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子地台金刚石找矿工作研讨会"于2009年12月6号~7号在湖南长沙普瑞温泉酒店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13队承办,会议以总结、交流近年来扬子地台及其他地区金刚石找矿进展并提出扬子地台下一步金刚石找矿工作思路为主题.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跨越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从本省中部东西向通过的浙赣铁路为界,赣北区分属准地台内次级构造江南台隆和下扬子坳陷带;赣南区属华南褶皱系范围。江西的锡矿床,除火山岩型以外,其它类型均有产出。按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含金刚石的原岩金伯利岩及其矿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过去一直认为,原生金刚石矿床仅产于金伯利岩中,但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均已证实钾镁煌斑岩(金云火山岩)及超基性岩中亦含有原生金刚石.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地台的南部(和田)及其西北边缘相继发现了金刚石砂矿及原生矿的线索,这证明在塔里木地台区有蕴藏金刚石矿床的可能性,为在巴州地区寻找金刚石矿床坚定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新疆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福同  冯京 《新疆地质》2000,18(1):32-41
塔里木地台是我国寻找原生金刚石矿较有远景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塔里木地台及其周边4个古老陆块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已知原生金刚石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指出新疆塔里木周边的库鲁克塔格-星星峡、铁克力克、阿尔金和柯坪4个断降具有寻找原生金刚石矿的前景,提出在上述4个地区开展原生金刚石矿的具体找矿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崆岭群时代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准地台崆岭群的时代一直是我国地质学家长期关切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历来认为扬子准地台的基底相对华北地台来说比较年青。因此,以往多数学者把崆岭群与鄂西神农架群、川西会理群、桂北四堡群、黔东梵净山群、湘西冷家溪群、赣北双桥山群、皖南上溪群和浙西双溪坞群等相提并论。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期以来就对崆岭群的时代问题产生疑问,这一问题不解决,影响对扬子准地台地质发展史的认识,也影响对某些矿床形成条件的分析。根据地质矿产部  相似文献   

6.
“扬子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矿化集中的时空分布 “扬子型”铅锌矿床在准地台周边及其隆起的碳酸盐中分布很广,成矿时期从南华纪至早古生代,最重要的有南华系莲沱组(彭山式),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董家河式),震旦一寒武系麦地坪组(大渡河式),下寒武系清虚洞组(花垣式)。除此,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也有发现。这类矿床形成于晋宁造山后扬子地台伸展裂陷构造环境,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产物。空间上主要分布以下地区:  相似文献   

7.
黔南台陷碳酸盐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国勇 《贵州地质》2002,19(1):20-26
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使扬子淮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碰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地台后,在泥盆纪时期地台活化为张性,晚泥盆世产生了沿基地断裂的热液活动并成矿,这就是黔南台陷成矿的地质背景,通过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把黔南台陷中的铅锌矿床分为两类;即与同生沉作用相关的锌矿床和以顺层充填和交代作用为主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了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认为黔南台陷铅锌矿床成因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向华 《湖南地质》2012,(8):90-92
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Ⅳ级构造单元武陵坳陷断裂东南缘,湘西北弧形构造弯转地段,鄂湘黔隐伏岩石圈断裂边缘。本文阐述了沙塔坪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并对其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处扬子准地台西侧与松潘—甘孜褶皱系东侧的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背景对形成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十分有利。 东部地台区,晋宁—澄江运动结束了早期地槽历史之后,在古老基底之上从晚震旦世直至中三叠世,连续沉积发育着厚达8000米以上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盖层,进入较稳定的地台发展时期,铅锌矿赋存于各地层层位中,绝大多数为层控型矿床。西部地槽区,印支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质研究久已表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具有典型的扬子地台的基底和盖层,西天山与东天山迥然不同,也是扬子地台西延的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一系列基本地质问题,诸如,扬子地台与华化地台真正界线在那里?我国古生代是否存在“东部地台,西部地槽”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12,29(3):235-239
黔东南地区昔称雪峰隆起,属扬子地台次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的西段。自70年代引进美籍华人比较大地构造学家许靖华远程推覆构造理论后,部分国内机构和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最终将其从扬子地台剥离出去,归入早古生代华南造山带范畴。然而这一结论却与该区客观上存在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成矿活动相矛盾。为查明究竟,笔者对该区金刚石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金刚石地质学;邻区加里东俯冲带的位置及其两侧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巨大差异出发,论证了该区的早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克拉通化,故应还其本来面目———扬子地台次一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之西段-雪峰隆起。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大陆三维速度扰动图象,编制了中国大陆现代岩石圈和华北—扬子地台古岩石圈厚度图,并对含与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中部分指示矿物和上地幔捕虏体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岩石圈底部某些地球物理特征与金刚石赋存部位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深部角度讨论了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时空分布特征,并作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1983年对扬子地台的城门山、德兴、栖霞山矿床进行了考察.位于扬子地台的各矿山都具有典型的扬子江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德兴铜矿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型铜矿,曾有中外地质学家进行过考察.该矿床是在近几年才进行露天开采的,因而下部新的面貌被展现出来.在此对德兴铜矿等三个矿床的概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矿区位于三江地槽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之间的丽江—大理台缘过渡带南缘,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认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型透镜状-似层状铅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四川会东麦地铅锌铜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中型多金属矿床,是扬子地台西缘较为典型热液层控型矿床(M V T 型).矿床明显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与麦地坪组、灯影组及发育在其中层间破碎带、构造裂隙有关.通过对麦地铅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区内该类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分形概念应用在地球科学中来刻画地质变量与地质体自相似特征。研究表明分形模型常常提供有力工具来刻画地质变量和地质体的基本空间分布结构。许多地质现象的频度和大小之间的分布具有尺度不变性, 如岩石碎片、断层、地震、火山喷发、矿藏和油井等。中国白垩纪的矿床大量地分布在东北、阴山-燕山、华北地台、秦岭-大别山、扬子地台和东南沿海等6个矿集区, 它们是中国白垩纪矿床分布的重要地区, 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已知的白垩纪矿床尚少; 中国白垩纪矿床分布具有在时间上集中于早白垩世, 在空间上集中于东北和华南的分形特性。以中国白垩纪金矿床为例, 对金矿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建模与预测,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金矿床, 而且还适用于其它矿床, 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会东麦地铅锌铜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中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扬子地台西缘较为典型热液层控型矿床(MVT型).矿床明显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与麦地坪组、灯影组及发育在其中层间破碎带、构造裂隙有关.文章在对麦地铅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该类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木里新山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推覆弧形构造带上的一个穹窿中,地表出露有许多褐铁矿体,规模很大。本文认为这些铁帽由原生铜矿床氧化形成,且与李伍铜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预测铁帽的下部,可能存在一中至大型的原生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里伍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现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中深构造层次的江浪变质核杂岩构成了矿区构造主体。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内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控矿构造特征等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田中由变质核杂岩穹隆构成的构造组合及其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了铜矿体的定位、形态以及矿床的规模。变质核杂岩穹隆中的韧性剪切滑脱带是主要控矿构造。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四川缅萨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萨洼金矿床是川西地区产于花岗岩及其围岩的接触带中、受喜马拉雅期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探明储量为小型。1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四川省冕宁县里庄南约25km,在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南北向里庄断裂带内。矿区出露上震旦统灯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