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48-452
堆龙德庆区比西沟于2019年7月10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某部队、驾校和公路等被损毁。通过调查发现比西沟具有沟域面积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地形条件和极端降雨条件;沟域内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152.52×104m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4m4m3。比西沟再一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延庆地区南湾道豁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泥石流沟精细调查及历史资料统计,详细了解该泥石流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针对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补给条件进行重点分析;综合研究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泥石流危险区预测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内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8.47×104 m3,分为冲洪积、残坡积、人工堆积和崩滑塌等4种补给来源,其中冲洪积和残坡积所占比重最大;泥石流发展阶段处于衰退期;经动力学分析,洪峰流量值在1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52.53 m3/s,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59.25 m3/s,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68.13 m3/s,10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为74.85 m3/s,对应的一次固体冲出总量分别为0.77×104 m3、0.87×104 m3、1.00×104 m3和1.10×104 m3;属于中型泥石流,最大危险区面积为0.238 3 km2。通过评价分析,该泥石流沟仍存在爆发中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将对下游南湾村以及千沙公路行车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延庆地区该类泥石流单沟预警模型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在2019年7月2日暴发,造成寺庙围墙垮塌、已有稳拦工程被冲毁、公路被掩埋。通过调查发现邱桑寺泥石流沟域面积不大,主沟纵坡降大,沟域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和人工弃渣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57.66×104m4m3,动储量约10.51×103,动储量约10.51×104m4m3。近年暴雨天气多发,邱桑寺泥石流再一次暴发可能性较大,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泥石流的堆积范围,利用LAHARZ软件,对北京市密云县泥石流沟喇嘛栅子南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泥石流沟小流域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图,模拟了泥石流的堆积范围。首先利用中国部分地区泥石流体积和堆积范围的数据资料,获得了泥石流体体积与其堆积范围的新的统计模型B=11.42V0.7156;然后通过模拟沟道与实际沟道的对比,确定了最佳沟道阈值为15 000;再结合现场调查统计和降雨历史资料,确定了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暴雨条件的泥石流体积值,分别为56 500、72 900、94 200和113 100 m3;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该条泥石流沟的堆积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00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泥石流堆积面积为48 729 m2,到达最远距离约为490 m,已影响下游村庄。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12日,云南鹤庆水箐沟在强降雨的激发下暴发泥石流,造成大丽公路堵塞,谷坊坝淤埋、水库沟渠损坏、村民经济作物受损等。在对水箐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箐沟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计算了泥石流的静、动力学特征量:容重1.68 g/cm~3左右,泥石流的洪峰流量达41.03 m~3/s,一次泥石流固体总量为13 757.4 m~3,泥石流的整体冲击力为10.1 kPa。对水箐沟调查研究表明:沟道纵坡比降大,流域内存在大量松散堆积物,在强降雨的激发下,可能再次形成泥石流,对大丽公路及下游居民造成威胁。应及时地进行沟道的治理,并加强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22-625
柳梧乡卡龙孔沟于2018年7月29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农户1间房屋被损毁,目前威胁7户36人及房屋、公路等。通过调查发现卡龙孔沟具有沟域面积不大,但相对高差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水动力条件。沟域内物源较丰富,包括沟道堆积物源、滑坡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23.04×104m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2.66×10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2.66×104m4m3。近年来强降雨天气频发,卡龙孔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17日,勒帕沟发生近50年来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经计算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2.03 m/s,峰值流量为200.11 m3/s,为大型泥石流,对帕勒村村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勒帕沟上游岸坡前缘不稳定斜坡体及勒帕沟沟道内松散堆积的卵砾石为勒帕沟泥石流的主要物源。上游支沟中碎屑物块度较小,易被水流冲走,不会形成堰塞湖和溃决型泥石流。