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风能的计算和我国风能的分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朱瑞兆  薛桁 《气象》1981,7(8):26-28
一、前言 风能的利用,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风能的利用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风能的优点很多。风力机是靠风力运转的。它不需要燃料,也就无需运输。同时它也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清洁”的能源。风能又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也就是说,风在通过风力机作功以后,还能在一定距离以外再次造成与原来相同大小的风力。世界上  相似文献   

2.
在再生资源中,风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利用风能发电的国家约50多个,我国风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但风能发电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合理利用风能这一再生能源,在煤炭、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根据泰来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就泰来县风能资源做了进一步调查,调查报告如下。泰来县地处嫩江平原西南部与大兴安岭东麓相接,受东亚西风带影响区,使这一地区出现风速大,气温高,干燥的气候特点,是同一纬度区域中风能资源丰富区,有利于风能的开发。1泰来县风速的分布状况据统计泰来县近30a(1975 ̄2005年)风速,结果表明:泰来…  相似文献   

3.
1引言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藏量巨大,全球风能资源总量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中国风能储量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109KW,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风能是自然能源之一,是一种取用不尽、分布广泛、利用方便、不污染环境而可再生的廉价能源,但风能又具有能量和时效不稳定的特性。为合理地开发利用风能,对风能资源在全区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风能简介     
风能是当今世界上正在进一步广泛开发的能源。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它具有广布丰富、遍地可取、无需运输、廉价洁净等优点。 风能目前多是指用风来推动风车带动机械作功而具有的能量。据国外文献,全世界的风能约为目前全球能量总消耗量的一千倍,而地球表面可以利用的风能约为10~(12)瓦。在距地面  相似文献   

6.
《浙江气象》2018,(1):49-4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2017年12月11日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风能资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下一世纪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可能会减少,南半球一些地区的风能资源会急剧增加。而风能利用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萍乡地区风能资源的形成。采用风速的韦布尔双参数方法测算出平均风能密度、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以及年风能可利用时间。根据风能区划标准,对萍乡地区的风能资源可利用程度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萍乡地区风能随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且北部高于南部;萍乡市和莲花县属“风能贫乏区”,武功山属“风能可利用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位于南沙区万顷沙十七涌的70 m风塔的2008年数据,对南沙区风能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标明:2008年20 m高度上热带气旋对有效风功率密度的贡献率为17.8%,有热带气旋影响月份热带气旋对风功率密度平均贡献率达到34.7%。10、20、40、60 m 4个高度的有效风速时数介于3 278~5 862 h,根据风能区划等级中有效风速时数标准,四个高度的风能资源介于可利用区到丰富区之间;根据风能区划等级中年有效风功率密度标准,四个高度的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介于84.0~148.6 W/m2,风能资源均属可利用区,综合有效风速时数和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两个要素可确定南沙区风能资源属可利用区,不具备大型风电场并网发电的风能资源条件,但具备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能源,因而开发风能资源的利用在“四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能资源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全国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具有利用价值,有的地方则无利用价值。为了开发风能资源的利用,必须对各地历年的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为能源利用的决策机构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将是未来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太阳能和风能的能量密度偏小,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将改变大面积的地表属性,有可能通过陆气相互作用过程,改变局地和区域气候,甚至有可能通过遥相关过程,产生更大的气候影响。本文利用RegCM4.5区域数值模式,模拟了在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建设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场的气候效应,分析表明:(1)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建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将导致局地地面净短波辐射增加,地表感热通量升高,近地面气温升高,增加新疆西部地区、河西走廊地区和我国黄淮等地的降水量,而华北部分地区降水减少。(2)地表反照率对气候的影响大于地表粗糙度对气候的影响,因此太阳能利用导致的气候效应大于风能利用的影响。(3)反照率改变导致低层形成气旋性环流,我国中部地区出现南风异常,西北地区产生异常东风;在高层形成反气旋环流,可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4)当只在西北地区20%的面积上建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时,局地近地面气温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河西走廊地区的降水稍有增加,环流的改变较弱,基本不会有显著的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济宁东部山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山  肖辉  孔令军 《气象》2010,36(1):72-78
分别利用常规地面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加密自动气象站)和临时人工测量站的资料对济宁地区东部山区风能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不同位置的观测站资料对济宁东部山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的估算有较大影响,常规地面观测站或处于测风环境不好的观测站往往低估山区的风能资源;计算结果表明,济宁地区东部山区春季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风力发电灌溉农田,有效地缓解济宁东部山区部分地区春旱。  相似文献   

