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甘肃北山地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沉积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西部北山地区位于阴山-天山东西复杂构造带西段,是中生代以来在东西复杂构造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相对坳陷带,由北坳陷和南坳陷及其间的隆起组成,区域地层及构造线均呈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2.
湘南坪宝地区地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北缘,位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与新华夏系的交汇部位,构造较为复杂.区内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至二叠系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夹少量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建造,其中石炭系地层分布最广,次为二叠系、三叠系,在区域南部的香花岭、北部的四洲山有寒武系地层出露,中部和南部有零星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红色砂岩分布.构造一岩浆作用强烈,岩浆岩成带状分布,由花岗闪长质岩体组成的宝山-大坊-何家渡形成北带,黄沙坪-村头花岗岩岩体形成南带,矿产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  相似文献   

3.
应思淮 《地质科学》1973,8(2):103-132
前言珠穆朗玛峰地区系指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亚东以西,吉隆以东的我国境内广大地区。在解放以后,曾有多次科学考察,尤其在1966年至1968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西藏科学考察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学科考察。  相似文献   

4.
<正> 下扬子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研究历史早,工作精度高。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石地层剖面和沉积构造作了详细观察,分析了沉积物来源和古生物特征,建立了四个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讨论其时代。把本区划分为三个沉积相带:北带——滨海、宝应到巢县一带;中带——南京、镇江、溧阳至泾县一带;南带——江阴、宜兴、湖州、宣城沿长江至鄂东南(图1)。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山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裕生 《地质科学》1990,(3):224-232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疆的南部。该区存在两条不同时期的重要构造带,即麻扎—康西瓦—木孜塔格和库地—苏巴什构造带。昆仑山被这两条构造带分成了三部分:北带、中带和南带。南带从构造意义讲已不属昆仑山区范围,中带是两期岛弧的叠加,北带是在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叠加了岛弧到弧后的发展产物。因此,昆仑山区是一个复合地体,经历了多期变形与岩浆活动,沉积类型也较多。  相似文献   

6.
祁凯  任战利  张梦婷  马骞  杨燕  刘润川 《岩石学报》2020,36(6):1897-1912
本文在对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残存地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渭河地区南北两侧上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进行对比,进而恢复了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沉积面貌,并结合裂变径迹构造抬升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渭河地区中生代后期改造过程及演化阶段。结果显示:渭河盆地内部主要凹陷可能仅残留小范围的、不连续的C-P地层,未发现中生代地层。岩石学、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元素表明鄂尔多斯南部和北秦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两者在相同时期为同一盆地。二叠系碎屑岩源区可能为再旋回造山带及陆块源区,主要来自北秦岭中-新元古界宽坪群变质碎屑岩及南部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三叠系沉积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的宽坪群、秦岭群或同期发育的火山岩。裂变径迹资料暗示渭河地区与渭北隆起及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抬升期次具有一致性: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地层以强烈的构造变形、弱抬升为主;早白垩世末以来,地层发生大规模抬升、剥蚀,致使上古生界-中生界在渭河地区残留较少。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渭河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演化过程分为晚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早白垩世末-白垩纪末几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温都尔庙群铁矿分南带和北带,原始铁矿层为华北板块北缘陆坡带火山喷发-沉积产物,通过构造解析方法,恢复含铁层位及铁矿体构造形态,还原了褶皱控矿过程.研究认为,南带和北带的铁矿带分属于同斜地背斜的南北两翼,为同层褶曲构造现象,经历多期褶皱作用以及后期热液作用改造形成多个矿体并存.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成生环境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前人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作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东昆仑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分布特征,运用现代板块构造及地质构造理论,对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东昆仑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东昆仑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仑中花岗-变质杂岩带、东昆仑南复合拼贴带,认为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新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主要阶段或旋回,并对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为东昆仑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凃光熾 《地质科学》1959,2(7):193-198
所谓构造-岩相带是指地壳的某一部分,它在地层和沉积物的发育、构造类型、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和成矿作用上都有它一定的特点,而与周围地区不同。换句话说,某一构造一岩相带无论在地质构造和地质发育史上均有其特点,而与邻近的构造-岩相带基本上区别开来。根据1956-1958年我们在祁连山的调查研究工作和有关部门的资料,我们对祁连山构造-岩相带的划分提出如下的意见。这种划分主要是在西尼村划分的基础上加以修压和补充而成。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由一系列呈近东西向、向北凸出的弧形活动构造带构成,被称为“西构造结”。由于地缘关系及国内外研究程度差异,塔吉克帕米尔地区在构造单元属性及其与国内构造单元对比上仍存在分歧。本文在系统分析塔吉克帕米尔地区、昆仑和藏北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着重从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坦尼马斯、如山-帕沙尔特缝合带为界将塔吉克帕米尔地区自北向南划分为北帕米尔、中帕米尔、南帕米尔三个构造单元,其中北帕米尔进一步细化为北带、中带、南带,南帕米尔分为东南帕米尔和西南帕米尔。初步探讨了各单元构造属性,提出了与我国昆仑、藏北地区相邻构造单元的对接方案,为推进帕米尔地区区域地质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理华  刘东生 《地质科学》1974,9(3):209-220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系指亚东以西,吉隆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我国境内广大地区。于1966年~1968年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在地层古生物方面,也同其它学科一样,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在这个地区首次发现了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并对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作了较详细的分层工作,从而初步建立了珠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由奥陶系至老第三系厚达一万米的海相地层,大多是连续沉积的。  相似文献   

13.
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4月6日0时54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发生了6.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仪器震中基本一致(北纬40°14′,东经112°12′)。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15.
197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活动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进行的。其考察范围主要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  相似文献   

16.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由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顶部采得的结晶石灰岩标本,确定它们的地质年代对于了解喜马拉雅区域地质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仅得到一小块标本,采集于珠峰顶部“钙质岩系”的残留部分。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化石产地洞穴堆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北京人化石产地周口店又是至今世界上人类化石发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点。搞清北京人的堆积物的地质时代,对进一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具有重要意义。1976年1月-4月期间,我们对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洞穴主要堆积物进行了古地磁地层学的研究,对北京人的年代问题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供有关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8.
珠穆朗玛峰北坡二叠纪动物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通过三年(1966-1968)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系统。他们对该区南部的二叠系合称为色龙群,认为采到的化石属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可能包括部分晚二叠世龙潭期。同时指出:“至今没有在剖面上发现Gangamopteris植物群”;“对(该区)相当我国南方栖霞期的沉积和相当喜马拉雅西段的Talchir冰碛层,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珠穆朗玛峰是位于我国西藏西南边疆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的最高峰。该山脉自第三纪隆起以来,由于其显著的屏障作用,强烈地改变着西藏的自然环境,其影响甚至扩及全球,故对其进行古地理研究,了解其演变过程,对认识和改造自然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