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4~2015年江苏近岸海域4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江苏近岸海域表层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海区全年表层DIN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NO_3-N在4个季节均为DIN的主要存在形态,NO_2-N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灌河口和江苏海域南端启东嘴处为营养盐高值区,而海州湾是营养盐低值区。江苏近岸海域在夏季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而秋季北部海域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冬季海州湾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其余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春季海区整体呈现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海岛周边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九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反映营养盐限制特征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水富营养化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普遍受磷含量的限制,其中紫泥岛、内伶仃岛、桂山岛、厦门岛和特呈岛海域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南澳岛和上川岛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而湄洲岛和涠洲岛则尚处于贫营养水平;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上升主要是由流域污染、城市污水和海水养殖污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08—2011年5—10月天津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氮、磷、硅营养盐污染现状、变化特征以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天津赤潮监控区海水一直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污染,8月呈最高值,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磷的污染程度。监控区海水中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磷对天津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一直起着潜在限制性作用,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营养盐。2008—2010年监控区水质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2011年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荣成湾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2月、5月、8月、1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荣成湾水体的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PO4-P)、硅酸盐(Sio3-S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荣成湾营养盐的潜在限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荣成湾营养盐含量及分布与养殖海带的生长周期有着紧密的联系:海带生长初期(11月)营养盐含量较高,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呈近岸高外海低的变化趋势,NO3-N为DIN的主要成分;海带生长后期(5月份)水体营养盐含量较低,DIN分布趋势与11月份基本一致,PO4-P表现为湾中部较高,近岸和湾外较低,NO3-N和NHL-N是DIN的主要成分;海带收获后期(8月份)营养盐含量极低,DIN呈近岸浓度低外海浓度高的变化趋势,PO4-P和SiO3-Si则呈近岸高外海低的变化趋势,DIN主要以NH4-N为主.荣成湾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在春、秋和冬季基本不受营养盐的限制,夏季主要受到P的限制,基本不受N、Si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111,自引:6,他引:105  
根据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普遍受营养盐限制的特征,提出了潜在性经的概念,并在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富营养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模式,运用该模式分别评价了厦门海域及中国近海的富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敞 于贫营养水平,而西海域则为磷限制潜在性营养水平;与厦门西海域相近,中国近海主要河口、海湾总体上处于磷限制或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渤海冬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对渤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析渤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各海区营养盐的结构以及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营养盐的浓度高于夏季,硅酸盐有明显的垂向结构,40多年来渤海中部硝酸盐呈现增加趋势;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处于磷限制,其它海区处于氮限制;冬季叶绿素a的浓度也高于夏季,叶绿素a的季节差异可能与夏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8.
桑沟湾养殖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结构特征、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中NO3-,NO2-,PO43-,DOP,TDP和SiO32-浓度皆是秋季最高,而NH4+,DON,TDN浓度则为夏季最高;各种营养盐的最低值除DON外都出现在春季。春季湾内外海水交换不畅,再加上大型藻类海带等生长旺盛期的消耗,使营养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在夏秋两季丰水期沿岸河流注入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影响较大,冬季无机营养盐浓度分布主要受沿岸流的影响。磷的结构变化较大,其中DOP百分含量在夏季最高,达到81%。从春季到秋季海水中TDN的结构变化从以DON为主转变成以DIN为主。硅和氮的原子比值全年变化不大,硅和氮和氮和磷原子比值春夏两季的高于秋冬季的。分析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和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结果表明,磷是春夏两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春季硅浓度低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阀值,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计算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释放的NH4+,SiO32-和PO43-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5月、6月、7月、8月、10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海湾的富营养化状况.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变化特征表明,NH4-N和NO3-N是胶州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态.营养盐限制存在硅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的趋势.富营养化研究表明,胶州湾整体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磷限制潜在性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香港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在香港近岸牛尾海海域(Porter Shelter, Hong Kong)1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 对水体中营养盐组成结构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表层和底层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 包括NO3?-N+NO2?-N, NH4+-N)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1.24—9.72mol/L及1.30—7.49mol/L, 均表现为冬季最高、秋季最低。不同季节表层水体中PO43?-P浓度范围为0.14—0.46mol/L, 夏季平均浓度最底; 底层 PO43?-P浓度变化不大, 但夏季仍低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表层和底层水体中SiO32?-Si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7.80—18.47mol/L 和8.13—16.87mol/L, 均在冬季最高, 其它季节差别不大。叶绿素 a分析结果显示, 表层水体高生物量大多出现在夏末秋初季节(如8月份), 春季(4月份)次之; 底层水体叶绿素 a秋季最高, 夏季次之。进一步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 结果表明表层水体春季呈现氮–磷协同限制的可能性、夏季磷限制较明显, 秋季表现为显著的氮限制。底层水体春、夏季呈现氮–磷协同限制的趋势, 秋季也表现为明显的氮限制。冬季磷酸盐浓度相对氮、硅的含量较低, 但各种营养盐相对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都比较丰富, 所以, 冬季表、底层水体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不形成限制因素。另外, 除了夏季表层水体外, 其它季节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受溶解无机硅限制的可能性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