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阳在这里铺金月亮在这里铺银上海人在这里铺心超负荷的滩头在我的笑声中下沉国旗下的钟声响了霓虹灯炫耀着黄浦江的缤纷所有的情感都在这里流动于是声控彩泉擎起醉意朦泷的黄昏该怎样的写首抒情诗呢我抛锚了思绪的拖轮五光十色的夜上海呦外滩上拥挤着生活的兴奋流连的游人以惊叹的方式感受莱笔下的涛韵缠绵的恋人用喁喁的私语升华着维娜斯怀中的体温打开无拘无束的闸门吧溶入白兰花熏染的纯真我的诗就是这浓浓的香滨酒还有送给夜上海一个漂亮的吻外滩(外一首)@向春林  相似文献   

2.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13,(24):21-22,20
分析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教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认知代替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师以教材的事例代替学生的真实见闻,教师以个体的经验代替大众的经验。提出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熟悉的、亲历的、真实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何书金  赵歆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15,70(1):157-166
相关影响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多要素对单要素的影响、单要素对单要素的影响、单要素对多要素的影响。地理学相关影响研究的基本要点主要有:相关影响的数据选择、相关影响的信度验证、相关影响的机理分析、相关影响的过程分析、相关影响的环境背景、相关影响的程度排序、相关影响的区域差异、相关影响的时间差异。相关影响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相关影响的曲线分析、相关影响的地图分析、相关影响的表格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将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 ,由于体制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 ,仍然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如何 ?各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有哪些特点和问题 ?各地区应该采取哪种技术和发展模式 ?这些问题的解答 ,迫切需要掌握全面的、系统的、可靠的、翔实本底资料。但是目前尚无系统的、全面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数据。。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目标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及研究长期积累、采集的分散的、缺乏统一…  相似文献   

5.
河流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河流管理需要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的观点,不仅仅局部地集中于河岸带,而且还涉及渔业管理和河流的外在因素。河岸带作为河流与流域之间的缓冲带的重要意义由丹麦和荷兰的实例所证明,那里(流域)的农业利用威胁着地表水的质量。另外,来自牙买加、津布巴韦和美国的实例证明了河流的生态价值,同时也阐明了历史上河流的错误管理,并用瑞典农业土地的例子探讨了作为养分过滤器的河岸带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70年来兰州城市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兰州市70年来的气温记录,采用城郊对比的方法定量的研究了城市化对兰州气温的影响。在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和各特征气温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气温变化的主控制因子——低温控制因子、高温控制因子。利用两个控制因子的城郊对比,定量的揭示了城市化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任何区域气候变化不仅有城市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带有大范围的气候背景的影响,所以在讨论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之前,首先通过滑动T-检验研究了兰州市气温变化的大的趋势,得出兰州城市气温的11年变化周期,对于这一现象初步认为这于太阳的黑子活动的周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颖  张俊侯 《地理教学》2021,(22):35-38
为了研究初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本文选取沪教版六年级的"撒哈拉以南的迁徙之谜"作为评价案例,通过借鉴和创新设计学生评价量表,分别进行课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后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多元的评价方式较单一的纸笔测试更利于获取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发展状况.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表现明显优于终结性评价的表现,一方面,说明关注过程的评价更容易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另一方面,在细化评价指标的终结性评价中,发现学生的整体思考维度还有待提升,一课时的教学对于结果的提升远不如过程的挖掘.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发展轨迹,还需要加强单元评价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数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晓春  彭鹏 《地理科学》2005,25(6):690-696
文章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就总的厄尔尼诺年份来看, 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就具体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来看, 强、中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影响, 只是强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明显偏少; 而中等厄尔尼诺事件却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偏多。厄尔尼诺通过影响沃克环流,使沃克环流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幅度的东移,进而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源地的气流出现不同情况,最后影响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60年来苏联的伟大变革中,经济开发的宏伟进程占有突出的地位。 广度上的开发和深度上的开发 地区的经济开发应区分为广度上的开发和深度上的开发。广度上的开发是指地区的初次移民,自然财富的最早开发,在一片空地上建立城市,开垦千古沉睡的处女地,等等。 地区在深度上的开发,发生在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地方。在中央工业区,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市域有著名的北戴河海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自然风光奇秀的老岭和现代化的港口等。随着京津唐地区的迅速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往的加强,加快秦皇岛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势在必行。现代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需要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考察分析评价,本文仅从生理气候角度分析秦皇岛市的旅游气候,为秦皇岛旅游区的规划、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对水体水质及底泥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1998年 5月起 ,滇池草海经过近 1年的疏挖 ,清除底泥约 4 0 0× 10 4 m3,使内草海水体质量有明显改善。内湖底质的有机污染物及金属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减少了泥层中污染物向水体的扩散 ;大部分水体透明度达到 0 .8m ,已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补偿深度 ,为草海水生态恢复创造了条件 ;疏浚区水深增加 ,湖容扩大 ,提高了草海的调蓄能力。但与外草海及外滇池对照点底泥相比 ,草海底泥金属污染物含量仍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滇池外海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近5年滇池外海的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滇池外海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0.003~0.475mg/L,长年平均浓度为0.063mg/L,每年2月最低,8月最高,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近5年各测点年平均值2004年平均浓度最高,2005年最低。滇池外海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中部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各水质因子在不同的位置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显著程度不一样,但叶绿素a浓度总体与透明度呈现负相关,与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水温呈现正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滇池外海水体叶绿素浓度回归方程在不同位置有1~4个因子入选,外海叶绿素a平均浓度的回归方程为:Chla=-0.336+0.002·WT+0.028·TN+0.034·pH。  相似文献   

13.
艾比湖水面蒸发量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论述了艾比湖水面80年代以来趋于动态稳定状态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分析论证了艾比湖水面蒸发量,并就艾比湖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与湿润区湖泊降水效应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引证并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无论湖泊位于何处,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湖泊的降水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关于博期腾湖的实际观测资料表明,,干旱区湖泊的降水效应可能不同于湿润区湖泊,湿润区湖泊通常湖面降水少于陆面。干旱区湖泊则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不论干旱区湖泊还是湿润区湖泊都存在着出现与上述结论相反的现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羊卓雍错水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刘天仇 《地理科学》1995,15(1):55-62
  相似文献   

16.
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域面积和水环境质量变化,湖滨湿地萎缩和芦苇资源衰退以及湖泊水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博斯腾湖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解决博斯腾湖水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青海湖水文特征及水位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秦伯强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2,47(3):267-273
青海湖自有记载以来,湖水位一直处于下降之中。通过分析流域内的各项水文因子的特征及湖泊水量平衡,看出流域内降水有逐步变小的趋势;湖泊长期处于水量收支负平衡中,致使湖水水位下降。降水变小及湖水位下降又改变了流域水文环境,使径流变小、径流系数下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青海湖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要大于其它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地区冰川、河、湖水中重金属形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喜保  章申 《地理研究》1993,12(2):69-76
本文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冰川,河流和湖泊水中重金属铜、铅、锌和镉的背景值及存在形态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及湖陆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容  杜勇 《干旱区地理》1994,17(3):90-94
通过流域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了流域气候条件,并通过对湖区测点的气象观测资料与陆区测点- 焉耆站的同步资料对比分析,讨论了博斯腾湖区域小气候其湖陆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