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梁潇云  任福民 《气象》2006,32(4):74-77
2005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  相似文献   

2.
1998年台风与飓风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1998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发生频数创下14个的谷值,打破了建国以来1951年全年生成20个台风的最低纪录。而在同年,大西洋飓风发生数目却创下了14个的近年最高纪录。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台风发生与越赤道气流活动异常之间的关系。发现:1998年夏季(6~9月)东半球90 E~180 区间里越赤道气流明显地偏弱,而0~90 E区间里,特别是位于40~45 E的索马里急流处,越赤道气流极强,是造成1998年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数目特少的重要原因。而1998年大西洋飓风发生数比气候平均发生数目明显偏多以及当年强烈飓风造成重大灾害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1998年夏季40 W及75 W处越赤道气流异常强劲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2007,35(6)
NCAR科学家发现全球增暖导致2005年飓风加倍NCAR的Kevin Trenberth和Dennis Shea的最新研究表明,2005年热带北大西洋海域的增暖是飓风增加的主要原因,其热量的一半来自全球增暖,自然循环只是次要原因。该研究发表在2007年6月27日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Trenberth和Shea主要研究海洋温度升高。2005年飓风季节多数时候10°~20°N热带北大西洋海面温度比1901~1970年平均高1.7°F(1°F=℃×9/5 32)。Trenberth和Shea通过分析20世纪初以来全球范围的海面温度来探究热带北大西洋海面温度升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球增暖能…  相似文献   

4.
程也 《气象科技》2007,35(6):775-775
NCAR的Kevin Trenberth和Dennis Shea的最新研究表明,2005年热带北大西洋海域的增暖是飓风增加的主要原因,其热量的一半来自全球增暖,自然循环只是次要原因。该研究发表在2007年6月27日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48,自引:15,他引:33  
许武成  马劲松  王文 《气象科学》2005,25(2):212-220
Nino指数和SOI是表征ENSO事件的两个主要特征值。根据Nino 3.4区指数变化,1950年以来共发生15次El Nino事件和11次LaNina事件。El Nino年,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的岛屿及沿岸国家多暴雨洪涝,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生持续干旱,中国东北地区夏、秋季降水及年降水都偏少,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以及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都比常年偏少;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东亚夏季低温,中国常出现暖冬凉夏。La Nina年则基本上相反,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干旱少雨,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和大西洋飓风及登陆中国的台风明显增多,中国汛期主要雨带偏北,易出现热夏寒冬。  相似文献   

6.
台风"科罗旺"持续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科罗旺”对雷州半岛造成8级以上大风,长达22h,其中12级以上飓风长达7h。分析表明,台风移向改变、移速减慢,进入北部湾后沿海岸线走,强度少变和略有加强,是造成雷州半岛长时间大风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景秀  赵同进 《气象》1978,4(9):3-5
台风绝大多数发生在资料稀少的广阔洋面上,气象台预报员在分析高空等压面图时,往往由于缺少记录,台风附近的等高线常常空白,即使有时分析了等高线,但中心强度也不好确定。这直接影响了分析质量,也不利于了解台风的垂直结构。 约旦和麦克恩等人早在五十年代就作了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台风飞机探测报告的统计研究,发现台风中心海平面气压值和各等压面上台风中心高度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几乎接近线性关系。约旦据此确定了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威  朱艳峰 《气象》2007,33(4):108-111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机制目前仍然不太清楚,不少研究开始关注快速增强过程中热带气旋内核结构的变化。通过比较模拟的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Rammasun (2014)和大西洋5级飓风Wilma (2005)快速增强过程中内核结构的变化特点,理解内核结构在快速增强过程中的变化特点。飓风Wilma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期间具有弱的环境垂直切变、对称的眼墙、较小的中心倾斜以及比较直立的眼墙。但是,台风Rammasun快速增强发生在较强切变(超过10 m/s)环境下,眼墙对流呈高度不对称,强对流基本固定在台风中心的南侧。整个快速增强期间,Rammasun在垂直方向上维持较大的中心倾斜以及较大的眼墙倾斜。结果表明,快速增强也可能在不完全对称的内核结构和倾斜垂直结构的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几十年来,国际上对台风(在美国大西洋称为飓风)强度预报几乎无任何进展,表现在对强台风预报强度偏弱;对弱台风预报强度偏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模式研发团队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台风科学研究与实际预报的中尺度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与意大利科学家合作,揭示了海浪破碎和浪致混合对台风强弱影响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台风强度预报研究奠定了坚实科学基础,在海洋减灾防灾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  相似文献   

