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京卫 《测绘科学》2010,35(1):174-176
利用CASS从煤矿已有数字地形图上提取矿区地表塌陷前的高程数据,并在CASS中进行插值加密,利用开采沉陷预计程序对插值加密后的高程数据进行下沉修正计算,生成了塌陷后的矿区地表高程数据,利用该数据在CASS中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实现了煤矿塌陷区数字地形图的预计更新。该方法对煤矿生产单位的测绘工作以及开采沉陷防灾减灾工程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卫  王倩  李法理  马东岭 《测绘科学》2008,33(2):127-129,136
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表塌陷和矿区地形的变化,直接由开采沉陷下沉预计数据生成的DEM不能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通过在开采沉陷下沉预计程序中增加高程修正计算功能,对矿区原始地貌高程进行下沉修正计算,生成矿区地表塌陷高程数据文件,由该数据文件可以生成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该方法操作和实现简单,生成的DEM精度可靠,能够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可以作为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对于指导开采沉陷的防治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面高程信息的数字表示形式,在地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DEM基本原理及其现有表示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等高线也是DEM表示形式的观点.随后通过选取4种不同地貌类型的规则格网DEM作为实验区,分析研究了DEM格网间距对坡度、坡面曲率、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和沟谷密度等地形因子提取的影响,为人们根据地貌类型和应用需求合理选择DEM分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水文信息时容易出现伪河道和河道穿越居民区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了顾及地物要素的水文信息提取方法,将影响地表径流的地物要素如道路、水渠、堤坝工程等信息融入DEM,增强了数据中地物的高程差异,达到了细化DEM目的。提取的水文信息与传统上基于DEM数据的提取结果相比,更贴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于DEM提取水文信息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广东省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从2004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至2008年全面建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而每一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的完成都有严格的时效性,使得生产单位对数据生产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进行考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更新应用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上,是各工序进行有效衔接和保证产品最终质量的必要前提.结合工作实践,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如何利用其他3D数据(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或旧DEM数据的更新,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保证产品的时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顾桥1117(1)首采面为例,从CAD图形中提取开采前的地面高程点、等高线图层数据,并对其他图层地物进行分类,提取相应的各类地物数据,然后结合顾桥矿地质采矿条件,通过概率积分法生成预计地表沉陷区数据,和开采前地表高程数据融合,建立受采煤影响的矿区DEM,通过对地物模型建模,运用分层着色模式,获得矿区开采3维可视化图形。从而直观显示由于地下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情况,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山区的坡度分析可为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所需的地理底图,对此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坡度计算及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相比于其他数据更适用于数字地形分析.本文阐述了基于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山区坡度的计算及坡度分级栅格数据的制作,将结果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进行叠加以初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提取出来并以矢量文件形式输出.  相似文献   

8.
地形分析是评估景观、土壤变迁和生态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提取城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非常有意义.本文采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三维点云数据提取DEM,首先对研究区原始点云用不规则三角网算法进行滤波,获得所有的地表面点云并进行抽稀,然后应用自然领域插值法进行内插生成DEM,最后再与该区参考DE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高精度获取城区数字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9.
