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中国红质藻科的新记录种,尖根星丝藻Erythrotrichia biseriata,加粗星丝藻E.incrassata,日本星丝藻E.japonica,垫状星丝藻E.pulvinata,分枝星丝藻E.welwitschii。  相似文献   

2.
已知多丝藻科(索藻目,褐藻门)约有50种,我国仅仅报道2种。记述多丝科的美丝藻属Compsonema、小孢藻属Microsponigum和原水云属Protectocarpus等3个中国新记录属,以及球状美丝藻Compsonema coniferum、多线美丝藻C.myrionematoides、匍匐美丝藻C.serpens、放射百丝藻Hecatonema diffusum、繁育百丝藻H.distromatica、初级百丝藻H.primarium、球形小孢藻Microspongium globosum、考氏多丝藻Myrionema corunnae、原水云Protectocarpus speciosus等9种中国新记录种。研究的标本采集于中国海区,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自我国沿海岸的褐藻门短毛藻科Elachistaceae短毛藻属Elachista的分类。【方法】对采自我国沿海岸的短毛藻进行形态学鉴定,描述新种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他分类学信息,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结果】鉴定出长海短毛藻E. changhaiensis Luan et Ding、短毛藻E. fucidola (Velley) Areschoug、暗色短毛藻E. fusca Luan et Ding和细枝短毛藻E. tenuissima Luan et Ding sp. nov.等4个种,含新种1个。细枝短毛藻藻体暗褐色,半球形,直径4~5 mm;基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基垫;同化丝可分成长同化丝和短同化丝,长同化丝较短,长1~2 mm,由63~128个细胞组成,直径6.0~9.5μm;短同化丝较长70~225μm,直径3.5~6.0μm。单室囊囊状,多室囊线状。模式标本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4.
隐丝藻科一新属—管形藻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 porracea (Mert.)W.X.Li et Z.F.Ding)在幼苗期(0.2d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产生由1-4个细胞组成的侧枝。其特征与蜈紧藻属(Grateloupia C.Ag)不同。建议将其从蜈蚣藻属中移出另成立一个新属  相似文献   

5.
更正     
我刊2019年第4期文章《中国短毛藻属Elachista的分类学II——包括1个新种》第3页2.3节的第2与第3行间漏缺以下内容:“特征描述:藻体暗褐色,半球形。基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垫状假膜体。着生于假膜组织细胞上的同化丝可分成长同化丝和侧丝(短同化丝)。无毛。单室囊和多室囊同体。习性和产地:在中潮带附着于Sargassum confusum藻体上,与Halothrix gracilis等混生。产于大连。地理分布:中国渤海。模式标本产地:中国大连。2.4细枝短毛藻(新种)(图2)Elachista tenuissima Luan et Ding sp.nov.”。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6.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W.X.LietZ.F.Ding)在幼苗期(0.2c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产生由1~4个细胞组成的侧枝。其特征与蜈蚣藻属(GrateloupiaC.Ag)不同。建议将其从蜈蚣藻属中移出另成立一个新属管形藻属SinotubimorphaW.X.LietZ.F.Dinggen,nov.该属模式种为管形藻S,porracea(Mert.)W.X.LietZ.F.Dingcomb.nov,采于青岛1984年。  相似文献   

7.
增产素促进亚心形扁藻生长与多种培养因素有关。当光照强度为230-2400米烛光时,增产素处理扁藻无增效作用;藻种生长、繁殖不良或培养液中加有人尿时,增产素处理扁藻的效果差。不同温度、盐度和海泥抽出液对增产素处理亚心形扁藻生长无不良影响,它们的细胞相对增长率为41.99—1107.06%;发现了增产素有提高扁藻的抗热能力。  相似文献   

8.
于1999年元月在海南陵水黎安港采集卡帕藻.应用HPLC、原子吸收等分析手段,系统测定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并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比较.综合评价卡帕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卡帕藻蛋白质含量为6.20%,而粗脂肪和粗灰分较高,分别为2.88%和39.04%;卡帕藻中富含K、Na、Ca、Mg、P、Fe、Zn、Mn、Se等矿物元素,尤其是Se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蜈蚣藻中空型的生长周期、形态构造及其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与蜈蚣藻不同,并非蜈蚣藻的一个变型而是一个物种(Species)。建议这个种的学名应为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comb.nov.  相似文献   

