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对虾,而斑节对虾摄食一定数量病毒才能导致感染;水不能作为游离WSBV的载体传播WSBV。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一种新球形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细法  吴定虎 《台湾海峡》1996,15(2):159-162,T001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发现斑节对虾肝胰腺上皮、肠上皮和淋巴样细胞质中一种新的球形形病毒,称之为斑节对虾球形病毒。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28-35nm,核衣壳直径21-28nm,囊膜光滑无纤突,包涵体多数为球形,体积差异颇大,外有单位膜包被。MSV与MBV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探索塘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之间的关系,反映水质好坏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硫化氢等。水温升高,对虾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盐度高低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病毒的复制速率。  相似文献   

5.
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对南海西北部水域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资源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密集分布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其现存资源量为82.6万尾,周年有体长30mm以下的幼虾出现。主要产卵期在9-12月。产卵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水深30-60m的海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室内条件(水温24~28℃,盐度28~33.5)下以缢蛏鲜肉为饵料,对不同体长组斑节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斑节对虾体长(L)、体重(W)与摄食量(F)、摄食率(Ri)、生长率(Rg)和增重量(ΔW)的关系如下:W=0.0112L3.1148F=0.5625W0.1266Ri=56.24W-0.2731Rg=14.18W-0.5352ΔW=0.0956W0.5552文中分析了对虾养殖池的生态特点,讨论了对虾中后期养殖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琼武 《台湾海峡》1995,14(3):288-293
初步评估了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湿19-29℃、盐度17-28下,经40d饲养,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为3.94cm,增长率为0.8mm/d平均体重显0.78g,而对照池对虾的平均体长是2.54cm,增长率为0.43mm/d,平均体重为0.25g。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是对照池的1.55倍、3.12倍。  相似文献   

8.
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RAPD鉴定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凡纳对虾,细角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有3条引物(OPX-12,OPX-14和OPX-17)可扩增出重复稳定的图谱;3种对虾各有特定的RAPD标记:凡纳对虾有OPX-14^0940,OPX-17^1080,OPX-12^0760,细角对虾有OPX-14^1350,OPX-17^0850,OPX-12^1490,斑节对虾有OPX-14^0690,OPX-17^2260,OPX-12^0810。这些可作为3种对虾的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9.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种群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报道了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种群(SPF)选育的结果,主要介绍1999-2000年选育子3代和子4代的养殖结果。1999年选育对虾子3代养殖平均1788kg/ha,对虾平均体长13.69cm。而对照池中暂养池对虾体长3-4cm发病死亡,养殖池对虾体长6cm发病死亡;2000年选育对虾子4代养殖平均3168kg/ha,对虾平均体长15.00cm;对照池产量为3450kg/ha,对虾平均体长13.30cm。说明经过连续几代的人工选育,对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为W=aL~b。根据此公式,计算得出体长和体重换算表,这在养殖生产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实验条件下饲料、水温、投饲率等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初步结果:(1)在23~30°C温度范围内,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2)对虾对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随体长增长而下降,配合饲料的日摄饵率在体长8cm处有一个明显的突降,对鲜活饵料的日摄饵率的突降点则出现在对虾体长l0cm处;(3)降低投饲率可使饲料效率明显提高,生长率则相应下降,但当投饲率降到50%时,饲料效率不再提高,生长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渐次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1 引种养殖斑节对虾是市场要素的驱动 斑节对虾人工养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它是对虾类中最大的一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和食性杂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特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对防治斑节对虾病害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7,16(3):92-96
本文报道了光全细菌对预防和治疗斑节对虾Penaeus mondon病害的地比试验结果,光合细菌能净化水质,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改善斑节对虾营养,增强虾体抗病力,可有效地预防斑节对虾病害,并对早期轻病以堤衣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民杰 《台湾海峡》2002,21(2):224-227
于2001年进行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在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存活率,饵料系数和抗病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斑节对虾,适合于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5.
池养长毛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池养长毛对虾体长在6.8-123.9mm范围内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池养长毛对虾雌、雄群体的生长特点是雌虾快于雄虾。由雌雄混合、雌虾、雄虾群体的体重对体长的相关曲线都很接近。  相似文献   

16.
斑节对虾甲壳病理性白斑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祥珍  胡超群 《热带海洋》1996,15(1):24-29,T002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初步研究了健康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甲壳和患病对虾甲壳白斑的形貌、无机组成以及所含的钙化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甲壳的内外表面的钙磷原子比分别为1.2-1.4和1.56-1.68;在透射光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均匀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毛发状、树枝和十字消光放射球纤状雏晶,有些鲕粒中心可包含石英微粒;红外光谱表明,健康对虾甲壳所包含的沉  相似文献   

17.
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流行特点及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超群 《海洋科学》1994,18(6):9-10
广东目前人工养殖的对虾有班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国对虾(P.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日本对虾(P.japonis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等,是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几年养殖对虾疾病呈加重趋势,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近两年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因。1概况以斑节对虾为主,多品种、多造次交替养殖,即以养殖…  相似文献   

18.
海水鱼类病原弧菌对对虾的致病力及其疫苗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鱼类致病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创伤弧菌V.vulnificus,河弧菌生物Ⅰ型V.fluvialis Ⅰ,鳗弧菌Ⅴ.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Ⅴ.parahaemolyticus)同样可使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患病,现对斑节对虾的致病性和免疫保护力作了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感染实验,发现5种弧菌对斑节对虾均有不同的致病作用。从5种弧菌中筛选出强毒株,以其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浴和投喂等3种方式接种的斑节对虾,除投喂效果不明显外,注射和浸浴接种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在注射接种组中,随着疫苗浓度的提高,其免疫力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在鱼虾的弧菌病中,疫苗能起到共同的防御效果,为商用鱼虾疫苗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8,17(6):87-90
本文报道斑节对虾pemaeusmondon室外幼体暂养阶段的试验结果。将池水进到最高水位,用药物严格消毒除害,用肥料培育饵料生物,按每立方水体投入5000ntky斑节对元幼体,用沸石粉稳定底质,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适当投喂浮游生物,保持暂养水体生态平衡,20-25d育出事格虾苗,存活率为25%-33%。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展开对斑节对虾对菌刺激的免疫应答作用。结果显示,斑节对虾的TSG10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TSG10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12小时的TSG101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1.60倍);在鳃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6小时斑节对虾TSG101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64倍)。在注射哈维弧菌第9小时,肝胰腺中的PmTSG10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50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斑节TSG101参与斑节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弧菌的刺激的情况下,该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