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地区过去认为是由若干个独立矿床组成的2个金矿田。近年来深部找矿揭示,以往确定的浅部金矿床,其主矿体在深部连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浅部和深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焦家和三山岛是2个金资源储量分别达1200余吨和1000余吨的巨型金矿床,二者分别沿焦家和三山岛二条相邻断裂对应产出,主矿体在剖面上各形成浅部和深部二个缓倾斜的赋矿台阶。焦家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南西倾伏,向南侧伏,呈左列式分布。三山岛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北东倾伏,向北侧伏,呈右列式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胶东伟德山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及邻区金矿床成矿年龄(110.6~123 Ma)相近,因此,早白垩世伟德山型花岗岩、崂山型花岗岩、脉岩和青山群火山岩属于成矿期地质体,大规模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部分流体来源。分析指出,胶东型金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具有独特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机制,是不同于国际其他金矿的独特金矿类型;郯庐断裂深切地幔,可能诱发了成矿期岩浆和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2.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由以往提交的焦家金矿床、马塘金矿床、寺庄金矿床和近年来发现的寺庄深部金矿床、马塘深部金矿床、焦家深部金矿床组成,金资源储量大于600吨.该矿床由4个矿体群组成,深部矿体有306个.深部Ⅰ-1号、Ⅱ-1号和Ⅰ-12号主矿体相互平行且在水平投影图上部分叠合,深部Ⅰ-12号、Ⅰ号主矿体与浅部Ⅰ号、1号主矿体相...  相似文献   

3.
大冶铁矿是多年开采老矿山, 浅部的铁矿已开采殆尽, 为了进一步挖潜,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 将磁异常分解到不同尺度空间, 结合谱分析方法解释深部盲矿体.理论模型和19-1勘探线的实际资料的小波分解结果表明, 该方法比常规的空间延拓、高次导数、匹配滤波等方法要好.通过处理与解释指出了西段(尖林山、龙洞、铁门坎) 五阶小波细节已无剩余异常存在, 推测在1000m以下已没有大型的铁矿体存在.但在东段(尖山、犁头山) 五阶小波细节还有剩余异常, 推测1000m深部可能还有铁矿体.根据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反演推断15~12线有铁矿体, 2005年9月布钻验证, 在15~1线打到30多米厚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4.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比例尺矿床统计预测中,矿产资源量的估计是矿体定位预测的前提,其中精度最高的方法是体积估计法。文章借助实例分析,对体积估计法的计算程度进行了阐述。以区间概率解析法对矿脉和矿化体在垂向空间的金品位进行分解,解析出其金品位统计分布模型;利用波形分布模型对深部盲区进行预测,对各中段的金品位、矿化体体积、矿石在矿化体中的体积分数进行解析和计算;并利用有效探矿指数进行合理的校正,最后得到近似于地质储量的金矿产资源量,为下一步的矿体定位预测提供定量数据。经计算该矿重点预测区(-290m~-810m标高)预测的有效金矿产资源量为70.28t,经部分工程控制,已获D+E级金储量18t。  相似文献   

6.
石柱金矿位于黔西南贞丰县,是烂泥沟金矿外围的一处小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各类岩矿测试结果,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指出矿区的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矿石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成果显示,矿体具有NEE向倾伏的特征,在深部有尖灭再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石柱金矿与烂泥沟金矿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建立了烂泥沟—石柱金矿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宋国政 《地质与勘探》2018,54(2):219-229
以往对焦家金矿田主矿体研究都是按勘查区进行,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揭示主矿体的地质特征。本文利用纱岭矿区、纱岭矿区前陈矿段在赋矿标高-2000m以浅的最新勘查成果,首次打破勘查区概念,将以往各勘查区主矿体凌乱编号统一划分、圈定,对主裂面下盘蚀变、矿化中心部位的碎裂岩及其内赋存的Ⅰ号主矿体地质特征进行重新梳理,系统总结、归纳。发现主断裂控制的含矿地质体产状从地表向深部明显变缓,蚀变带内碎裂岩厚度及矿体形态、规模、品位、厚度与断裂带角度有关。浅部倾角陡,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且分支较多、规模小;深部倾角缓,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大脉状,规模大。断裂带上盘无明显矿化,下盘以黄铁矿化为主,由内向外产出形态依次为细粒浸染状-浸染状、细脉状、短脉状-细脉、网脉、短脉状。通过总结成矿规律,预测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Ⅰ-3号主矿体深部及按侧伏方位预测深部金矿富集区内,集中在384线至480线,-2000m至-3000m标高之间,预测金资源量300t。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矿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老柞山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其中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具体的控矿地质因素为:矽卡岩因素、成矿阶段因素、矿物的组合因素、矿体侧伏规律等。根据上述规律对老柞山金矿的东采区进行了深部预测,将东采区划分为两个金矿体侧伏带,其中南侧金矿体群的侧伏特征指示了220m标高以下金矿体群有向下延伸的可能,北侧的金矿体群在140m标高向上和向下都有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地质特征及经济意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红石在国民经济中用途广泛,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山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位于五台西段草垛山分岭背斜南翼,金红石矿体赋存于碾子沟上段地层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规模、产状和形态严格受岩体控制,矿化是吕梁期热液活动强烈影响的结果,使得金红石叠加富集.矿床含矿岩石主要为阳起透闪岩、绿泥透闪岩等.金红石呈半自形粒状结构,多分布于透闪石矿物之间.采用金红石(TiO2)边界品位1.0%、工业品位1.6%计算,共求得金红石(TiO2)资源/储量163万t,属于大型矿山.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烟台市双山屯金矿产于牟平—朱吴断裂的构造破碎带中,与区域金矿的特征相似,金矿体严格受断裂的控制。深部的金矿体主要有Ⅱ-7号和M7号矿体,金矿体在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并向E侧伏;断裂控制了围岩蚀变的范围、形态和分带,也控制着矿体的产状、形态,使蚀变和金矿化具有时空的一致性。勘查结果表明,深部的金矿体在产状、矿石类型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在-900m标高以下并未封闭,仍有向深部延伸的可能,因此要注意已知矿体边部和深部的找矿;控矿断裂在晚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性质的活动,但金的成矿只是在断裂活动的特定时段发生,即早白垩世晚期(130~110 Ma)的张扭活动,该期断裂活动提供了成矿所需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成矿预测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埠上金矿是胶东招掖金矿带中部的一个中型金矿,经过多年开采之后,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争待扩大远景储量。由于有50~200m标高的采矿坑道及几个钻孔资料,使得采集不同垂深之样品成为易事,为矿床原生晕方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研究后认为,埠土金矿原生晕为正向分带序列,在-300m标高之下有盲矿体存在,矿体向下仍有很大延伸,深部矿体向SW方向测伏。到199  相似文献   

