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以中华优秀建筑传统为主旨,以世界先进建筑科技为手段,古今相合,中西相融,创造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是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在《大壮营造录·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这位从业47年,不仅潜心钻研传统建筑技艺,更加忧心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设计现状的古建专家,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界缺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积极思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70多年前,中国建筑的先驱者林徽因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调研古建筑时,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架构制既与现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则,将来只需变更建筑材料,主要结构部分则均可不有过激变动,而同时因材料之可能,便作新的发展,必有极满意的新建筑产生"。其中,"中国架构制既与现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则"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文化自信";"将来只需变更建筑材  相似文献   

4.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09,(8):I0001-I0002
在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之际,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于2009年7月11、12日在京召开。本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旨在宣传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建筑界和文物保护界的影响,弘扬中国营造学社发掘与传承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功绩,宣传其营造理念和技术上的成就,从而为探索传统民族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本土化,保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普遍的实用的建筑类型——民居建筑,它的造型美学及其附加艺术的美学与通用产品、器物的造型美学应该是共通的,但是它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浅析如下: 一、历史性 建筑是一项最古老的产品,人们从穴居巢开始一直不断地努力改善营造自己的家园住居,也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民居建筑,大家竞相仿效建造,表现了自己的美学爱好。但什么是最好最美的民居呢?这点很难说清楚。原则在于时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美学爱好不同。在历史建筑中始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说它最好,也不过当时它最好。用今天的观点评价历史建筑及其美观问题往  相似文献   

7.
建筑外环境是人与自然交流的中介,纪念性建筑外环境更是人与历史、现在、未来、自然的相互交流。对于纪念性建筑而言,设计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场地地形的特点、面积的大小,创造性地使用景观元素,用物质形式表达某种空间情感应当考虑人们的观赏情绪,让设计的一切景观都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从而引发他们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于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1898年~1976年)(图1)[1]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与格罗皮乌斯、赖特、柯布西耶、密斯齐名,是现代建筑学的先驱,同时也是现代灯具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规划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瓦·阿尔托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他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形成了既有浪漫主义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智慧"成为热门词汇,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建筑、智慧施工,都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智慧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我们认为,智慧的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智慧建筑"以人为本"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根据《"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建筑业占比超过40%,远超工业的28%和交通运输的32%。目前,中国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建筑主要是木石结构,我称之为木石的史书,综合的艺术,历史的见证。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中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宫殿、园林、寺庙、民居等,都是实物的历史,历史凝聚在了这些实物身上,它们也验证了历史。——罗哲文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30%以上,对北方4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25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应邀作客中国政府网,围绕"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中修建深基坑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历史建筑产生影响。结合天津地区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历史建筑受深基坑开挖影响的破坏机理,认为基坑周边土体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历史建筑破坏的重要原因。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天津地区历史建筑的变形规律,探讨了减小建筑物变形的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93-93
近日,"2011·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本次设计竞赛中凭借其"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荣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最佳公租房设计单项奖;该院的"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公共租赁住房"方案也凭借其创新性的探索荣获二等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产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研发企业,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其住宅产业化研发团队,集技术研发、标准编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她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歌猛进,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可取之处,承传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化,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式建筑文化,这是政府、开发商、建筑师和新闻媒体共同的责任和课题。建筑文化的创新是个时代大课题。于志军博士,青岛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在首届青岛建筑设计文化节前夕接受采访时,他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开栏的话     
<正>去年以来,多位中央领导对中国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一切,对于盲目追求"新、奇、特"建筑,片面贪大、媚洋、求怪,从而步入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窘境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建筑如何能够继  相似文献   

18.
彝族建筑特色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象的日益推进,在城市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千城一面,建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丧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有识之士倍感心忧,纷纷尝试、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1年3月初,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设计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共同就彝族建筑特色问题进行研讨,并发起了彝族现代建筑特色方案设计竞赛。 2001年6月下旬,设计竞赛评选出结果,笔者主持完成的《彝风建筑》设计成果脱颖而出,获得竞赛一等奖,并继续接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  相似文献   

19.
建筑如何与城市和谐是业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的建筑?学者、设计师、建造商和市民会各有各的标准.从一个居民的角度,而不是建筑师的专业角度出发,由和谐建筑的两种体验开始,提出和谐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探讨了"和谐"主题的核心概念,为建设和谐建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约恩·伍重(Joslash Utzon)(图1)是丹麦著名的建筑大师,因设计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而享誉全球,他曾受过严格的教育,受到梁思成、赖特等多位东、西方建筑大师的影响,且有"行天下"的经历。他毕生致力于建筑事业,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设计中融汇世界建筑文化的精髓,在创作中扎根于丹麦本土文化并将其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成绩斐然,并于200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