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书简介     
《滇东北铅锌银矿床规律研究》柳贺昌 林文达 编著滇东北是云南省古代产银、现代产铅锌银的重要地区 ,它西接四川省南部 ,东邻贵州省西北部 ,构成滇、川、黔铅锌银成矿区。区内成矿作用强烈 ,矿床、矿点、矿化点多 ,分布密集 ,是我国铅锌银资源基地之一 :已探明铅锌银矿床 78处 ,其中大型矿床 6处 ,大型银矿床 1处 ,中型铅锌银矿床 1 8处 ,小型铅锌银矿床 5 3处 ;还有数以百计的矿点、矿化点。各矿床大多伴生有银、锗、镉等多种伴生元素 ,并能综合回收利用。本书依据滇东北、川南、黔西北大量区域地质、古地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实际…  相似文献   

2.
弄屯铅锌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其矿体主要呈脉状填充于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根据成矿成矿流体活动痕迹和已有的同位素数据资料,该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矿区寒武系和岩浆,属于与侵入岩体有亲缘关系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根据岩体的成岩时代(U-Pb∶99. 84Ma),推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3.
滇东北铅锌银矿床成矿规律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润生  邹海俊  刘鸿 《云南地质》2006,25(4):382-384
滇东北铅锌银矿床集中区是我国第四大重要的铅锌工业基地,亦是我国著名的富铅锌矿集中区之一。该区位于扬子地块南缘,小江断裂带和昭通—曲靖隐伏深断裂带间的北东构造带、南北构造带的构造复合部位,分布富铅锌银矿床(矿点、矿化点)382个,其中富铅锌银矿床25个,包括5个大型矿床(会泽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巧家茂租铅锌矿,鲁甸乐马厂银矿,罗平富乐厂铅锌矿)和5个中型铅锌矿矿床,矿石除富含Pb、Zn、Fe、Ag外,还富含锗、镉、铟等有益分散元素可综合利用。该区会泽超大型(银、锗)铅锌矿、昭通毛坪铅锌矿、巧家茂租大型铅锌矿、乐马厂超大型(铅…  相似文献   

4.
广东玉水-银屎富铜多金属矿带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好寿 《地球学报》1994,15(Z1):152-156
玉水-银屎铜多金属矿带是粤东北重要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带)之一。已发现铜、铅锌、金、银、铁、锰等矿床、矿点多处,其中玉水铜矿、银屎铅锌矿是近几年发现并评价的富铜、铅锌中型矿床,在这两个矿床的外围还有若干矿点及异常区。本文应用铅、硫及碳氧同位素示踪,对玉水-银屎矿床及其外围若干矿点及远就(异常)区进行对比研究,在阐明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已知矿床和矿点的同位素特征,提出找矿评价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对远景区(异常区)进行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1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江绍断裂以东的浙江东部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板块的东南缘,属于东南沿海成矿带。区内发育有一系列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床(点),如黄岩五部、天台大岭口等大型矿床,宁海储家、象山钱仓、永嘉大寺基等小型矿床。银坑银铅锌矿床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构造位置位于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深断裂以西,丽水—余姚北北东向深断裂以东,发育在天台晚白垩世火山构造  相似文献   

6.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分析,将区内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热水喷流沉积型、热水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等六种类型。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上石炭-下二叠统和侏罗系地层、断裂构造和古断拗以及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体是区内铅锌银矿床,特别是大型矿床的主导控矿因素,并对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索家沟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阴山隆起东部。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玄武岩覆盖层下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及燕山晚期酸性岩体上侵形成的张裂隙内。据现有钻探工程初步估算银金属量为1 404 t (大型);铅+锌28万t (中型)。在分析索家沟银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矿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床,并进一步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地区,是已知锰矿床比较集中和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带。在长逾165公里的狭长地带。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6个,小型矿床和矿点多址信部分矿床、矿点已经开采利用,巴山锰矿带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新的锰矿资源基地。区域地质概况巴山锰矿带位于大巴山坳陷褶皱带,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衔接部位。东侧似大巴山大断裂将其与南秦岭下古生界褶皱带切开;西侧以镇巴大断裂与扬子准地台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相接。(图1)  相似文献   