勒帕沟流域现今仍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可能,建议于流域中上游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下游清理河道,进行监测预警,以实现泥石流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大火,响水沟流域植被被林火大面积烧毁,同年雨季,响水沟流域内多条沟道暴发泥石流,其中1#、2#、3#沟毗邻居民房屋和耕地,影响较为严重。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室外试验,以响水沟1#、2#、3#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火烈度下,渗透特征、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的差异,从而揭示响水沟火后泥石流的成灾机理。结果表明,林火是泥石流暴发的重要诱因,火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会明显降低。林火干扰导致坡面土壤的渗透系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林火烈度越严重的区域,渗透系数越小,降雨更大比例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参与到坡面侵蚀。随降雨次数的增多,轻度、中度、重度火烧区域的坡面土壤侵蚀深度均增加;中度、重度林火烈度的侵蚀深度差异不大,且明显高于轻度区域,说明当林火烈度达到中度时,坡面土壤便会受到较大程度的侵蚀。地形条件相似的沟道,林火烈度越严重,泥石流侵蚀能力越强,最终体现于沟道两岸崩滑体数量越多,沟道宽度和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2022年8月23日德昌县乐跃镇群英村王家坡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导致群英村至太平村的乡道严重堵塞,乡道两侧的耕地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毁。为揭示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王家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动力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泥石流在短历时强降雨情况下,坡面入渗迅速形成地表径流聚集于沟道,水流沿程掏蚀、侧蚀沟道岸坡形成大量的沟道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规模呈放大趋势冲出沟口形成泥石流灾害。该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21×104m3,主要分为沟道物源、崩滑物源、侵蚀物源3种物源类型,其中沟道物源占比最大;最后计算了不同暴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流量以及冲击力,为王家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祝恩珍  韩帅  孙萍  王刚 《现代地质》2019,33(1):227-234
以天水地区渭河南岸大砂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历史资料的统计,初步了解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松散物源的补给条件、活动历史;详细研究了该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上游三面不稳定斜坡体上的堆积物和大砂沟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为该泥石流的主要物源;通过统计分析,在极端降雨天气条件下计算得到洪峰流量为355. 26 m3/s。该泥石流沟仍存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一旦泥石流发生,将对下游甘谷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天水地区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9-112
为了更好服务皮山县防灾减灾,有必要对典型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评价。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天地图实体勾绘,了解该泥石流沟地质环境、分区特征;对该泥石流沟15项影响因素、直接损害、潜在威胁对象调查统计以及相关数据收集和公式计算,定性-半定量评价该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危害性和危险性,了解该泥石流动力参数特征和演变特征。根据研究发现,该沟为标准泥石流沟,分区明显,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该泥石流处于活跃期且易发,其规模等级为中型,危害等级为中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极高,活动性等级为高级。按50年一遇的频率计算,该泥石流沟最大流速为1.54 m/s;峰值流量为1917.43m3/s;一次泥石流总量为5.79×103/s;一次泥石流总量为5.79×104 m4 m3,固体物质总量为3.76×103,固体物质总量为3.76×104 m4 m3。  相似文献   

12.
坡面泥石流具有规模小、分布广、暴发突然、流动快、过程短、冲击力大等特征,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查明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尼玛弄自然村坡面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以野外精细化调查和测量为工作方法,在查明泥石流区域地质环境及分区特征、主沟支沟的沟道特征、形成条件、物源转化关系的基础上,综合研判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并划定了危险区范围。结果表明: 流域内松散固体物源总量约为22.72×104 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为7.82×104 m3; 坡面泥石流一旦遭遇大暴雨,势必引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综合致灾能力较强,受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弱,泥石流治理紧迫性等级为I级; 提出“导流槽+截流槽+导流堤”和“导流防护堤”两种工程治理方案,为该区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泸定县深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14日泸定县深家沟暴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平均流速6.3m/s,由于泥石流位于县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流域面积小、坡陡、沟道短且比降较大是深家沟的主要特征.深家沟属于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该沟一次泥石流最大堆积危险范围10633m2,最大堆积长度为147m,最大堆积厚度为1.45m.