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记录到的瀑布沟水库及邻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库区介质品质因子;并利用Moya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在获得介质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计算了瀑布沟库区67次构造地震和208次爆破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瀑布沟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1*f0.92;各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不大,场地响应均在1附近。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记录到的瀑布沟水库及邻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库区介质品质因子;并利用Moya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在获得介质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计算了瀑布沟库区67次构造地震和208次爆破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瀑布沟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1*f0.92;各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不大,场地响应均在1附近。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14个地震台的310条波形资料,研究了山西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采用Atkinson和Moya方法研究了各台的场地响应和几个震源参数,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山西地区介质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23.2f0.506;得到的1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山西台站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得到拐角频率和地震矩、地震矩和应力降、震源半径和应力降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产出新地震参数目录的过程:根据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原理,计算了福建区域介质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37个测震台站的平均场地响应,采用遗传算法求得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公式计算震源参数,最后介绍了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主要内容,并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湖北地区地震震源参数特征,本文基于湖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S波观测振幅谱,通过遗传算法获得湖北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湖北地区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湖北地区介质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f变化的关系式为Q(f)=501.8·f~(0.309);对于大部分台站获得了与其岩石基底相符的场地响应,没有出现明显放大效应;地震震级与地震矩对数间呈线性关系,即lg M_0=10.06+1.093M_L;震源半径与应力降间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即lgΔσ=10.52-2.01lgr;地震矩与拐角频率间整体上呈反相关;地震矩与应力降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坪铺库区2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了联合反演,并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87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8×f0.91;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紫坪铺库区小震地震矩、震级与震源谱拐角频率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对山西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场地响应和震源新参数各量关系初步研究之后,利用山西地区2008年8月-2012年5月间发生的ML2.0级以上地震612次,计算其中148次地震的震源新参数.着重研究该时间段内山西地震带连续发生的5次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区的背景应力降,阳曲震区的平均应力降为2.586 MPa,其它4个震区都在1~2 MPa间.分析发现山西中部的阳曲震源区、原平震源区、大同震源区震后应力降趋于平稳的低位,而山西中南部地区的洪洞、河津2震源区附近的地震应力降在震后仍处于不断积累、逐步增强的趋势,所以应密切关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震情形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2011年1月-2015年4月柯坪块体及周边数字地震台站(38°-42.5°N,75°-80.5°E)记录的3.0 ≤ M ≤ 5.0地震事件,结合柯坪块体介质品质因子和各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各地震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新震源参数,并研究各背景值变化特征及彼此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柯坪块体地区地震震级与地震矩、矩震级、震源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地震拐角频率之间呈负相关。地震矩与震源破裂尺度整体呈正相关,但当震源破裂尺度较小时,地震矩变化不大,当震源破裂尺度大于250 m时,地震矩随震源破裂尺度的增大变化较快。由柯坪块体应力降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可知,研究区具有地震前应力降呈现高值异常、震后缓慢恢复低值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祖宁  杨贵  陈光 《地震研究》2012,35(3):381-386,442
利用Atkinson方法结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28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70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福建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得出福建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利用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福建台网"九五"和"十五"系统的台站场地响应,共获得37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最后根据Brune模型计算了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福建台网记录的省内及临近海域ML2.5以上157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地震ML震级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成线性关系,与震源尺度及应力降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利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1998年建网以来记录的2.5级以上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福建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考虑到该方法在计算台站场地响应时得到的结果是相对场地响应,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对台站场地响应进行重新计算,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联合反演,并计算了参与反演的地震的新参数(地震矩、应力降和破裂半径),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演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地壳平均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504.1×f0.332,而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并基本在1附近波动,这与福建数字地震台站基本建立在基岩之上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震源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以及震源谱拐角频率的相关性较好,而地震矩与应力降以及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很明确,这可能与参与计算的地震数量以及震级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津地区近场井下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了天津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97.0f0.98.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台站的场地响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记录到的ML2.5~5.0级地震,根据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原理,利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安徽地区地壳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安徽24个省属专业地震的台站场地。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求得安徽地区9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谱参数,进而根据Brune中小地震圆盘模型计算其拐角频率、地震矩、应力降、矩震级、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中小地震的ML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而地震矩M0与应力降Δσ、震源尺度r和拐角频率fc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14个地震台的310条波形资料,研究了山西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采用Atkinson和Moya方法,研究了各台的场地响应和几种震源参数,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到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23.2f 0.506;得到的1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山西台站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得到了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应力降、震源半径与应力降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波形资料,通过频谱分析,得出此次地震的霜相动力学特征,计算出P波和S波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和介质品质因子Q值,并求出了它的距震级。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tkinson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次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计算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c(f)。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前者和频率.厂有很好的线形关系:Q(f)=116.8f^1.000后者与频率.厂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7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频率域内7个基岩台站的场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放大作用,其次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还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em值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衰减性质的研究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震台站(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包含了地震震源效应、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效应、台站场地响应及仪器响应.在使用地震波资料研究震源性质时,必须要扣除地震波传播路径效应、台站场地响应及仪器响应的影响.地震波传播的路径效应(地震波衰减),除了随距离存在几何衰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介质的非弹性衰减,用介质品质因子Q值来度量.Q值是地球介质的基本物理参数之一,是对地震进行定量和研究震源性质(如震源参数的测定等)所必需的重要参数,在震源物理和工程地震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场地响应、震源参数与介质衰减的同时反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红桂  缪发军  吴晶 《地震》2004,24(4):27-36
采用Ω平方模型来约束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移振幅谱,从而实现对震源参数、介质的几何扩散特征、介质的非弹性衰减以及场地响应等参数的同时反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几何扩散较好地符合三段衰减统计模型,该地区的品质因子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以频率3.0Hz为界分为低频、高频二部分.且均符合指数衰减关系,而全部频率点的品质因子频率依赖关系似乎与四元素流变模型的Q值理论频率特征曲线比较一致。该地区中小地震地震矩对数值与震级M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现出良好的双对数关系,且该地区的地震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的关系在震源半径小于300m时与圆盘静态破裂模式理论关系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山西地震台网的27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遗传算法,用Atkinson方法得到山西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采用Moya方法反演地震的台站场地响应,4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有关,其中2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只有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没有放大,在1附近,主要是由于这些台站的仪器安放于干扰较小的山洞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地震台网2002~2006年关中陕南和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的记录资料,采用多台多事件联合法,研究了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值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特征。用Atk inson方法求解介质品质因子Q值,其结果为Q=343.26f0.593 1。场地响应分别用Atk inson方法和Moya方法进行计算,并对2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结果虽有差异,但场地响应随频率f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台基位于渭北黄土塬区的合阳台、蒲城台、彬县台及陇县台4个台在高频部分具有明显的衰减吸收效应。台基位于秦岭山脉、关中盆地和陕南地区的华阴台、西安台、周至台、宁陕台、汉中台、安康台、泾阳台及乾县台无明显的放大吸收作用。太白台在高频部分(10~20 Hz)显示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数据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四川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203.1f0.834。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地震的场地响应,采用Moya方法与Atldnson方法分别得到了相应地震的震源谱参数,两种方法的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得到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17.27+1.18Mt,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关系,即随着地震矩的增大,拐角频率减小,这些地震的应力降在10-400巴之间,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