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液成矿多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5,(2):145-153
过去一提起热液矿床,很自然地想到是指岩浆期后的产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岩浆源,出露、不出露的岩体或假想隐伏存在的岩体就是成矿母岩。即岩浆冷凝过程中分馏出气体和含水溶液,成矿物质从热液中沉淀出来而成矿。  相似文献   

2.
张德会 《地质论评》1997,43(5):490-497
银山多金属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火山—潜火山热液矿床,具有复杂的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有序的成矿分带。成矿作用主要为火山—潜火山热液作用,但在此之前,还经历了一期由韧脆性剪切带形成而引起的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根据矿体与3个旋回潜火山岩体的时空关系,火山—潜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又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和5个成矿阶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定向迁移的特点,结合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认为定向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构造岩浆脉动和隐伏岩体形态产状。笔者认为,矿区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但对隐伏的斑岩铜矿床不应抱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3.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通过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勘查研究提出的学术认识,在矿床勘查实践中,发现小岩体成矿是存在于与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床的普遍特征,研究小岩体成矿有助于深入认识成矿作用的关键环节和指导找矿实践。在讨论小岩体成矿的概念和定义的基础上,对小岩体成矿作用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划分为岩浆不混溶和岩浆热液两大类型。岩浆不混溶类型又进一步划分为硫化物熔离和氧化物分凝两个亚类;岩浆热液类型则进一步划分为气液交代、气液充填交代和接触交代三个亚类。并对小岩体成矿的机理进行了认识总结,初步提出4种机制: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成矿、岩浆通道成矿、脉冲成矿和脉动与复合叠加成矿。讨论了隐伏和半隐伏小岩体识别的找矿价值和小岩体含矿性判别及其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信 《矿产与地质》2007,21(4):415-420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则不吓铅锌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中部西段新发现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高磁异常和激电异常、矿体特征等综合分析,区内成矿元素以Pb、Zn、Ag等元素为主,是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并指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地表出露的断裂构造很可能是岩浆侵入在顶部引爆形成的裂隙,而各类岩脉为深部岩体向上延伸的分支。综合认为,该矿床找矿前景很好,后续通过进一步勘查可望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同时应注意在热液脉型铅锌矿体深部对斑岩型钨钼铜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的识别和寻找,以拓展区内找矿空间和矿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按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层间及构造破碎带;岩石有细粒及粗粒-巨晶两类;矿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240°之间;氢氧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的特征;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中的灰岩与泥质灰岩,F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泥质灰岩,部分可能为岩浆热液从地表深部携带而来,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共同混合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侵入热源的作用下,三种水混合后被加热,形成了成矿溶液的重要载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化学及硫、氧同位素组成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温度为250—520℃。通过对该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岩石化学、稀土组成、微量元素以及绝对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表明红旗岭隐伏岩体相当于千里山第二次侵入岩并具有潜在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保山市金厂河铜多金属矿区位于保山-镇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的铅锌矿、铜矿、磁铁矿均可单独形成隐伏矿体,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二段(∈_3h~(2-1))矽卡岩带中。不同矿体空间分布由上具有垂直分带的特征。从本区的重力低异常特征推断地下测深部存有隐伏中酸性岩体,矿床成因属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北小石门银金矿床位于小寺沟斑岩铜钼矿床的南西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银金矿化受NNE向断裂控制,成矿与杂岩体及二长斑岩有关;矿物组合主要为中低温矿物组合,成矿温度240~365℃;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硫,有较高的K ,NH4 ,Ca2 和Na ,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硫同位素分析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稀土元素分析亦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二长斑岩及小寺沟岩体,而铅锌矿可能部分来源于地层.推断小石门银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黄沙坪铅锌矿区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沙坪矿区铅锌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的综合分析,运用矿床成群分布、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可找到类似矿床成矿预测理论,认为该矿床深部-200m以下标高范围内,301、304号隐伏岩体及54号英安斑岩体的深部,围绕岩体接触带有隐伏矿体存在,同时外围的F3断裂带同样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宜里钼矿是21世纪初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一个中—大型规模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分布严格受区内F_4逆断层控制,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主矿体厚度最大达73.42m,矿床平均品位为0.083%。这里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F_4逆断层、围岩蚀变分带、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矿区南段深部可能存在隐伏斑岩体,燕山中期斑岩岩浆内富含成矿物质的气水热液,沿导矿构造F_4逆断层运移到上盘配套的次级网脉状裂隙系统中沉淀、堆积、多阶段叠加充填成矿。