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为年青的一代地质工作者,我曾有幸跟随地质大师程裕淇先生一起工作.先生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于1987年到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转入程老等开创的变质岩和前寒武纪研究室工作,但一直到2000年初才有机会亲炙其门下,在太行山地区进行深熔作用和早前寒武纪地质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春昱先生与中国地质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9):829-838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回顾李春昱先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和他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对先生的缅怀,而且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6至28日铀矿地质专家杜乐天先生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温志坚博士后的陪同下,来我所指导铀矿地质工作并实地考察了相山铀矿田。杜先生一行在认真听取我所有关同志关于“相山盆地找矿前景”和“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的基础上,与我所老专家、科技人员就相山盆地的有关地质问题与铀成矿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而后在我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第六次实地考察相山铀矿田。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29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北京举办"庆李家熙先生80华诞暨学术报告会",庆祝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地球化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原主任李家熙研究员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58周年。  相似文献   

5.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6.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论评》2006,52(5):718-720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在我国地质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99年国土资源部决定在程老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90诞辰之际,出版他的论文选集,籍以表彰他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贡献。2001年初,程老不幸因病去世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十分关心《程裕淇文选》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及时组织了编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编辑工作,并与地质出版社商定尽早出版。之后,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出版工作一再推迟,直到2005年12月,程老逝世四年之后,《程裕淇文选》终于面世,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该《文选》虽不是全集,但由于选题广,基本上包括了他毕生写的主要专著、论文、讲话、序言,各种建议等,方面极广,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程老为地质事业奋斗一生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思路,从事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他对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观点等,是研究程老一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沈其韩 《华北地质》2006,29(4):242-243
1954年夏,我和白瑾同志初识于山西垣曲铜矿峪214队,之前我在湖北大冶429队从事铁山和金山店矿区的铁矿详勘工作。中条山铜矿的地质找矿工作白瑾同志参与很早,1951年冬他就参加了山西省工业厅工矿研究所总工程师薄绍宗先生为首的普查队,对铜矿峪、篦子沟等矿点进行了踏勘。1952年4月,山西省工业厅工矿研究所任学信、白瑾等组成普查队,开始新的普查工作。同年8月,王植和邵克忠等受中央人民政府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派组成211队,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技情报及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是地质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信息工作的核心。40年来,我厅科技情报及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坚持为领导决策、为地质科研和生产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工的情报活动和全方位的情报咨询服务,出版科技期刊,交流科技信息,努力当好质的“耳目”和“参谋”。  相似文献   

10.
于洸  何国琦 《地质论评》2007,53(6):726-727
2007年4月13日是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之一,他非常重视地质人才的培养。丁先生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非常关心,给予过很多支持、帮助和指导,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教授。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丁文江先生的崇敬和缅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自2020年第4期起我刊“科学人生”栏目分期连载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大师谢家荣先生及其子、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奠基人谢学锦先生的科学史迹。谢氏父子是我国地球科学界著名而难得的父子院士,为我国地质科学和资源勘查开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并留下了丰厚的科学遗产。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都曾遭遇曲折坎坷,但他们报国之心不改,矢志献身祖国地质事业,并各自创造了地质科学和勘查事业上的辉煌,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丰碑,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本文系我刊特约稿,由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成文。由于文章较长,分为2期刊出。  相似文献   

12.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于1999年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办公楼大厅设立了两尊半身铜像,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所长侯德封先生,另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以表达年轻一代对老一辈创业者的崇敬和怀念。两尊铜像下面的人物介绍中,侯德封的任期始于1951年,赵九章的任期始于1950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地质》2014,(2):48-48
正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系和煤层形成、形变和赋存的首要地质因素,中国煤炭地质的显著特点,就是聚煤盆地构造类型的多样化、煤系后期改造明显,因此,在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中,煤田构造研究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地质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过程中,我国煤炭地质工作者在煤田构造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在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适逢中国煤田地质与煤田构造学科奠基人之一高文泰先生诞辰100周年(见本刊2013年11期刊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2007,53(1):21-21
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需求出发,积极投身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评选产生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工作战略调整,261大队又迎来了属地化后地质找矿的第二个春天。一度荒凉的居隆庵,再一次沸腾起来。笔者有幸参与了“居隆庵铀矿地质详查项目”的会战,相逢了几位老地质工作者,他们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地触动着我。  相似文献   

20.
黄汲清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质和地质教育学家,本文简述了先生的生平及在中国地质学方面的成就与地位;概述了先生在中国地质学史研究方面的指导思想;概述了先生在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建立上的作用;论述了先生在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上的成就贡献,着重介绍他在1948年发表的《30年来的中国地质学》,以弥补这一段中国地质学发展史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