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广西的天气及预测概念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研究(1997-2000)的成果资料,对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广西的天气作了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雨季开始、年雨量分配及丰欠、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个简单的预测概念模型,可供业务工作者在制作年景预测上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海夏季风变化及其与全球大气和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娟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9,33(3):568-580
本文分析了1948~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年际变化, 讨论了南海夏季风与全球气象要素场如环流、相对湿度、海表温度 (SST) 等的关系。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风与全球各物理量之间有较好的大范围统计相关。选出了10个强南海夏季风年, 8个弱南海夏季风年, 利用合成分析研究了季风强、 弱年的环流和SST特征及其差异, 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弱年各特征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表现在SST上, 强弱季风年不仅在夏季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有明显差异, 并且前期春季此区域的SST与南海夏季风有持续的显著负相关, 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一个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南海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夏季风爆发前的1月份或是夏季风盛行的7月份,强弱夏季风年的平均经圈环流和平均纬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在强夏季风年,1月份的哈特莱环流、7月份的瓦克环流和季风经圈环流都比弱夏季风年同期的明显。强夏季风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弱夏季风年明显偏弱。利用OLR资料分析强夏季风年(1981年)和弱夏季风年(1983)4~9月份赤道东印度洋和南海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发现在南海强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少而强度偏强,在弱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多而强度偏弱。相比之下,在南海强夏季风年,赤道东印度洋的季节内振荡比南海的更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南海夏季风强弱年环流形势与热带对流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恒强  梁隽玫 《广西气象》2003,24(4):1-6,27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南海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夏季风爆发前的1月份或是夏季风盛行的7月份,强弱夏季风年的平均经圈环流和平均纬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在强夏季风年,1月份的哈特莱环流、7月份的瓦克环流和季风经圈环流都比弱夏季风年同期的明显,强夏季风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弱夏季风年明显偏弱,利用OLR资料分析强夏季风年(1981年)和弱夏季风年(1983)4~9月份赤道东印度洋和南海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发现在南海强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少而强度偏强,在弱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多而强度偏弱,相比之下,在南海强夏季风年,赤道东印度洋的季节内振荡比南海的更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1998年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利用NCEP/NCAR1998年再分析资料和SST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低频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具有加强的作用;南海低频低层辐合(散)区对应低频降水正(负)值区;南海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以向北、向东传播为主,南海地区低频散度在垂直方向呈现出相互补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1998年南海西南季风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SST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南海西南季风的建立日期、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与海面温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广东降水的影响.得出南海西南季风建立的日期为5月17日(5月4候).1998年为弱季风年,OLR具有1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西南风具有半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和105°E越赤道气流是南海季风低频变化的重要策源地.1998年南海季风弱,主要是由于初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正距平,并导致南海-阿拉伯海海温正距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南海夏季风建立、活跃和中断期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欧洲中心(ECMWF)1979~1993年15年风资料和GMS 卫星观测的黑体辐射云顶温度TBB资料,取南海地区伴有强对流的西风/偏西南风建立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标志,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特征和夏季风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日期在5月16日左右,但年际变化显著,最晚是6月上旬.有些年份在4月下旬会出现短暂的伴有强对流的西南风,而在6月初出现第二次强西南风爆发,第二次爆发才是真正的夏季风爆发.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在北纬1 5°N以北的南海地区往往会先出现强西南风,这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冷锋前两风加强,或者由于南海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或北移引起的西风加强,不能称作真正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季风爆发以后,南海季风活动有显著的活跃和中断变化,在季风爆发至8月20日期间,平均中断1~2次/a,中断时间约1 5 d/a.  相似文献   

8.
南海季风区地面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1979年1月至1995年12月17a南海季风区修平均地面温度资料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中南半岛西北部和印度半岛分别为地面修平均温度标准差的大值区,其位置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月份具有显著差异。从候平均温度纬圈偏差的时间演变来看,中南半岛地区纬圈温度偏差由正转负的时间早于印度半岛地区,并分别与南海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其本对应。在夏季风爆发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地区的地面温度是逐候增加的,季风爆发以后地面温度迅速降低,而海洋上的表面温度增温幅度明显小于与其相邻地陆地,此外,从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年中南半岛与南海地区表面温度距平差和各自温度距平的时间演变看,中南半岛地区地面温度的变化在触发南海季风爆发及其年际变化过程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总被引:66,自引:14,他引:66  
南海季风试验是一次国际性大气与海洋的联合试验 ,旨在更好地了解南海季风的爆发、维持与变化 ,以改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季风预报。 1998年 5~ 8月进行的外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获得了大量气象与海洋资料。不少国家对这些资料进行四维资料同化 ,并改进数值模拟和预报 ;同时也为东亚与南海地区季风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集。文中总结了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共包括 6个方面 :(1)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与机理 ;(2 )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对流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 ;(3)低频振荡与遥相关作用 ;(4 )南海海 气通量的测量及其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5 )夏季风时期南海海洋的热力结构、环流和中尺度涡旋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6 )南海与东亚季风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南季风异常与广东省汛期重要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南海西南季风的活动直接影响广东省前、后汛期重要天气的异常,因此深入探索南海西南季风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广东省各种重大天气异常的关系十分必要.利用合成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探讨和分析了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强弱与广东省前、后汛期降水量趋势,初、终台的早晚及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个数等重要天气的关系.指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的年份,前汛期雨量以正常偏少为主、后汛期雨量以偏多为主、登陆广东热带气旋偏多;南海西南季风偏强的年份,后汛期雨量以偏多为主,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以正常偏多为主.还分析了4~6月、7~9月以及前冬(12~2月)的海温场、500 hPa高度场与西南季风建立早晚、强弱的关系,初步探索了西南季风建立的早晚、强弱与广东省汛期重要天气气候异常的关系的一些机理,其结果可供短期气候业务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亚季风区的季风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面流场正、斜压分量的冬夏季节转换的特征 ,对东亚至西太平洋季风区季风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一地区的季风可分为 3种类型 :南海、华南沿海和低纬西太平洋主要为斜压流型季风区 ;华北北部、东北地区沿海主要为正压流型季风区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及 2 7°N附近的西太平洋地区为正斜压流型共同形成的混合型季风区。  相似文献   

