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因子计量图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型因子分析中,因子计量从所有原始变量中将某一特定因子的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可被用来解释某一特定地质作用形成的样品在不同空间的分布等问题,由已知典型地质体的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计算出来的因子计量系数矩阵作为模型,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未知地质体的因子计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每次加入新样品或舍去部分样品时所有因子计量图都需要重新做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图的地球化学意义明确,使我们能够用已知的典型地质现象去预测未知地质观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对平均值的偏差,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它应用于区域化变量的分类时,因缺乏对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的考虑,对合理解释区域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并说明了它在非条件模拟及在某矿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对平均值的偏差,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它应用于区域化变量的分类时,因缺乏对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的考虑,对合理解释区域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并说明了它在非条件模拟及在某矿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杨毅恒  夏立显  李景朝 《地质论评》2000,46(Z1):367-378
对应分析是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类似的方法,它们都不包含响应变量,特别适用于定性数据或频率数据.这类方法的变量选择和样品选择的问题相当重要,针对矿产资源预测中模型单元的变量和预测单元的变量不平衡性,本文提出了"逐步对应分析"方法,解决了一类不含响应变量统计模型的变量和样品的选择问题,并讨论了样品和变量的最佳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5.
因子分析结果受样品数量的影响,同一件样品的因子计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使传统因子计量方法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子计量模型法综合了因子计量的优点和利用模型找矿的思路,通过选定的某一典型地质单元计算因子计量系数矩阵,建立因子计量模型,用模型类比未知区。该方法使因子计量图的地球化学意义更加明确,并且可节省重新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因子计量模型方法和传统因子计量方法应用于某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因子计量模型法得出的地球化学异常规律性更为明显,更好地反映了区域地质构造与异常的关联性,有利于异常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于滑坡易发性预测中的水系、公路和断层等线状环境因子,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缓冲分析提取距离线状因子的距离.但缓冲分析得到的线距离属于离散型变量,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性且对点或线要素的误差较为敏感,导致滑坡易发性建模精度下降.提出了使用水系和公路的空间密度等连续型变量改进线状环境因子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选取高程、...  相似文献   

7.
ArcView GIS中图件比例系数及坐标位置的设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GIS中,正确地设置坐标系统和图件的比例尺,是充分发挥系统功能,进行空间分析的前提。在ArcView GIS中,为了使图件中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均显示为其在大地上的实际坐标,任意两点的距离均显示为大地上的实际距离,可先对扫描图件的比例尺和坐标位置进行设置,然后再矢量化。对需要添加的MAPGIS矢量化图件,应先在MAPGIS中调整比例参数和坐标位移参数,然后再进行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征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的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土参数具有空间变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将岩土参数视为具有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区域化变量,利用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质统计方法分析上海地基土有代表性的抗剪强度指标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应用在土壤热磁组分测量数据处理中,对准苏吉花试验区十四种元素的组合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根据组合变量中元素间的相关性和因子得分来制作因子得分计量图,划分和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分析每个因子对矿体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矿化指示元素组合可以划分为F1(Cu-Mo-Ag-W-Bi-Te)、F2(Pb-Sb-As-Mn-Fe)和F3(Zn-In-Cd),其中F1因子得分高值区与已知矿体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F2因子组合则进一步佐证了土壤热磁组分对矿化指示元素的富集作用,为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强化微弱矿化信息、识别有效异常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毕葵森 《江苏地质》1996,20(1):32-40
传统的因子分析以正交坐标系为其基础坐标系,因而存在某种固有缺陷。文中提出以仿射坐标系为因子分析的基础坐标系,并进而给出了仿射因子分析的方法。新方法不仅消除了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同时还实现了样品和变量空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物探化探工作中,所有的测点在陆地、海洋、空中均有它唯一的空间位置。在工作的不同阶段,测点位置按工作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标示。在实地观测时,测点定位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DGPS),由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坐标标示测点位置。在展示工作成果时,则采用投影坐标系的平面直角坐标标示测点位置。这里介绍了大地坐标系、常用投影坐标系的建立与特征,投影坐标系的选择与应用,不涉及具体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把一根线绕到圆柱体上就形成了一条螺旋线。利用螺旋坐标系统可以把笛卡尔坐标空间中的多维滤波和递归滤波转化到一维空间中来处理。相应地多维递归滤波的稳定性问题就可以在一维空间中进行刻画。本文证明了二维滤波和一维螺旋滤波的等价性,并且给出一维螺旋滤波和递归滤波的算法,实际的算例说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黄达  钟助 《地球科学》2015,40(6):1101-1106
岩体结构面产状是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及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地质因素.从钻孔孔壁电视平展图上可较精确地提取结构面迹线上不共线三点的相对二维坐标(d, h),再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确定其三维空间相对坐标(x, y, z),并求得结构面法向矢量.根据钻孔孔壁与坡面及结构面产状的空间几何关系,在保持原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空间坐标变换的方法,将三维坐标系z轴和y轴分别转化为竖直方向z′和正北地理方向y′,并确定转化后坐标系空间的结构面法向矢量.再从结构面产状的定义出发,根据结构面法向矢量与结构面倾向、倾角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空间几何模型,通过该模型可求得任意平直坡面上任一钻孔内局部岩体结构面的产状.   相似文献   