10.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暧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世最为繁盛。人们可依据它及其共生藻类,追溯到地史时期淡水湖沼的消长。  相似文献   

11.
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castracane)Peragallo)、分类上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中心纲(Centriae),圆筛藻目(Colscinodiscales),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几内亚藻属(Guinardia)。  相似文献   

12.
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0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于1999年元月在海南陵水黎安港采集卡帕藻,应用HPLC、原子吸收等分析手段,系统测定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并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比较,综合评价卡帕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卡帕藻蛋白质含量为6.20%,而粗脂肪和粗灰分较高,分别为2.88%和39.04%;卡帕藻中富含K、Na、Ca、Mg、P、Fe、Zn、Mn、Se等矿物元素,尤其是Se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几种大型藻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利用卫星高度角阈值进行选星的改进六星选星法。通过解算不同长度基线的BDS/GPS观测数据,比较不同选星策略在定位精度和解算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传统不选星策略相比,改进六星选星法平面定位精度相当,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平均提升40%,解算效率平均提升70%。  相似文献   

15.
GPS掩星技术和电离层反演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系统地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和一些关键技术;论述了利用GPS掩星数据进行电离层反演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流程.并结合GPS/MET和CHAMP卫星的实测资料,计算了电子密度剖面,与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GPS掩星电离层观测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大等特点;最后讨论了GPS掩星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机理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于1998年3月至5月运用单种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马齿苋、桔梗、木瓜和花粉等四种中草药浸提液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桔梗和花粉浸提液的各处理组均对亚心形扁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马齿苋、桔梗效果最好,花粉次之。最佳浓度分别是1.50%,0.75%和1.00%浸提液。其相对生长常数(K)分别是对照组的1.41倍、1.41倍和1.21倍。而木瓜浸提液添加量过高和低对亚心形扁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在亚心形扁藻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马齿苋、桔梗浸提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不同温度、光照及海水相对密度条件下无菌与自然带菌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0℃时,无菌藻的比增长率(μ)和叶绿素a(Chla)含量分别为0.398d-1和0.117mg/L,均显著高于带菌藻(P<0.05),在28和35℃时,无菌藻和带菌藻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照度为16μmol·m-2·s-1时,无菌藻平均比增长率μ和Chla含量分别为0.345d-1和0.123mg/L,均显著高于带菌藻(P<0.05),在照度为39和88μmol·m-2·s-1条件下,无菌藻和带菌藻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海水密度为1.007、1.020和1.030g/mL时,无菌藻和带菌藻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μ和Chla含量分别为0.325~0.374d-1和0.085~0.133m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波吉卵囊藻及藻―菌体系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菌波吉卵囊藻对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波吉卵囊藻―沼泽红假单胞菌体系对溶藻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无菌波吉卵囊藻―枯草芽孢杆菌体系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带菌波吉卵囊藻对三株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带菌波吉卵囊藻共栖细菌对三株弧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在无菌波吉卵囊藻中回加带菌藻共栖细菌,分析实验10~18d的数据发现的数据发现藻―菌体系对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藻―菌体系逐渐恢复对三株弧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藻三级扩大培养技术,将在对虾养殖池选育的波吉卵囊藻Oocysits borgei引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养殖池,并检测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结构、水质因子、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对虾生长情况,研究了以微藻生态调控为主的对虾防病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前、中、后期,波吉卵囊藻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98.02%、78.89%和45.12%,成为虾池中的绝对优势种;作为优势种的持续时间长达77d。波吉卵囊藻为主的微藻群落控制的水质较稳定,实验池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对照池低。对虾的血细胞数、溶菌(LSZ)活力、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血清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池对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可见,通过微藻的定向培育方法来优化虾池微藻群落结构,可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6-2019年在北部湾沿海采集的绿藻门蕨藻类的样品进行分类学研究。【方法】利用形态学方法,对蕨藻科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与结论】经过鉴定,确定该水域蕨藻科2属4种/变种,即拟蕨藻属(Caulerpella)的含糊拟蕨藻(Caulerpella ambigua)和蕨藻属(Caulerpa)的盾叶蕨藻(Caulerpa chemnitzia)、总状蕨藻大叶变种(C. racemosa var.macrophysa)和棒叶蕨藻长柄变型(C. sertularioides f. longipes)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