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改则地区的嘎布扎花岗闪长岩侵入于南羌塘地体南缘的侏罗系色哇组,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岩浆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43.8±0.5)Ma,显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花岗闪长岩具有准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富集型,存在弱的Eu负异常;明显富集Rb、Ba、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陆壳物质、俯冲沉积物与幔源楔等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改则嘎布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铅锌矿是西藏特色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发育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虽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南北相邻,但在铅锌找矿方面始终没有突破。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在班戈岩浆弧的外围发现了长给铅锌矿床。长给铅锌矿成矿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赋存于石榴子石矽卡岩和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中,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和方解石-硫化物4个阶段。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在-2.5‰~+2.6‰之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与长给铅锌成矿事件有密切关系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9.38±0.48)Ma(MSWD=0.41,n=25),与班戈岩浆弧早期活动一致,暗示成岩成矿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早白垩世洋壳俯冲事件有关。在区域找矿方面,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中生代存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4期成矿作用,可能保存与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有关的成矿系统。在矿区预测方面,判断长给矿床岩浆与围岩发生了较强烈的物质交换,成矿流体充足,且远端的矽卡岩尚未发现,建议下一步勘探工作仍以铅锌为主攻矿种,有望取得找矿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尹滔  李威  尹显科  张伟  袁华云  裴亚伦 《中国地质》2019,46(5):1105-1115
对拉萨地块北部阿翁错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闪长岩U-Pb年龄为(114.4±1.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典型镁安山岩/闪长岩(MA)的地球化学特征,所有样品均具有较高Mg~#值(45.42~54.29),低的TFeO~*/MgO值(1.58~2.26);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阿翁错花岗闪长岩是班公湖—怒江洋壳在俯冲消减背景下,由俯冲洋壳脱水熔融产生的溶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为晚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多龙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南羌塘板块南缘,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多龙矿集区内的赛角铜金矿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新近对赛角矿区内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获得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0.5±1.2)Ma,表明赛角成矿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张腾蛟  陈颖  李佑国 《地质学报》2017,91(8):1729-1742
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陆块南缘,呈岩脉、岩株状与晚二叠世龙格组碳酸盐岩呈侵入接触。本文对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4.8±1.2Ma(MSWD=1.7),属晚侏罗世,与热那错埃达克质英安岩年龄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具弱Eu负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特征;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锆石总体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轻稀土,在锆石Nb/Ta-Y图解中样品点落入金伯利岩区域,而在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点同样指示其可能来源于幔源岩浆。青草山北花岗闪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壳晚侏罗世北向俯冲到一定深度后,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混染,其中,部分岩浆在侵位的过程中形成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房,部分岩浆则喷出地表,形成热那错组英安岩。  相似文献   

6.
<正>嘠拉勒大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西段,是班-怒缝合带南缘最为典型的成岩-成矿相结合的碰撞期成矿事件代表(唐菊兴等,2013;张志等,2013a,b;Zhang et al.,2015),因此,区内主要岩浆活动的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对于还原嘎拉勒矿床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在充分收集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区内出露地表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7.
中河银多金属矿是崤山东部浅覆盖区新发现的矿床,经初步勘查银达大型规模。矿体产于中河花岗斑岩体内及其外围的构造蚀变带中。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30.3±0.9)Ma,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与华北陆块南缘同时期形成的其它金、钼、钨、银、铅锌矿床一起,属于华北陆块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背景下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钼钨银铅锌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8.
舍拉玛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改则县东部舍拉玛沟一带,属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连续性好,厚度较大,主要沿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带分布,贮存于石灰岩、钙质砂岩与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岩脉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目前已发现2条铜矿体、2条铁矿体,铜矿体伴生有金、银等。  相似文献   

9.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天宫尼勒铜金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北部,是与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的矽卡岩型矿床。花岗闪长岩锆石ICP-MS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2.6±1.8Ma,指示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Al2O3,富Na2O,低TiO2等特点,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显示Nb和Ta的负异常,具有明显的岛弧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板片俯冲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天宫尼勒铜金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碰撞闭合之前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广西苍梧县宝山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区的东南部,是一个与石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区内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了3件花岗闪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3.7±1.2 Ma、435.0±1.2 Ma和449.7±2.3 Ma;1件细粒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4±0.5 Ma,2件石英斑岩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5.4±0.7 Ma和92.5±0.5 Ma。本文认为,宝山矿区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等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揭示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这些高精度花岗岩锆石U-Pb测年数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瑶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六九铜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成矿带中段,龙江铜、金、钼成矿亚带.为了探讨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研究该地区岩浆活动,本次对侵入矿体的英云闪长斑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2.96±0.93 Ma,由此可限定成矿时代上限,结合区域铜成矿规律,推测六九铜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背景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闭合有关的造山—造山后环境.对区内出露的绢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03.7±1.6 Ma,代表其原岩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代为晚石炭世晚期,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研究区自华力西晚期以来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3.