15.
张先武  冯晻  刘财  王典  鹿琪 《世界地质》2010,29(1):118-123
分离P-P波和P-SV波最常用的是τ-p变换法, 但是在τ-p域中, P-P波和P-SV波常有重叠部分, 不能很好分离。地震勘探中, 当炮检距小于界面深度时, P-P波和P-SV波的时距曲线方程都可近似为抛物线方程。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线方程的坐标拉伸τ-p变换的P-P、P-SV 波分离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地震记录沿空间方向上进行坐标拉伸, 再进行τ-p正变换, 在τ-p域中分离P-P波和P-SV波, 其次对P-P波和P-SV波分别进行τ-p反变换, 实现P-P波和P-SV波的分离。与常规τ-p变换法对比分析表明, 利用该方法能很好地将合成地震记录中的P-P波和P-SV波分离。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54坐标与西安80坐标转换原理进行了论述.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列举了两个坐标转换实例.对“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深度研究,获得了全省1/5万各图幅的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转换改正值.对全省坐标转换改正值进行分析,提出了常用的七参数布尔莎模型以及三参数坐标转换适应范围.阐述了利用MapGIS软件进行北京54坐标与西安80坐标转换步骤.  相似文献   

17.
坐标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涉及航空物探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与数据处理质量和解释效果息息相关。笔者在调研分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应用C++编程语言,结合坐标参数文件管理方式,完成了系统中坐标转换功能研制,并提供了标准化的API接口。经评估,转换后的精度,达到了航空物探数据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2.5维起伏地表条件下坐标变换法直流电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起伏地表对视电阻率分布的影响是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由于很难处理不规则边界,计算简洁且效率高的有限差分方法很少用于解决起伏地表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引入曲化平思想,实现了一种基于坐标变换法的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直流电场数值模拟方法。方法从传统的2.5维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将起伏地表问题转化为水平地表问题,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水平地表问题,最后再通过坐标映射得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电位和视电阻率分布。精度分析及计算实例表明:本方法实现简洁,计算误差主要集中在震源附近,整个计算区域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9%,计算结果满足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电位和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A new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S) technique, referred to as the Pijk model, is formulated on the basis of associations among triple objects (samples or variables), instead of pairs of objects as used in the usual MS methods, such as factor analysis. The computational scheme provided for this method is the reduction of an original problem to a standard eigenvalue-eigenvector problem. The major goal of the technique is simplification and reduction of data structures and the rescaling of original objects into a new and reduced space, so that patterns and relations of the original objects can be conventiently examined in two-dimensional “factor” plots. The Pïjk method is illustrated and tested by using a set of geochemical data related to the epithermal gold and silver vein deposits in the Walker Lake quadrangle of Nevada and Californi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 associations suggested in the Pijk analysis are consistent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w method and the ordinary factor analysis also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data set.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in that analysis by the Pijk model captures triple-object associations that might be missed by the ordinary factor analysis which considers only pair-variable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20.
手持GPS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常用来测量地质观察点和一般地质工程点点位坐标.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手持GPS的使用及坐标转换,获取需要的各种测量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