会导致桥梁垮塌。 1 897年 5月建成的英国泰伊桥 ,同年 1 2月 2 8日在暴风狂吹之下这座桥连同行驶在桥上的一列火车 (由 7节车厢组成 ,列车上载有 75名乘客 )一瞬间便坠入河中。当时人们无不为这座花了 1 0年时间才建成的桥梁仅…  相似文献   

12.
在晴朗静风的夜晚,近地面空气因辐射冷却而降温。在坡面上,冷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流下。这就是冷径流(吉野1961,1980)。冷害、霜害、风害等等,与冷径流及其汇集形成的冷湖都有密切的关系。小地形对冷径流和冷湖的形成影响很大。 本文试图定量地分析小地形与冷径流、冷湖形成的关系。如果确立了这种关系,就可以在缺乏气象观测资料的地方,借助于地图,来推断冷径流和冷湖的状态。进而推测出冷害、霜害等状况、对今后的防御是有用的。 1980~1981年度,我们对下列三个项目进行了研究。其一是在长野县管平盆地进行了冷径流和冷湖形成的观测;其二是在北海  相似文献   

13.
一、气候概况1、气候特点1990年甘肃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偏多,日照正常。灾害性天气多于去年且危害也比去年重。冬季温暖,降水多;初春暖,后春冷,出现倒春寒现象,春季降水多;夏季气温大部地方正常,降水火部地方偏多,中部地区发生了干旱;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在黄河以东地区偏多。  相似文献   

14.
絮状高积云及其指示性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燕 《气象》1993,19(11):2-2
絮状高积云,是“类似小块积云的团簇,个体破碎如棉絮团”。它是由于中空气层的不稳定,在对流作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积云状的特征,特别是在视平高度角60°以下范围内的絮状高积云,明显地可以看到在云块的上面有小园拱形的云顶。絮状高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如破棉絮团簇,云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呈白色,特别是较低的絮状高积云,有时像处于消散状态的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对于降水及大  相似文献   

15.
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中的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知的信息系统,它是相对于内部特性已知的白色系统和内部特性未知或非确知的黑色系统而言的。就是说,灰色系统中既有白色参数,又有黑色参数。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研究的是分明系统,模糊控制论研究的是模糊系统,但他们都属于信息完全确知的白色系统,只能对“白箱”进行求解。而对于“黑箱”,是从其外部、从箱的输入输出关系(因果关系)来研究它,使之变白。对于“灰箱”  相似文献   

16.
霜冻是冬季晴冷夜晚,地面附近气温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就在附近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冰晶体。霜冻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温危害的灾害性天气。霜冻对冬种经济作物危害很大由两方面引起;低温危害根部造成植株死亡;切断养份和水份输送造成枯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福卫二号卫星(FORMOSAT-2)搭载的高空大气闪电影像仪(Imager of Sprites and Upper Atmospheric Lightnings, ISUAL)于2004~2015年期间获得的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麓地区(22°~30°N, 86°~98°E)观测到的多例红色精灵事件。通过与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在分析了17次个例后发现对于大部分红色精灵事件,ISUAL给出的定位效果较好,与WWLLN的闪电定位结果偏差一般小于50 km,这与在北美及其邻近地区得到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风云二号卫星的云顶亮温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麓地区红色精灵的母体雷暴特征,发现在青藏高原南麓地区除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外,小尺度对流系统也是这个地区产生红色精灵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6,(8):29-31
北半球概况 1975年年初和年底北半球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冰岛低压比常年强些,大西洋高压位置比常年更偏北,因此低空强劲的西风带从北美大陆伸展到亚洲中部,致使美国的大部分、欧洲、中亚和西伯利亚东部1974—1975年的冬季较常年温暖。这也是初冬至1975年底的天气特征。春季月份北美大陆为阻塞形势,造成了美国东部的许多地区和加拿大较常年偏冷。  相似文献   

19.
应用MTSAT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船载微波辐射计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4年12月22日发生在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一次中β尺度对流云团降水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热带对流云团的垂直结构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1)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与低层切变线有直接关系,云团发展过程呈现尺度小、发展快、移动快的特点。(2)该对流云团向西倾斜的不对称结构造成了降水在东西向的不均匀分布。(3)云团中心与强降水区相互对应,并伴有瞬时大风、低能见度现象。云团中心附近呈现低层存在逆温层、高层多个"冷团"的现象,与中纬度对流降水"中间暖、两头冷"的特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降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大气层结要呈现强的真潜不稳定和强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愈不稳定,雹粒就愈大。按我们的经验,冰雹出现前,单站上空A_+面积上限高度一般要伸展到400mb附近。1979年2月12日晚,广西河池地区因受高空冷槽东移影响,处于静止锋后的金城江、南丹两测站及东兰县的金谷,南丹县的罗富,河池县的六圩、白土公社等地降了冰雹;河池地区北部四县下了大雨。这次过程的特点:降雹处于锋后,降雹出现早(仅次于1975年2月3日的降雹),降水集中。河池站20时54分至21时07分内雷雨夹冰雹,13分钟内降水13.3毫米,此时的雨团接近小尺度强雨团(10毫米/10分钟)。由于降雹出现在锋后,加之单站探空曲线又呈现为稳定型(见图1)(1975年3月8日降雹亦为此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