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20,(3)
新源县苏勒萨依沟泥石流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及相关设施等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为粘性、沟谷型、高频中型溃决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区(包括清水区和物源补给区)、流通-堆积区;三面环山的有利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重力侵蚀补给和沟床质侵蚀补给松散物源以及降雨和冰雪融水耦合作用是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此外,堰塞、溃决激发条件为该泥石流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地地形地貌、暴雨特征、流域面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泥石流物源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按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规范的要求对其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该泥石流的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相关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燕儿沟流域的地质灾害调查,详细分析了该沟谷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并对泥石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以便为后期的工程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该泥石流的发生规模和发生频率,对泥石流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示该泥石流属高度危险等级,计算结果与燕儿沟泥石流实际发生的灾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上田镇沟位于卡拉水电站坝址下游,地形坡度陡峻,高差大,汇水条件好,沟内固体松散物源丰富,容易引发泥石流。现场勘查将其物源条件概括为四类:沟床堆积物源、沟道两侧崩滑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人工弃渣物源。分析该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流体动力学参数,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泥石流形成条件充分,处于发展期,危险性中等。研究成果为卡拉水电站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三道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危害对象,并对该地区泥石流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物源区物源条件等局部滑坡崩塌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并分析了泥石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提出三道河泥石流以"拦固排护结合,以拦排为主"的治理方案,以保护三道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地形因子对四川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降水、地形是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同一次降水同一流域范围内并不是所有泥石流沟都会发生泥石流,可见在小流域范围内,物源因子和降水因子基本接近时地形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起着首要作用。本文以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来探讨地形因子对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影响。选取流域面积、形状系数和沟道纵比降等参数进行研究并获取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一个能全面反映地形条件的综合地形因子G:G=F×J(A/A0)0.2。对该研究区来说,G=0.2是该区域泥石流沟发生泥石流的界限,即G>0.20时会发生泥石流,G<0.20时不会发生泥石流。在白水河流域验证此理论得知地形因子G对泥石流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物源和降水情况的差异也会影响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该成果不能涵盖所有的地形条件,故适应性有一定限制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3)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沙湾县独山村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值进行计算,并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沟所处区域地质构造强烈,沟床纵坡比为150.7‰,沟道比较窄,两侧山体较陡,泥石流形成-流通区面积较大,集中强降雨以及物源类型丰富等都具备爆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通过计算该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以及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等动力学参数。对该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研究区内其它具有相似孕灾背景的泥石流形成机理的认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哇曲为金沙江二级支流,位于藏东昌都红层地区贡觉县,流域中游为高山峡谷区,是县域内典型的降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区。该区泥石流在发育密度、规模、活动性等特征上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且泥石流的发育表现出了与断裂的强烈相关性。基于现场调查,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对哇曲流域泥石流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哇曲中游集中发育19条小—中型降雨型泥石流,发育密度0.84条/km,远高于全县0.009条/km^(2)的平均水平;左岸泥石流在发育密度、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堆积体积等特征上均高于(大于)右岸,左右岸泥石流呈明显差异分布。(2)哇曲中游右岸泥石流物源以风化碎屑类物源为主,呈全沟域分布;左岸泥石流以崩滑物源和风化碎屑为主,集中分区在沟谷中上游,总量较右岸大,其中断层破碎带内物源量占比大,成为左岸泥石流的主要物源。(3)断裂是影响哇曲中游泥石流集中发育且呈现差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对物源条件的控制上。(4)断裂以改变岩体结构、控制地层分布、改变微地貌和地下水条件等方式控制泥石流物源条件,导致两岸泥石流物源形成速率和物源量明显不同,成为泥石流差异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飞龙  唐川  常鸣  杨宇  王毅 《水文》2018,38(2):30-34
选取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区,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结合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将研究区进行小流域的划分。针对喀斯特地区有其特定的环境和对地质灾害的特殊成灾机理,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喀斯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贡献作用,并提出了研究区泥石流物源量的计算方法。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出发,基于流域单元,选取土壤侵蚀、侵蚀物源量、相对高差、纵坡降、沟壑密度、形成区平均坡度、沟道弯曲系数等7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二塘河流域17条泥石流沟做了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能够反映研究区二塘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活动特征,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取野外调查方法对干沟泥石流的分布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泥石流形成区的地形条件和物源条件,以及流通区和堆积扇的特征。探讨泥石流起动和输移过程,分析泥石流形成的降雨、岩石和断层作用,计算泥石流特征值。  相似文献   