矿区南段及F_4逆断层下盘深部可能还存在一定规模的隐伏钼矿体,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勘查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基于深部岩体的识别和矿田构造格架的建立,完善了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在地壳浅部就位和成矿的过程,构建起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根据该成矿模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及矿集区南东部等地区是下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有利区块;矿体形成后可能被成矿后构造错断,这一认识可以作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查依据。最后指出这一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方向的指示意义,认为区域找矿预测中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生代古陆边缘岩浆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剥蚀与保存机制的研究;用于识别深部岩体的非常规找矿新方法可应用于斑岩相关矿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安徽金寨汞洞冲铅锌矿是北淮阳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文章分析研究了汞洞冲铅锌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结合前人所做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工作以及矿山开采实践等,讨论了铅锌矿床成因与区内构造-岩浆活动的联系,分析了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建立了汞洞冲铅锌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型。成矿特征研究表明:区内铅锌矿床受构造-岩浆控制作用明显,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是其成矿来源,构造-岩浆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形成的优越部位。此外,结合"三位一体"成矿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多种综合找矿手段在该区寻找深部隐伏铅锌矿体,从而扩大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4.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生的一个隐伏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特征等分析与研究,认为铜钼矿床为深部隐伏岩钟斑岩体。外接触带铜钼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岩体顶上带中,矿床规模与隐伏(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上方岩钟(成矿母岩)、隐伏岩体顶上带(赋矿围岩)及区域性断裂构造等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发现对该成矿区带找矿隐伏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山铁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构造成矿带东部,位于琼河坝铁铜多金属矿集区.宝山铁矿为由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黄铜矿-磁铁矿矿体、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热液充填型黄铜矿矿脉构成的铁矿床,目前开采的主要为磁铁矿型铁矿.矿区岩浆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从矿体被花岗岩穿插及贯入型磁铁矿中含Co高等特征推断,主成矿岩体可能为隐伏的辉长岩.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含矿夕卡岩质成矿流体"生产车间",含矿夕卡岩质流体的形成与迁移是脉动的,成矿后期以铜的成矿为主.宝山铁矿下步的找矿重点应放在对露天采坑深部隐伏铁矿和矿区深部隐伏铜矿的预测与探查.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沃伊西湾铜镍矿床是20世纪末加拿大发现的最大矿床,而且近年还有新增储量的发现。该矿床储量不仅在世界同类矿床中排在前几名,而且是岩浆通道模式最经典的矿床。岩体控制矿体,该基性侵入体位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Labrador)北部中元古代奈恩深层岩套(Nain plutonic suite)中,岩体主要由西帝普斯岩体和东帝普斯岩体组成,它们由一条隐伏的岩浆通道所连接,矿体就位于岩浆通道中,形成典型岩浆通道成矿系统。岩浆通道的膨大部分形成了奥韦尔德矿床。对该矿成矿特征及其成矿模式的总结,对于寻找与岩浆通道成矿有关的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16线部分钻孔进行较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岩石的δ18O值有自矿体下部(银矿体)向浅部(金矿体)、自矿体中心向围岩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岩δ18O值的这种变化,与围岩蚀变强度减弱的方向一致。据此以及本区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结合近年提出的花岗岩原地重熔说所阐明的成矿元素分带规律,提出长坑金银矿床应为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流体应来自深部隐伏花岗岩的见解,并指出在银矿体的下部有寻找铅锌铜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赵禹  赵玉岩  郝立波  陆继龙  赵新运 《地质通报》2014,33(10):1562-1570
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是确定岩浆热液矿床找矿方向、建立找矿预测模型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内主要岩体岩石、典型矿石的对比分析,发现矿石与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且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与成矿时间极为接近,可以为成矿流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因此推断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最初来源于深部隐伏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分异的岩浆热液。矿石中富集Th、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Hf/Sm值和Nb/La值都大于1,表明成矿流体具有F含量多于Cl的性质。结合前人大量的研究资料,建立了二庙沟—中寮剖面找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矿区隐伏花岗岩体预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老厂环形影象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分析,岩浆岩脉的发现和田岩蚀变,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特征等对老厂银铅矿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进行了预测。老厂银铅矿床不是火山岩矿床,而是与地洼期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热液多因复成矿床,并预测于矿区深部可望找到新的金铜矿床类型的矿体。  相似文献   

20.
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南部发现的大型隐伏银多金属矿床,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附近早期构造及同期张裂隙中,在岩体上部也发育矿化,属岩浆热液成因。为预测矿床深部找矿前景,笔者对矿床激电极化率异常、钻孔原生晕及深部地质体矿化特征进行研究。矿床频谱激电测量显示,激电极化率异常往深部未封闭且具较大延伸趋势;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叠加晕特征明显,局部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表明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同时Ag、Pb、Zn、Cu、Au、W、Sn等元素异常向深部均呈现高强度延伸,指示深部具备较好找矿潜力,由此提出深部存在厚大盲矿体或多金属矿脉群。通过对深部已控制岩体及Au、Cu矿化特征分析,提出深部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钨(钼)系列矿产的潜力。根据当前矿床地物化特征,认为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斑岩型成矿系统的特征,提出在岩体外围及浅部-中深部继续寻找银铅锌矿,深部寻找金铜钨(钼)矿的找矿方向,为该矿区或同类型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