洞中拉铅锌矿床是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扎雪—亚贵拉成矿带内新发现的矿床,矿区出露的花岗斑岩侵入体与洞中拉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为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笔者对洞中花岗斑岩进行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显示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4.4±1.9)Ma(MSWD=5.09),该年龄对应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岩带东段的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事件(介于109~130Ma),与扎雪—金达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带内出露的花岗类岩体年龄(120~130Ma)一致。结合区域资料,洞中拉花岗斑岩是早白垩世弧间裂谷伸展作用下地壳挤压增厚局部熔融的产物。为念青唐古拉地区早白垩世岩浆侵位活动以及铅锌铜钼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4.
陶锡湖锡多金属矿床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一个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陶锡湖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141.8±1.0 Ma,是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Nb、Ta,具有明显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花岗斑岩成矿金属元素丰度值高,属于典型的含锡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εHf(t)从-6.67变化到-2.3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343~1615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地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根据所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陶锡湖花岗斑岩及相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区域伸展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知不拉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驱龙斑岩铜矿南侧2~3 km处,铜资源量接近大型规模,矽卡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大脉状产出,主要受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岩性界面和断层破碎带控制。本文以最新勘查工作中钻孔揭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知不拉矿床成矿母岩认识给出新指示。花岗闪长岩与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发育,由角岩化凝灰岩至花岗闪长岩有角岩化凝灰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带规律,岩体内可见长石被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指示该岩体与矽卡岩矿体形成关系密切。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内锆石15个有效测点给出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4 Ma,该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与矽卡岩内成矿年龄16.9±0.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锆石的176Hf/177Hf(i)值为0.2829~0.2831,εHf(t)为3.2~1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在209~563Ma之间,具有与驱龙中新世侵入岩相似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与驱龙斑岩矿床属于同一岩浆房演化出溶岩浆,分别是侵位于向形和背形构造中的热液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6.
巴工铅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部,构造单元归属于日土—多龙早白垩世岩浆弧带,初步估算Cu+Pb+Zn 3341资源量为9.49万t。本文以西藏日土埃永错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论述了日土县巴工铅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找矿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大比例尺填图、系统采集稀土微量硅酸岩和同位素样品对其研究,查明矿点内出露的岩体有辉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时代为早白垩世((112.7±0.68)Ma);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围岩主要为蚀变凝灰质砂岩、蚀变沉凝灰岩、蚀变辉绿岩和绢云绿泥蚀变岩;控矿构造为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矿体呈浸染状、透镜状、网脉状和集合体块状产出。初步认定巴工铜铅锌多金属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该矿点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两侧火山岩浆弧带这一有利成矿带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为该地区的找矿进一步拓宽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矿床产于浅成侵入岩与砂岩地层接触部位及侵入体内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同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 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和重稀土元素Yb、Y。单颗粒锆石LA-ICP-MS法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24.92±1.3)Ma;花岗细晶岩测年结果为150~450 Ma,推测花岗细晶岩成岩时间可能为156 Ma左右。宝兴沟金矿床是在早白垩世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金矿化作用应发生在107.5~124.92 Ma;大兴安岭北段存在一期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相伴的金矿化作用。因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地段尤其是浅成侵入体发育地区是今后重要的金矿化找矿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欧阳学财  狄永军  张达  徐洋  杨秋  王守营  陈杰  杜斌 《地质通报》2016,35(11):1869-1883
通过对东乡铜矿花岗斑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形成时代与成矿的关系。东乡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6.4±1.5~161±1.0Ma。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乡岩体形成于碰撞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但形成演化期间经历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该区矿石与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成矿时间与岩浆侵入时间相近,表明岩浆侵入对东乡铜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立强  林鑫  李壮  张志  康浩然  李海峰 《地质学报》2014,88(12):2572-2583
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铅锌成矿带东段,矿区发育大量的花岗斑岩体.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花岗斑岩体侵位时序、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源区及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体侵位时代为13.18~13.57 Ma,系中新世岩浆作用的产物.花岗斑岩富硅,富碱,A/CNK为1.04~1.15;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发育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及高场强元素Nb、Ta、Ce、P、Zr、Ti则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主量、微量元素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εHf(t)值为-9.0~1.6之间,平均值为-2.0;两阶段模式年龄为996~1673Ma,平均值为1225Ma.花岗斑岩亏损高场强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岩浆物质源区为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0.
李兴奎  李才  孙振明  吴浩 《地质通报》2015,34(5):908-918
赛角铜金矿是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组成矿床之一,目前对其成岩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制约了对多龙矿集区成矿潜力的全面认识。对赛角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Hf同位素测试。测得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0.5±1.2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浆结晶年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闪长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值为+5.4~+12.1,平均值为+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73~743Ma,平均值为545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赛角铜金矿的形成受控于班公湖—怒江洋陆俯冲体系,成岩成矿岩浆是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母岩浆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