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石炭系地层层序和其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部(准噶尔及天山北麓)石炭系发育完整,剖面连续,化石丰富,地层层序清楚。该区与甘肃北部、内蒙古、东北北部属同一岩相生物地理区(天山—兴安区),其生物群面貌与我国南方差异较大,除含有北美石炭系的一些分子以外,与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石炭纪的生物面貌甚为接近。因此,该区的生物特征,既具有本身的地方型分子,又兼具我国南方、北美、西欧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的分子。由于该区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沟通我国南、北方,并与北美、西欧等地标准石炭纪地层对比的枢纽地段。  相似文献   

2.
海相早石炭世地层,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发育完全,但以腕足-珊瑚相居多,菊石相还只见零星报道。最近新疆区域地质调查队在东、西准噶尔和北天山等地,均发现了以含菊石化石为特征的石炭纪地层。本文所描述的材料,是由新疆地层表、古生物图册编制小组,新疆工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三室上古生代组,共同于1977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吉林中部地区早石炭世大塘期地层发育良好,出露广泛,化石丰富,是研究天山—兴安海西地槽区石炭纪地层及生物群的重要地区之一。本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32年河田学夫将这一时期的地层统称为“吉林层(Kirin formation)”。1942年凑正雄将磐石县明城鹿圈屯后山的一段吉林层进行了草测,并描述了其中部分的  相似文献   

5.
对西天山石炭纪地层及生物群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东 《新疆地质》2012,30(Z1):38-44
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新资料研究成果,对西天山石炭纪典型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基本特征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对新疆北部石炭系腕足“管孔石燕动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及腕足“拟穆武贝动物群”的分布范围、生物区系意义进行总结和讨论.利用多年来西天山陆续发现的菊石化石,建立了本区7个石炭纪菊石带,并结合“R带”为主的菊石化石资料对西天山上、下石炭统年代界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炭纪腕足类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石炭纪地层在各大山系中皆有广泛分布,岩性、岩相十分复杂,古生物化石均较发育,以海生动物最为繁盛,现已发现十几个门类的化石。腕足动物主要见于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地层中,由于属种繁多,数量极为丰富,化石分布广泛,多保存完美,因此在地层划分对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山南部西以阿图什—巴什索贡—乌什一线与柯坪地区为界,东部以克孜勒塔格南坡—卡瓦布拉克南—星星峡一线与库鲁克塔格及北山地区为界.天山北部为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吐鲁番—哈密以南的广大地区.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下、上两统发育齐全,但以下石炭统分布最为广泛、生物繁盛,特别是伊犁盆地一带,是研究早石炭世地层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8.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9.
该项专题成果属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第76项)的区域矿产背景基础研究性质。该项研究以现代地质地层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与总结了新疆北部石炭纪地层岩相古地理和地层含矿性质基本特征,建立了较完善的石炭纪地层系统,按“期”级地质年代编制了1/200万新疆北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图4幅,发现了铁门关变质岩带的石炭纪化石,纠正了百年来前人误定的地质时代,发现和确立了赛里木湖—阿吾拉勒山等构造成矿带,提出了四个与石炭系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下古生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山下古生界的研究始于1928—1930年.当时,“中(国)瑞(典)考察团”E.诺林等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发现了奥陶纪笔石化石,建立了“Charchag”(却尔却克建造),这就是新疆天山下古生界的第一个地层名称.大量的地层工作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特别是由于展开了大面积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作,从而为研究天山早古生代地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石炭纪火山作用强烈,火山岩分布广泛,遍及新疆北部各地。强烈的火山作用为新疆北部石炭系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所需要的热源和部分金属元素。新疆北部石炭纪的火山岩主要沿准噶尔地块的边缘和天山褶皱造山带呈带状展布,构成四条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带。(1)准噶尔地块北缘的额尔齐斯火山岩带呈 NWW 向延伸约400公里。主要为玄武岩、安山质火山岩和流纹岩建造。以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系列为主,未发现典型的碱性火山岩。石炭系地层中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很发育,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晚石炭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鲁木齐地区中一晚石炭世地层主要发育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20km的柳树沟、祁家沟和井井子沟等地。该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有:中石炭统柳树沟组、祁家沟组,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其中祁家沟剖面曾作为1977年北方槽区会议重点参观剖面。 本文引用的地层资料除1977年地层队测制的剖面外,还列出了1965年新疆区调大队六分队测制的柳树沟剖面。文中化石分别由侯鸿飞、张梓歆(腕足类)、孙巧缡(类)、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新疆尼勒克县阿克托别克地区一套红色含膏盐的地层过去未曾采荻化石,一直认为属新近纪上新世地层。最近采荻的半咸水双壳Acuticosta cf. cuspidate Huang,Sphaerium solidium Clessin,Sphaerium subsolidium Clessin,Sphaerium cf. subsolidium Clessin ,Pisidium cf. amnicum (Mueller)介形类、海百合茎、植物化石资料,证明该区红色含膏盐地层的地质年代为古近纪渐新世一新近纪中新世,其岩石地层单位与新疆天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对比划归乌恰群。  相似文献   

14.
通过1∶250 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石炭纪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新疆研究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目前海相泥盆纪地层中有化石佐证的只有中泥盆世,而早泥盆世地层存在与否尚难定论。描述珊瑚计22属22种。中泥盆统3属3新种,石炭纪19属12新种。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的中泥盆统称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为奇自拉夫组,属陆相沉积。石炭系自下而上为下统库山河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上石炭统塔哈奇组、克孜里奇曼组。  相似文献   

16.
本矿区位于新疆东部方山口西约90公里。构造上处于天山中央隆起带之南,北山(断块)地槽褶皱带之西段。地层褶皱紧密,断裂发育。区内地层主要为蓟县系平头山群、寒武一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石炭纪、二叠纪皆有岩浆活动,尤以晚二叠世最为频繁,先喷溢后侵入,形成磁海杂岩带。晚期的中酸性、碱性岩浆活动与磁海铁矿的关系密切(图1)。原认为区内只有蓟县系和下二叠统等地层。由于我们采集到珊瑚及植物等化石,故对其中部分地层时代提出异议。区内第四系覆盖广、褶皱复杂,地层多为陡倾,产状变化无常,断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地区中生界主要为内陆盆地陆相沉积,局部地区如喀什以北山麓上白垩统为海相沉积.天山南、北麓陆相中生代地层可以对比,但在岩相及古生物化石组合上具有差异.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如表1.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炭纪四射珊瑚组合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石炭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以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宁盆地等边缘均有分布,是古生代地层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系,其生物组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地区色彩十分浓厚.本文试图从目前掌握的新疆地区石炭纪的四射珊瑚资料,通过整理、研究、分析和对比,弄清其组合特征与分布特点,进而探讨珊瑚群的性质,便于区内外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中部明城、吉昌、土顶子、石溪河一带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为探讨中、下石炭统的分界提供了方便。它们的研究历史可远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其中有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五十年代末,而利用它们来研究地层的时代和对比则至今尚未见到论著。吉中地区石炭系层序(表1)是长春地质学院师生自1959年以来建立的。在此之前日人凑正雄(1942)把鹿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