11.
黄沙坪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及其在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恢绪 《湖南地质》1992,11(1):21-26
黄沙坪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可概括为已知黄沙坪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以及最优找矿方法。黄沙坪铅锌矿床成矿母岩与中酸性高侵位岩体有关,倒转背斜轴部及其纵横断裂交汇处控制矿床,走向逆冲断裂带、间层断裂或虚脱带、岩体侵入接触带等控制矿体;矿床范围内有重力、磁力、电性、放射性等异常,出现成矿元素及重矿物指示标志;探查岩体(探岩)、圈定远景区(圈区)找矿床赋存部位(找位)、寻工业矿体(寻体)是最优找矿方法。此综合找矿模式在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经钻探验证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伊春地区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铅锌矿集区,矽卡岩型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助GIS平台,应用证据权重法优选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方面的15个证据层,划分了三级远景区,共圈定77处远景区。其中,81.08%的已知矿床(点)位于远景区内,表明本次预测结果较为可靠;54处远景区尚未发现铅锌矿床,其与已知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有望取得找矿突破,在后续勘查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国勇 《地质与勘探》2022,58(4):703-718
黔西北地区是上扬子西缘成矿带重要矿集区,区内分布许多大中型铅锌矿床,其构造复杂,找矿难度大。为实现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突破,系统收集该区及邻区勘查和研究资料,通过类比美国密西西比地区铅锌矿床和相邻云南矿山厂、麒麟厂、毛坪等铅锌矿床,结合在黔西北地区实施的调查和勘查项目,开展野外调查和取样测试等,解剖区内典型矿床;以地史时期构造演化为线索,探索黔西北地区地壳裂陷、地壳隆升、玄武岩浆喷发、地层褶皱倒转、逆冲推覆与铅锌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海西期裂陷作用产生裂陷槽,深部成矿流体沿裂陷槽边界断裂上升,Pb、Zn等组分在裂陷槽内与岩层同沉积,形成高含量背景层;裂陷槽两侧地壳隆升拉张变薄,玄武岩浆喷发,强大的岩浆热能驱动,岩层中Pb、Zn等组分与岩浆携带的含矿热液,运移至垭都-紫云等大断裂及次级断裂、断裂旁侧的有利岩层中聚集,形成铅锌矿体(矿化);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地层褶皱倒转、断裂、逆冲推覆,沿断裂上升的含矿热液,改造早期的铅锌矿体(矿化)。该区的铅锌矿床不属于MVT型,是叠加(复合/改造)型矿床。印支晚期、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没有明显铅锌成矿作用发生,破坏早期形成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罐子窑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东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中,呈似层状或陡倾斜脉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Pb同位素组成稳定,属于正常普通铅,利用H-H法计算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150~169 Ma。研究表明该矿石Pb模式年龄应该代表矿床成矿年龄,反映Pb主成矿期在燕山期,燕山期NE向断裂(带)控制着本区铅锌矿体(点)的分布。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本区矿石Pb同位素具有多来源特征,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围岩和基底岩石均为罐子窑铅锌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内铅锌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旋回性,构造与同位素年代学均揭示,该成矿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铅锌成矿作用,在今后的找矿研究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徽县头滩子金矿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县头滩子金矿是近年来在西秦岭东部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新类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结合头滩子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矿因素,初步认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含碳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含金背景值较高,为金成矿矿源之一;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脉岩为金成矿提供热源和深部矿源;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断裂交汇显示出环形构造特征,构成聚矿场。以金矿为中心,向外扩散以后出现锑矿和汞矿,属低温成矿系列。该矿床在西秦岭东部南缘具有代表性,据初步预测,该矿区有一处大型金矿产地,在矿区外围有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
The Lehong zinc-lead deposit is one of the new-found large Zn-Pb deposits in the Sichuan- Yunnan-Guizhou Zn-Pb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a. The ore-bodies of the Lehong deposit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the fault tectonit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hich include morbruk rock, cataclastic rock and tectonic brecci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a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five tectonic systems formed in th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Indosinian-early Yanshanian, mid-Yanshanian, late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Lehong fault and the Qiaojia-Lianfeng fault are two important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which might have acted as channel ways of the ore fluids. The ores are hosted in the subordinary fracture zone, joint fracture zone and interlayer fault zones in trailing folds of the Lehong fault and the Baobaoshang syncline and Jinjiagou anticline. Hence, the Lehong deposit is a tectonic -controlled ore deposit. These research do not only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deposit genesis and ore-finding direction in the Lehong deposit, but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for the ore-finding progno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ore concentration district.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杜建文 《福建地质》2012,(2):107-114
天堂铅锌锰多金属矿地处闽中裂谷带北段、武夷山成矿带东缘,矿体明显受南北向断裂带及其派生的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发现铅锌锰多金属矿体3条,均产于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在矿体空间分布上分带明显,具有上锰、下铅锌(银)的特点。初步研究认为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马面山群变质基底,深部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青山-横塘矿区铅锌矿床控矿断裂特征及找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  曾德红 《贵州地质》2000,17(1):46-51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海西期经历了北西向水城断陷的发育演化,沉积了巨厚的泥盆系、古炭系地层,形成区域内主要的矿化层位。青山-横塘矿区位于威水铅锌成矿带之水城中部矿田,区内构造发育,成矿条件有利,产出了青山、横塘等中小型矿床,从矿区内控矿断裂的同生活动特征分析,断陷盆地内NW 断裂的同生活动控制了矿带,活动较强烈地段控制了矿区,NE向断裂的同生活动控制了矿床。  相似文献   

20.
福建梅仙大型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与物化探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梅仙铅锌(银)矿区从民采小矿发展到大型矿床的找矿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了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场特征;总结了寻找梅仙式矿床的深部构造背景、区域预测、矿区详查的综合找矿标志,以及找矿方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