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与前陆褐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燕山板内造山带发育有许多著名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它们与前陆褶冲带中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燕山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散在性,剖面上具有浅缓深陆的几何特征,形成于浅部构造层次,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性质,并具有大致相同的形成时代和逆冲方向。形成这些逆冲推覆构造的直接原因是垂向的差异性隆升而不是水平挤压。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4.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构造样式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逆冲推覆构造是燕山板内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形迹之一,我们曾对其总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同前陆褶冲带逆冲推覆构造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闽北仁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闽北变质岩中,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向南东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及其上盘的推覆岩席组成,由南燕向北西方推覆,往逆冲方面可分为上,下2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时期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有NE向有军营-红岭构造带、戈枕构造带。两构造带都倾向NW,具有由NW往SE向逆冲推覆的运动学特征。在生成时间上,戈枕构造带略早,而军营-红岭逆冲构造带略晚,属于后从式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其生成与印支块体和亚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为深入研究海南岛燕山阶段构造环境转化及其控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早期,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逆冲,构成对冲式组合。其中,九龙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双冲构造的组合特点。燕山中、晚期,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并且被一些北北东向逆断层切割、破坏。在推覆体前缘,构造复杂。不仅煤层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而且煤层厚度也变得相当复杂,从而给煤田勘探和矿山开采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在原地系统中,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有利于勘探和开采。  相似文献   

8.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9.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及土城子组脆韧性变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计东  李翔  李广栋 《中国地质》2002,29(4):392-396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域上位于“尚义-平泉”大断裂带的中段,属燕山期板内造山运动产物。发育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北侧,由两条主断裂控制上、下两个推覆体由北向南依次逆冲,原地系统由中生代土城子组及以下地层构成。根据对断裂带中同构造期的石英正长岩脉的样品K-Ar法测年,获得同位素年龄为(16.1±2.3)Ma,故认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应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中生代地层中局部形成脆韧性变形带。  相似文献   

10.
云南澜沧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很发育.可划分为老厂、孟连一澜沧、孟梭及竹塘一澜沧等四个带。推覆构造由推覆体、飞来峰、构造窗、逆冲断层及原地系统等组成,推覆体变形弱、褶皱不发育,符合冲断式推覆模式,具有双重逆冲构造结构.宏观与微观构造都表明形成于较浅的构造层次。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与澜沧裂谷的发展有关,可划分为三期。逆冲推覆的区域应力来自地体向东的碰撞拼接,是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1.
甘肃北山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1:25万区调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逆冲,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形成时代为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是早古生代弧一陆碰撞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改变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初始位态,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13.
林亨才  陈斯盾 《福建地质》1992,11(3):223-229
尤溪东华地区发现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是以顺层滑动为主导、顺层下滑进一步扩展到切层上推、辗转逆掩的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使中元古界变质岩自SW向NE方向逆冲推覆于二叠系之上。该推覆构造在逆冲来源方向上可分为根带、中带和锋带以及相关的后缘带和外缘带,并以后展式扩展为特征.飞来峰、构造窗较发育,该区推覆构造的发现对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火山岩基底掏造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庚  柴育成等 《地质学报》2001,75(3):322-332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缘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大为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晋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发育于桃溪变质核杂岩构造东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倾向南东东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及逆冲岩席组成,推覆运移方向由南东东入北西西,具明显分带,为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发育时期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逆冲构造带与巴楚隆起的叠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3,19(1):1-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逆冲带是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在新生代盆山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变形区,为印度板块和 欧亚板块碰撞所影响的最明显地区之一。柯坪逆冲带逆冲方向是从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内逆冲,构造变形样式是以寒武系蒸发岩层为滑动拆离面的薄皮构造,也有卷入前寒武系-元古界结晶基底的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走滑断层。以皮羌断层和印干断层为界,根据构造样式的差异,柯坪逆冲带可分为3个构造区,即西克尔区、柯坪区和阿克苏区。西克尔区逆冲推覆构造卷入地层厚度大,基底拆离面深度为7-8km;柯坪区逆冲推覆构造卷入地层厚度小,基底拆离面深度为5-6km;阿克苏区则为卷入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逆冲推覆构造。这些构造样式的差异是由于北西向的巴楚隆起对近北东走向的柯坪逆冲构造带叠加的结果,尤其巴楚隆起的南界--皮羌高角度逆冲断层与柯坪逆冲带发育的皮羌左旋走滑断层,以及巴楚隆起的北界--印干逆冲断层与柯坪逆冲带发育的印干右旋走滑断层对柯坪冲构造带的叠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涉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由江西中部通过,其中萍乡地区自燕山运动末期以来,在北部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南部在重力滑脱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浆热穹隆和一系列滑褶构造带及滑块构造,中部则形成相互叠覆的南、北构造对接带。在这些推、滑覆体之下多处掩覆了含煤岩系,这为寻找隐伏煤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同时,南、北构造对接带也是钴多金属矿有利的成矿区段。   相似文献   

20.
合理厘定西南天山构造属性,不仅对天山大地构造单元的准确划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也至关重要。通过对西南天山乌什北山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包括2期逆冲推覆构造。对主期逆冲推覆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具有由北向南逆冲的运动学指向,并由北向南表现出由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向前锋带变化的构造样式。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的物质组成及变形样式,认为西南天山乌什北山一带应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从而为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西南天山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构造变形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