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陈小芳 《地震学刊》2012,(3):372-377
当地震来临时,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频发、城市人口不断集中的今天,各城市应事先建设好避震疏散场所。通过对影响避震疏散场所选择的中山市城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场地条件、以区为单位需安置人口数量、医疗救护点、易燃易爆危险源、避震疏散通道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规划。所规划的避震疏散场所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中山市城区的应急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为数据基础,开发了基于Google地图API技术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查询、地图量测、避难场所最优路径和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及时方便准确地获取居住地周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信息和应急避险等知识,同时在城市突发灾害后的抢险救灾、疏散及安置居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真实地震情况下人群疏散特征与模拟演练的差异是应急疏散的统计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互联网收集和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中一些记录到地震时人群疏散的监控录像.这些监控录像不仅为真实地震情况下人员疏散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目前仍十分稀缺的实例.而且可用于约束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的统计物理模型.对条件相似的真实地震情况下和模拟演练情况下的疏散人数一疏散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出口处的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这与通过模拟演练所得出的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应急避难场所为例,利用ArcGIS分析模型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结合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区域、距离、路线以及容纳人数等因子,研究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的承载能力。为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地震发生时灾民的临时安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地震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已成为国内外公共安全工作和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汶川地震中中学生的伤亡情况、人员疏散状态和疏散时间密切相关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建立中学校园疏散时间模型的必要性。以中学生在面对地震等灾害情况时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为基础,探究了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应急疏散时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的想法,并且建立人员应急疏散运动时间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基础上,结合最短路径、冲突规避等算法,建立学校场景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人员疏散模型,开发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软件;利用有源RFID定位技术,实现疏散演练人员区域位置判定,并集成训练软件,完成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器的研发。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供基于实际场景的方案制定、仿真模拟、过程跟踪、结果分析和方案优化的全过程处置方案,使得地震应急疏散更加合理、有序、高效、科学,切实提高县市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含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在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应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暴露出一些不足,经过分析和总结有了一些启示和建议,这些将为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软件技术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来袭,举国震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了Ⅰ级响应地震应急预案.为满足公众对大地震信息的需要,保证面向公众的信息即时发布,信息网络部按照预案要求,所有人员马上进入岗位开展相应工作,在中国地震信息网站中采用专题形式,推出"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专辑",集中对四川汶川地震全面报道.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结合四川汶川8.0级地震、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应急总结,提出西藏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建社区的地震应急避难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员密集、用地集约、功能混合是近年来新建社区的共同特点,一旦地震大灾在没有任何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社区居民的震时疏散和震后安置将面临很大困难。本文分析了新建社区的开发模式特点、脆弱性和应急避难需求,提出了新建社区地震应急避难规划设计的五点原则:安全第一、因地制宜、优化分区、有机整合和家喻户晓。通过大连市万科海港城一期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应急避难规划设计方案"实例,说明依据上述原则开展空间布局等"硬"规划和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具体方法,验证了规划原则的可操作性和对于管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各项应急处置和救灾行动.本文简要介绍了盈江5.8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情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震情预报包括地震要素预报和震害预测评估,是全部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政府应急职能体系的最主要部分。本文围绕对灾害性地震孕育过程的监测预报,拟订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地震工作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发生M7. 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此次地震应急工作中,属地应急志愿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属地应急志愿者在九寨沟地震中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属地应急志愿者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的7.3级地震灾害、受灾国政府应急响应、国际救援行动的情况.总结了海地地震应急救援的经验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选取四川"4·20"芦山地震震区发生的地震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区域地质特色的无人机影像地震滑坡样本库;然后引入迁移学习机制完成了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震滑坡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滑坡提取总体精度达87.2%,能满足地震滑破灾害环境宏观调查,滑坡灾害体监测等应急需求。  相似文献   

19.
市、县级地震系统是地震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信息协同技术有助于提升地震应急综合响应能力。通过分析云南省市、县级地震系统应急快速响应期内的信息协同需求,研究了多级地震系统的信息协同机制和联动方法,基于现有数据平台实现了地震应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从技术平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角度探讨了未来多级地震应急指挥信息协同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震灾害应急疏散策略,构建了一种基于避难场所容量限制的灾民应急疏散分配与路径选择算法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避难场所的容量受限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兼顾避难场所容量限制的同时,使灾民的总疏散距离成本最小化。以北京市东西城为例,对给定情景下的灾民应急疏散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考虑避难容量限制的情形下,无论是地震初期,还是地震中后期,研究区域内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容量都不足以满足区域居民的避难需求。基于实际道路疏散成本和避难容量限制的灾区应急疏散路径评估模型,不仅能够给出各疏散需求点最佳的疏散目的地和具体路径,还能给出避难容量限制下各需求点疏散到不同目的地的人数,以及无法满足避难需求的居民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