12.
南海季风爆发与风向改变指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左瑞亭  张铭 《气象科学》2009,29(6):787-792
通过定义一个风向改变指数,探讨了该指数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利用Yamamoto突变检验,定义了南海关键区,南海季风爆发时,850 hPa上的风场在该关键区确有突变发生;南海夏季风爆发时的风场突变是全球风场突变的一部分;分析了南海关键区上该指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发现30~300 hPa平均于5月初风场开始反向,其早于低层风场反向约2周,这对预报南海季风爆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南部海区冬、夏季风转换时段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冬、夏季风转换的集中时段是5月上旬;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最高值时段是5月下旬;各气象要素连续变化规律与冬季风北退和夏季风逐步盛行的阶段性变化较明显;平均日变化幅度小,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日变化最高值与最低值时次差异相反,正午时段的气温又比海水表层温度值高。  相似文献   

14.
海洋考察资料分析表明,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倍增,热通量的增、减过程与对流天气密切相关,季风潮天气过程中的热通量值居各天气过程之首,某些时段感热通量会出现大气向海洋的反向输送过程,地理环境使同一天气过程影响下海区内各通量的水平分布明显不均,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明显影响500hPa以下各层大气。  相似文献   

15.
l.Intr0ductionTheonset0ftheSouthChinaSea(SCS)monsoonisasignofthecomingoftheAsianmonsoon.Inaverage,theonsetoftheSCSmonsoonisinthemiddleofMay,butitsstrengthandtheonsetdatediffergreatlyfromoneyeartoanother.TheanomaliesoftheSCSmon-soonhighlydePendonnotonIytheprecipitationinSCS,butalsotheanomaliesofthecircu-lationintheworld.WhyisthemonsoononsetearliestinSCS?Whatisthemechanismoftheonsetanditsvariation?Thisisascientificproblemthatisinterestedinbymeteorologistsbothathomeandabroad.TaoandChen…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 pentad mean from the Japanese GMS in the period of May to August, 1980-2002, show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index (SMI) is defined to be the pentad mean TBB≤273 K. Its intensity includes three levels: TBB>268 K for weak monsoon, 268 K≥TBB>263 K for normal monsoon and TBB≤263K for strong monso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ast Asia. In the meantime, a diagnostic method using TBB pentad anomaly is also introduced to help identify monsoon intensity. The SMI is used to run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initial onset of the monsoon and its pentad variations with the year and month. A fairly close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pentad monsoon activity and heavy rainfall periods in the two typical flood years of 1994 and 1998, which resulted from heavy rainfall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7.
热带环流演变与南海季风爆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1997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气候特征,并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阿拉伯海经向环流管的上升气流和南半球纬向环流管的上升气流在5月份同时到达南海,经向环流管低层的偏西风和纬向环管低层的偏南风共同组成西南风,于是5月份西南季风在南海地区首先爆发。此外,由于青藏高原地形及各经度海陆分布的影响,造成太阳辐射加热不均,是热带夏季风爆发的直接原因,也是南海季风早于印度风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夏季风北边缘与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使用1951—2000年相关资料,分析了夏季偏南风强度和夏季风北边缘、冬季风指数和春季偏北风以及沙尘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并研究了它们的联系过程。结果表明,夏季风北边缘与沙尘暴、北边缘与冬季风和冬季风与沙尘暴的距平相关百分率分别是0.75,0.58和0.70,而且7~8月110°~120°E偏南风和12月~2月90°~100°E偏北风与3~5月90°~100°E偏北风的分析结果也相同。它们相互联系的过程是:夏季偏南风偏强(弱)—北边缘偏北(南)—冬季风偏强(弱)—冷空气偏强(弱)—春季偏北风偏强(弱)—沙尘暴偏多(少)。这些为沙尘暴的长期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