11.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日喀则是桑珠孜区琼母沟泥石流沟域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泥石流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对琼母沟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纵坡降等特征,对沟内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沟泥石流的发生与沟内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关系。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98-501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日喀则是桑珠孜区琼母沟泥石流沟域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泥石流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对琼母沟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纵坡降等特征,对沟内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沟泥石流的发生与沟内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关系。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康定新城后山泥石流形成条件、动力学特征、量化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采用雨洪法计算动力学特征参数,针对泥石流堆积扇提出表征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的2个指标。结果:①地处高寒高海拔山区,其形成条件有别于常规泥石流,冻融循环和风化作用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大量物源,同时有较强的水动力条件;②采用雨洪法分不同设计频率计算其动力学特征参数;③提出量化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的2个指数能较好的表征其形状、长短和扁圆。结论:①该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常规泥石流有一定区别,体现在动力条件与物源方面;②提出表征堆积区平面形态特征的2个指标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合沟泥石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它的研究尤其是泥石流规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却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某水电站下闸址区的斯合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台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机制模型(初期是堰塞式沟谷型泥石流,后期逐渐转向汇聚式沟谷型泥石流)。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体积(未来泥石流形成将主要是在面蚀和沟蚀作用下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规模较小,且由于沟谷中下游坡降的进一步减缓,形成的泥石流物质一般将沿途停积.实际进入官料河内的体积很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和平沟泥石流特征研究与治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和平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方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物源是形成泥石流的三大基本条件之一,物源侵蚀堆积变化量则是衡量泥石流规模和频率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采用常规技术手段仍难以实现对物源侵蚀堆积变化的定量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西昌市邛海水厂后山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机载LiDAR技术建立了该流域雨季前后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基于此开展了泥石流物源侵蚀量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邛海水厂后山冲沟流域总体过火面积达65%,流域内主要发育坡面堆积物源、崩滑堆积物源以及沟道堆积物源;两期次高精度DEM数据差分叠加可实现泥石流物源侵蚀量的估算,该沟雨季前后泥石流物源侵蚀减少量为12 209 m3,物源侵蚀变化呈分布区域广、数量多、散状发育的特点;泥石流物源的启动以坡面堆积物源侵蚀为主,侵蚀厚度多在0.5 m以内;邛海水厂后山冲沟泥石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以高频泥石流为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8~10日四川省由于普降暴雨,发生多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光包-黄洞子沟特大泥石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危险性评价。调查结果表明:1大光包-黄洞子沟泥石流属于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2本次泥石流形成原因为体积高达1×108 m3以上的松散的大光包滑坡堆积体提供物源;极端的降雨气候直接启动松散堆积物形成泥石流;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为典型的滑坡-碎屑流-泥石流型,且仍处于活跃期,并在今后会有加强的趋势。3经过对大光包-黄洞子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可知:该泥石流危险度为0.482,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自治区吉隆口岸地区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成为该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美多当千泥石流即为发育于该区的一条较为典型的泥石流。对美多当千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特征、纵坡降特征进行研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发现该泥石流的发与当地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关系密切。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88-291
受尼泊尔4.25地震的影响,西藏自治区吉隆口岸地区新增了大量的泥石流物源,成为该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美多当千泥石流即为发育于该区的一条较为典型的泥石流。对美多当千泥石流的沟域平面特征、纵坡降特征进行研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发现该泥石流的发与当地地形地貌、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关系密切。这一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泥石流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月玉沟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为潜在泥石流沟。本文在阐述月玉沟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等流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三大形成条件:地形、物源及降水,之后计算了潜在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等动力学特征参数,最后分析了该泥石流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