11.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20-520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6年9月11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与太平洋飓风生成关键区海洋温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该研究使用了22个气候系统模式,结果表明上个世纪热带大西洋与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该研究由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Benjamin Santer等6人以及NCAR的Tom Wigley、Gerald Meehl、Warren Washington等完成,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Santer说他们几乎使用了世界上所有的气候模式来研究飓风源区SST变化的原因。2005年已有研究揭示海温升高与飓风强度增强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王玉萍 《四川气象》2000,20(1):60-61
从今年开始 ,人们将在台风天气预报中听到“龙王”、“悟空”、“风神”、“海神”、“电母”之类的字眼 ,这是我国与亚太地区十多个国家同步 ,自 2 0 0 0年 1月 1日起在发布台风气象信息时所启用新的热带气旋名字。它为严肃刻板的气象科学技术增添了形象而浪漫的色彩。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气旋涡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 ,名称各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让台风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是一位美国作家的杰作。 1 941年 ,一篇名叫…  相似文献   

13.
1.引言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国家飓风中心(NHC)是美国国家气象局下属的三个中心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位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NSSFC)和位于华盛顿特区最早成立的国家气象中心(NMC)。NHC的职责不光限于提供热带气旋即飓风的预报和警报,还包括热带分析、气象咨询和公众预报,并为国内及国际需要的用户提供一年的海洋和航空预报。责任区包括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及临近陆地。虽然NHC有多种业务,但以飓风预报  相似文献   

14.
史文 《气象科技》1974,(2):60-60
现在我们习惯地把出现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强大气旋叫做“台风”,出现在大西洋西部的叫做“飓风”(Hurricane)。可是早在1,000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台风”和“飓风”的记载。目前可查到的,“飓风”两字最早见于《宋史》(卷六十七):“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琼州(今海南岛)飓风,环城门,州署民舍殆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极端气候在2005年创下了多项记录:2005年北半球的平均温度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印度孟买,7月27日的暴雨使降雨量在24 h内达到了944 mm,创下历史最高;10月飓风“文斯”袭击西班牙海岸,成为第一个登陆欧洲大陆的飓风。此外,达到最高强度等级的飓风“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给美国、墨西哥等美洲国家造成重创;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地多次遭强台风袭击,华南、东北和渭河流域经历特大洪涝灾害;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遭遇了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都表明2005年是极端天气和气候发生频繁及气象灾害很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浙江气象》2007,28(3):F0003-F0003
20世纪大西洋飓风频率加倍,气候变化难逃其责即将在《伦敦皇家哲学学会学报》上发表的,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乔治亚理工学院学者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指出,和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现在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的热带风暴大约增加了一倍。研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和风分布的变化。这项研究所用的数据始于1900年,按照每年飓风和热带风暴的个数,过去100多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00-1930年,平均每年6个热带气旋;1930-1940年上升到10个;而从1995-2005年,个数上升到15个,其中8个达到飓风量级。研究发现,目前所…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这是一组研究热带气旋发展论文的第二篇,在第一部分(McBride 1981)构成的12组合成资料,反映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平均热带海洋天气系统,合成资料包括台风前期,飓风前期和不发展的云团,也包括热带气旋各个加强阶段。第一部分中,描述合成资料基本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在这个  相似文献   

18.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73-573
美国与法国科学家联合用大型、专门的平流层气球在非洲和大西洋地区施放了约300套新探测仪器。这些仪器由NCAR的研究与技术人员研制,能收集到飓风发展关键区未来一个月的详细资料。2006年8月28日在尼日尔的Zinder气球首次升空,携带这种称为飘移式探空仪(driftsonde)的探测装备。8月下旬在Zinder施放了7套以上飘移式探空仪,此时为热带大西洋飓风生成高峰期。热带大西洋东部位于美国的“Hurricane Hunter”探测飞机的航程之外,预报员很难确定哪些天气系统会发展成为飓风。获得的driftsonde资料将有助于确定飓风盛衰的天气条件。每个气球在…  相似文献   

19.
登陆台风边界层风廓线特征的地基雷达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登陆台风边界层风廓线特征,利用2004—2013年中国东南沿海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收集的17个登陆台风资料,采用飓风速度体积分析方法,反演登陆台风的边界层风场结构特征。与探空观测对比表明,利用雷达径向风场可以准确地反演登陆台风的边界层风场结构,其风速误差小于2 m/s,风向误差小于5°。所有登陆台风合成的边界层风廓线显示,在近地层(100 m)以上,边界层风廓线存在类似急流的最大切向风,其高度均在1 km以上,显著高于大西洋观测到的飓风边界层急流高度(低于1 km)。陆地边界层内低层入流强度也明显大于过去海上观测,这主要是由陆地上摩擦增大引起。越靠近台风中心,边界层风廓线离散度越大,其中,径向风廓线比全风速以及切向风廓线离散度更大。将风廓线相对台风移动方向分为4个象限,分析边界层风廓线非对称特征显示,台风移动前侧入流层明显高于移动后侧。最大切向风位于台风移动左后侧,而台风右后侧没有显著的急流特征,与过去理想模拟的海陆差异导致的台风非对称分布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0.
转眼又到了一年“台风季”,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2012年我在纽约亲历“桑迪”飓风的情景。 飓风“桑迪”唤起我儿时的记忆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浪漫场景:女孩想看台风,男孩拿起装满水的可乐瓶旋转着摇晃,水流形成的漩涡缓缓上升,“台风”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