其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拦挡排导,提高下游的排导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33-63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貌条件、地质构造等资料,结合室内泥石流特征值和动力学特征值的计算,对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当得隆沟泥石流类型属于稀性泥石流,容重15.8kN/m3,洪峰流量8.55 m3,洪峰流量8.55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29.75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29.75 m3/s,流速3.60 m/s;(2)通过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值计算,结合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危险分区,确定"拦挡+排导"治理方案;(3)通过对当得隆泥石流沟问题研究,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统筹;为该区同类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贵州望谟“20110606”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启动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煜  余斌  亓星  王涛 《现代地质》2012,26(4):817-822
2011年6月5-6日在最大降雨量105.9 mm/h的暴雨激发下,贵州望谟县内多个乡镇暴发泥石流灾害,造成37人死亡、15人失踪,灾害极其严重。为了解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启动类型,更好地提高泥石流预报和预警水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启动类型。调查结果显示:(1)本次泥石流的集中暴发是地形地貌、物源和降雨等多因子耦合的必然结果,打破50年记录的降雨是本次泥石流暴发的主导因素,但陡峻的地形、砂岩等软岩强风化层也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2)沟床启动型、滑坡型、溃决性3种典型泥石流启动类型是调查区内主要启动类型,汇流作用下沟道侵蚀是沟床启动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前期降雨条件下坡体滑动提供物源是滑坡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堵塞沟道、在雨水作用下漫坝或溃坝最终增大泥石流流量是溃决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频泥石流具有较大危险性和暴发周期较长的特点,人类活动会诱发其发生并加剧其成灾严重程度,当沟道不能满足泄流输水能力时将发生堵溃,危及两岸甚至是主河河道安全。由于目前中频泥石流危险性分析的缺乏,因此以云南省哈达沟中频泥石流为例,探讨其特征和再次发生泥石流及导致沟道堵溃的危险性,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显示:泥石流重度1.62 t/m3,泥石流沟口流速4.794 m/s,基于暴发频率10%情况下的沟口峰值流量为54.43 m3/s以及一次冲出总量为11 072.03 m3;在下游沟道处修建有涵洞,其过流量为16.5 m3/s,小于20 a一遇泥石流流量,一旦发生大型泥石流,则有堵溃危险。研究发现哈达沟中频泥石流危险度为高度危险,堵溃历史判断其再次发生沟道堵溃并有泥石流堵塞腊普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堆龙德庆区比西沟于2019年7月10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某部队、驾校和公路等被损毁。通过调查发现比西沟具有沟域面积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地形条件和极端降雨条件;沟域内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152.52×10~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4m~3。比西沟再一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峪沟地处特殊的构造部位,特定的地层经长期的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物源类型有重力堆积物和沟床中下游段松散堆积物,其分布相对较集中,对泥石流补给方式表现为坡面冲刷、崩塌、滑坍和流体冲刷;沟域面积和沟道长度与物源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决定泥石流补给量的主要因素是沟谷形态和山体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受汶川地震扰动影响,彻底关沟泥石流物源丰富,爆发频繁,对下游公路造成严重危害。为查明彻底关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对彻底关沟实地调查,并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沟域特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彻底关沟沟道陡峭,雨量丰沛,物源丰富,可参与泥石流的固体物源总量达184.6×104m3,易发程度高。在此基础上,在沟道内选取了4个测流剖面进行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拦、固、疏、清”治理手段,并结合监测预警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价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7年4月2日凌晨,新疆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境内由于持续降雨,诱发黄土滑坡堵溃型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本文在查明滑坡堵溃型泥石流形成条件、成灾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克孜勒赛沟泥石流静力学和运动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此次滑坡堵溃型泥石流成灾模式为:持续降雨→黄土斜坡变形破坏→滑坡滑入沟道形成堰塞坝→堰塞坝溃决形成泥石流;(2) 3#、4#、5#、6#和7#滑坡堰塞坝溃决洪峰流量分别为5. 4 m3/s、10. 1 m3/s、49. 5 m3/s和30. 3 m3/s;(3)泥石流断面流速为1. 88~3. 50 m/s,断面流量为4. 51~41. 39 m3/s,泥石流堆积扇最大长度263. 1m,最大宽度212. 6 m。调查研究结论对克孜勒赛沟滑坡堵溃型泥石流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建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