用MapInfo快速提取高程点信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apInfo软件实现一种快速提取AutoCAD的DWG文件中离散高程点和高程点注记,供其他GIS软件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通过试验证明此方法可以快速提取和匹配AutoCAD中的离散高程点和高程点注记,为充分利用现有的AutoCAD的地形图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ASTER立体像对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斐  张艳梅  程晓 《测绘通报》2004,(11):1-3,7
ASTER是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多光谱传感器,其在可见光波段的准实时立体像对获取模式可以用于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介绍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并利用ASTER立体影像进行南极内陆冰盖DEM提取的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为今后ASTER数据在此方面的应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地植被密度大、无人机摄影测量难以获取地面点云的问题,从采煤沉陷地地形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式点云滤波和DEM模型修正的采煤沉陷地DEM构建方法,经分析,精度可达到1:5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可以为采煤沉陷地损毁评价和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D-InSAR的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SAR技术已在数字高程建模、地表微小变形、地壳形变等方面显示出广阔前景,但其对黄土高原矿区复杂、剧烈、动态的地表形变监测能否有效,目前仍存在争议。针对此问题,该文以大同市南郊区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区域,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采用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研究区域2008年1月1日至2月16日间的沉陷面积和最大沉降值。然后以晋华宫矿某工作面为例,利用开采沉陷预计方法进行验证,预计结果显示该工作面的最大沉陷值与D-InSAR测量值相差达24.04mm,并分析差异主要来源于SAR数据、地形、预计参数选取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比较准确且有效地监测黄土高原矿区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矿山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化平  张程  杨可明  江娜娜 《测绘工程》2010,19(3):51-54,58
矿山地下煤层开采引发地表沉陷变形,可造成土地破坏、房屋倒塌等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基于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利用ArcGIS的ArcScene模块实现地表变形预计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并以预计的下沉量为例进行可视化结果的等值线绘制、任意剖面图制作、任意点位形变信息提取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施显健  任超  周吕  黄远林  梁月吉  朱子林 《测绘科学》2021,46(2):146-151,164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掌握深圳填海区地铁工程结束后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情况,该文利用TS-InSAR技术和20景2017年8月15日—2019年3月14日的Sentinel-1A SAR数据,借助POD精密定轨星历和ASTER GDEM V2分别去除轨道误差和地形相位,反演了深圳填海区2017—2019年地表沉降时间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填海区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地面沉降成因。结果显示,填海区各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特征较为明显,最大沉降速率为-17.52 mm/a。其中,宝安中心、前海湾、深圳湾区段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趋势较为严重,其地面沉降呈现逐渐增强和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影像支持的矿区开采动态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得我国矿区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对矿区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矿业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矿区环境监测多采用实地考察、逐级报告的工作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发现问题时难以作出及时的反应,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满足当前矿区监测工作要求的方法。本文利用无人机获取矿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来进行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获取的影像通过Agisoft PhotoScan Pro软件的SFM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实现了影像的快速拼接,以及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快速生成;最后利用ArcGIS软件的GIS方法得到不同时期的DEM高程变化情况及填挖方量,实现了矿区开采的动态监测。本次研究成果客观,可为矿区相关部门管理与规划矿区的开采现状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采和复垦活动明显地体现在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高程变化...  相似文献   

17.
Sentinel-1和SBAS-InSAR分析钻井水溶岩盐矿山时序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对钻井水溶岩盐矿山地表沉降开展时空分析。实验选取湖南常德某典型钻井水溶岩盐矿区为测试区,时间跨度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21景Sentinel-1影像数据,获取了测区的时序沉降序列。实验结果显示,矿区地表大量级沉降在2016年9月才开始呈现,沉降漏斗横向出现多峰值,矿区沉降整体空间分布上出现西南部整体片状、中部偏北离散带状沉降。这些沉降特征均与钻井水溶法开采特征保持一致。将实地水准测量形变数据和DInSAR形变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结果可靠性。结果表明,SBAS技术获取结果与水准结果表现出较高一致性,从而为钻井水溶岩盐矿山地表沉降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监测手段,也可为此类矿山地表形变时空演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routinely exploited for a wide range of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land reclamation, calculation of cut-and-fill requirements for earth works or to determine other relevant geomorphological landscape parameters. The advent of computer (digital) manipulation of elevation data has opened up great possibilities for studying the geometry of our land surface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vegetation, soils and geolog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generation, testing and validation of DEM and its derived terrain parameters viz., contours, drainage pattern etc. using IRS-1C stereo pair over a part of Alwar district, Rajasthan, India. In particular, it reports on the results achieved using indigenously developed stereo - processing software along with standard GIS and terrain analysis package to derive DEM and associated terrain parameters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when compared with Survey of India topographical maps at 1:50,000 scale in terms of point to point accuracy of DEM, data quality evaluation of orthoimage and higher order drainage deline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