13.
一地风能的丰欠,可以用有效风能来表征。有效风能是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原称有效风能密度)乘以可利用风速(3—20米/秒)的小时数的积。 1、风能功率密度的评价 单位体积的空气所具有的风能,只能取决于空气密度(ρ)和风速(V)。运动着的物体的动能为: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年温州市海岛县洞头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洞头岛全年有效风时数、年平均风能密度、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风向和风速频率等风能参数的特征和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洞头岛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96.954W/m2,年有效风速时数达5375小时,年可利用率达61.36%,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有一定利用潜力和有开发价值,为温州市沿海风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位于广西南部海域,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年风能值大都在600~2000千瓦小时/米~2,年有效风速频率在50%以上,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以北部湾沿海及岛屿为研究对象,对风能资源利用效益进行测算,同时就风能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索。 一、风能资源利用效益的测算 所谓风能资源利用效益,是以某地年(月)有效风能,通过风力机转化后输出的电能或机械能实值来表示的,如风力机提水则以提水量实值表示。为了统一和对比,本文设定风力机风轮直径1米,塔架高度10米,  相似文献   

16.
谭冠日 《气象》1981,7(11):15-16
风能是用之不尽、没有污染的能源。世界气象组织曾估计整个地球上可以利用的风能有2×10~(10)千瓦,即每年约有17×10~(13)”千瓦.时[1]。有的报告则估计为50×10~(13)千瓦.时。即使按照保守的估计,也超过目前全世界一年消费的能量。这笔巨大的能量激起了人类对开发风能的渴望。在开发风能资源中,气象工作者要研究风的潜在能量,分析风能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性,以便配合有关单位作出利用风能的计划,改善风力机的设计,提高风能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1前言风能资源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有着不占耕地、不用燃料、不污染环境、建设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密山市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加上地形的影响,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属风能资源丰富区之一,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早在6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对广西玉林大容山的风能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等级为3级,其中30m~70m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7.6~8.0m.s-1、396.7~497.0W/m2,30m高度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最大;一年中2~5月、7月和10月是风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一天中夜间特别在20~03时是风能资源量最好时段;各高度3 ~25m.s-1有效风时数为7279~7806h;主导风向和风能密度都主要集中在SSE ~S扇区,70m高度风能密度累计频率达61.9%.  相似文献   

19.
孙蕾  张金柱  张远新 《气象科技》2011,39(6):741-744
利用阿拉山口地区1957—2007年各月及年平均风向、风速资料和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地面自动气象站24 h 10 min风速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阿拉山口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为4575 h,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66 W/m^2,该地区在春、夏、秋3季有效风能较大,冬季有效风能较小,属风能较丰富区,也是季节利用区,其风能储量大有潜力可挖。阿拉山口口岸是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平台,对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加大,在此开发利用风能对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选取河源区域内五个气象观测站1956-2000年逐日观测资料和2009-2010年逐小时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近地面风速及风能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河源东西高、南北低的地形地貌,形成一个天然风口,处于中间区域的和平风能最大,河源北部的龙川、连平次之.和平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等方面均居各站之首.和平站的日平均风能有效时数为10.3h、年平均风能有效时数为3801h、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24.7w.m-2;河源区域内的和平、龙川、连平为风能较丰富区,东源为风能可利用区,紫金年累计可利用风能小时数在2000h以下,为风能缺乏区.并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分析河源风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