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强降水系统中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次天气尺度运动增加天气尺度动能,使暴雨系统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春秋季降水系统的云物理概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春秋季降水既受南方天气系统的影响,又受北方天气系统的频繁作用,降水过程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分析表明,北方天气系统的降水微物理过程基本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洪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总体概念。本文给出了南、北天气系统降水的概念特征,降水过程在北方天气系统个例中均通过冰晶过程(冷雨过程)发动;南方天气系统中难以通过云水的自动转化形成有效的降水,可以将这类系统中高空云带中存在的过冷水作为冷雨过程的供水云进行催化。  相似文献   

3.
天气区与天气系统相互影响的预报规则分析天气图时,预报员都比较注重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而忽略上下游系统的相互影响,使天气系统预报趋势与实况(位置或强度)偏差较大。根据经验,可将天气区与天气系统相互影响归纳为以下预报规则:①当高空槽移行于锋区之上或高空槽前...  相似文献   

4.
贵州区域冰雹天气过程的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军  刘俄 《贵州气象》1996,20(4):7-11
通过对贵州冰雹天气中天气形势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分析,隐雹天气系统与大范围降雹,连续2日以上降雹的天气过程分析,降雹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过程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据天气系统的配置确定了降雹区,还利用1979-198年3月-5月中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阵雨天气过程的样本资料建立了客观的按月取判断冰雹天气过程的方程。  相似文献   

5.
宋琳琳 《广西气象》2002,23(1):19-21
通过对1989年3-6月引发琼北强对流天气的机制分析,得出该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锋面、切变线、SSW风与SSE风的辐合成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同时提出各类中尺度天气系统下强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缪强  刘波 《四川气象》1999,9(3):18-22,45
利用1980年到1990年和1998年讯期共13个暴雨个例,反演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经等压面和垂直剖面上若干物理量分析,揭示了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内部压能场与流场非平衡强迫既是高原天气系统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东移的动力机制,又是这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动力条件。涡度局地变化率的正值区对两类系统的移  相似文献   

7.
研究已表明平均尺度均为500km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是造成我国暴雨的天气系统,它是发生在适当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反过来又作用于大尺度系统,本文利用尺度间动能转换方程讨论了1994年盛夏3次大暴雨过程,指出黑龙江省暴雨过程中也存在着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它将动能转换给天气尺度,促成天气尺度系统发展,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8.
1前言 雷暴预报在航空天气预报保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雷暴天气形势的分析则是预报雷暴的重要基础,在探讨长春机场雷暴成因的进程中,根据1996年-2002年7年问6—8月观测资料,采用历史天气图,普查造成雷暴天气系统地面和高空气压场、温度场的配置特点,通过分析天气系统的移动演变,逐一追踪造成雷暴的天气系统,在分别确定共计138天造成雷暴天气系统类型基础上,将造成长春机场的雷暴天气系统概括为7种天气形势类型(详见表1)。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是天气的表情。大量的高云出现,常与大范围的天气系统如气旋锋面等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对云状的观测除《规范》上讲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外,还必须结合当时的天气系统来判定,否则易出差错。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冰雹预报方法研究及系统介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近10a5~9月天气资料为样本,结合兰州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兰州冰雹时空分布、天气气候等特点,应用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以区域内任一点的冰雹为预报对象,以24h不漏报为原则,以自动和人机交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消空条件、入型条件、启动系统、冰雹有无的判别,制作了兰州冰雹天气的短期(短时)预报工具,主要侧重于为人工消雹作业提供预警、预报信息。2004年5月业务试运行中,成功预报2次局地小冰雹,准确率达67%。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2006年8月豫西地区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了触发作用,华北冷涡和低层切变线的相互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地面冷锋的南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利于冰雹的形成;普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风暴都可导致冰雹发生,中气旋、逆风区、低层辐合的存在及产生冰雹前的高反射率因子、高的强冰雹概率、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这些典型的强回波特征,对冰雹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典型代表年份的90个冰雹个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和数理诊断的方法对冰雹天气物理量参数进行分析,构建了甘肃省东部地区冰雹天气概念模型和冰雹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冰雹事件在时空分布上受到天气系统和地形双重影响,冰雹天气过程分为西北气流型、低槽型和低涡型,占比分别为52%、38%和10%,在地势高、地形复杂的地区更容易产生降雹。92%的降雹出现在13—20时,5—7月占全年发生降雹概率的86%。0℃层高度越高,冰雹在降落过程中融化的越快;回波顶高越高,层结水汽越丰富;强回波顶高越高,水汽越丰富,冰雹云发展旺盛;强回波顶高越接近回波顶高时,对流发展越旺盛。通过对降雹时的最大回波强度、最大回波顶高、最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max)、垂直累积液水密度(VILD)以及K指数、沙氏指数(SI)、0℃层高度、-20℃层高度等物理量进行综合分析所构建的甘肃省东部地区的冰雹预警指标体系可对13 min冰雹临近预警提供定量化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雷击、冰雹事件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了较完善的分析,建立了雷击、冰雹定性预报概念模型和定量客观预报系统,为开展雷击、冰雹天气分析和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全面的科学依据及可靠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聊城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聊城地区的冰雹气候特征、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聊城冰雹的源地和地理、地形对冰雹天气的作用,结果表明:聊城的冰雹年均2.7 d,最多8 d,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其中,聊城南部的冠县降雹最多,东南部的东阿降雹最少;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类,低涡、低槽、横槽、西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其中,低涡影响降雹最多,中高层西北气流影响次之。聊城的冰雹源地分为2类:移入类和当地生成类。移入聊城的冰雹路径有3种:西路、西北路和北路;聊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冰雹天气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隋东  沈桐立  张涛 《气象》2005,31(7):20-23
应用中尺度MM5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8日发生在沈阳地区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实况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演变规律,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为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深厚的低涡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干湿空气间强的风垂直切变和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是此次冰雹强对流爆发的重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5.5.30"庆阳特大冰雹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系统包含西北地区冰雹致灾因子数据库、西北地区冰雹天气监测系统、冰雹天气预警系统和防雹指挥系统等。该系统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遥感、闪电监测等新资料,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了功能强大、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开放式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平台。系统具备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先进的防雹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概念模型,并根据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及雷达探测、闪电定位、卫星、自动站数据,研发出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和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可根据大尺度形势背景、中尺度系统特征及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和卫星、闪电、自动站资料,对可能降雹区进行预测。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产品的二次开发,完成雷达资料处理、产品生成及风暴自动识别、分类、预警,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和雹云的移动方向,对下游作业区进行预警及输出作业方案。整个系统基于VS2005开发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利用图层分层管理将地理信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雷达二次产品、高空资料、火箭和高炮作业点等信息分层显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为河南省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冰雹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39a冰雹天气资料的普查,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雹天气。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