12.
铜峪铜矿是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1972-1979年勘查探明的一个火山岩型的小型铜矿床,探明铜矿石量1047.88万吨,金属量65064.64吨,平均品位0.62%。共圈铜矿体73条,其中主矿体9条,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77%,矿石量803万吨,金属量49778吨,平均品位0.62%。最大的主矿体7号矿体(盲矿体),矿石量185万吨,金属量13826吨,平均品位0.75%。矿体分布集中,多为扁、鸡窝状,尖灭再现明显,矿体与围岩属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开发利用发现矿体厚〈3m时,开采贫化率〉50%,无法开采利用(以往勘查最小可采厚度≥0.8m)。根据这一情况,按照最小可采厚度≥3m,重新对主矿体进行了圈定,开采矿体厚度≥3m的矿体或矿体中厚度≥3m的部分,有效的把矿石的贫化率控制在30~35%之间,实现了矿山规模化生产、保证了矿石入选品位。  相似文献   

13.
新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南金矿床是天山构造带新发现的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表和钻孔中原生晕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首次确定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u-Bi-Cu-Mo-Hg-Sb-Ag-As-Pb-Zn),探讨了隐伏矿信息,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李衣鑫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05-1115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已探明金资源储量5000余吨。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控矿断裂,通常将其分为北、中、南三段,其中北段、中段目前都赋存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而南段仅有几个小型矿床。为揭示该断裂带的关键控矿因素,评估其南段成矿潜力,本文以招平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确定成矿元素共生组合,进而圈定成矿有利地段。结果显示:Au、Bi、Pb、Ag等元素在绢英岩化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碎裂状花岗岩中明显富集;糜棱岩中各元素含量与围岩大致相当,富集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Au与Bi、Ag、Hg聚为一类,相关性好,是成矿的指示元素。与北段、中段相比,南段糜棱岩和构造片岩发育,南段由南向北韧性变性作用变弱,而脆性破碎逐渐变强。金矿的形成与脆性碎裂关系密切,韧性变形不利于金矿的形成。研究认为南段的北端、南端成矿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而中部不利于成矿,找矿前景不大。  相似文献   

15.
红柳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该矿床已经资源枯竭。为了更好地开展该矿床今后的找矿工作,综合分析了红柳沟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金矿体展布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根据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与形成阶段、金的赋存状态及围岩蚀变特征,简要地分析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红柳沟金矿床的矿体受SN向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具有向南侧伏现象,结合化探异常,加强沟南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深部找矿,将会大幅度提升该矿的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侧伏矿体的三种布孔方法,1)倾伏线投影法:根据矿体地表产状用赤平投影等方法求出矿体延深的投影范围,然后布孔.2)矿体轴线法:先编制矿体各中段水平投影图,求出矿体轴线,然后根据该轴线下廷方向布置占孔.3)纵投影法:根掘控制孔见矿情况,在纵投影图上圈定矿体边界,用此图结合剖面图布置占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采集紫金山铜金矿床4~11线共41个钻孔的岩矿样,绘制原生晕剖面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矿体剥蚀程度准则,结合深部指示元素的特征,进行隐伏矿预测。该矿床金矿近矿晕为Au-Ag-Zn1,尾部晕为BiGa-Mo-Sn-Ti-Co-Ni-W1-V;铜矿前缘晕为Hg-Sb-As,近矿晕为Cu-Pb1-Zn2,尾部晕为Be-W2。矿体剥蚀程度评价表明,高硫型铜矿体往深部已尖灭。深部F-Mn-Pb2-Zn3的异常形态和元素组合符合典型斑岩矿床的外带特征,斑岩体延伸至矿床周边;深部的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表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禾尚田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粤北“山字型”构造瑶山脊柱西翼和南端。其中钨锡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天子岭组碳酸盐岩中,矿体呈脉状。成矿元素以钨、锡为主,伴生银、铜、铅、锌、铍等。禾尚田矿区钨矿体规模较大、矿体数目较多、走向和倾向上延续性好,目前已有工程控制的钨锡资源储量30万吨。根据地物化综合分析研究,在钨锡矿床外围根据成矿温度条件规律分布有很大找矿潜力的铅、锌、锑、银、金等矿床。  相似文献   

19.
吴小波  陆辉 《地质与资源》2015,24(2):137-140
尕林格矿区矿体和围岩磁性差异明显,磁法勘探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尕林格Ⅳ矿群成矿地质条件、C4-4子异常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以及用解析法对ZK10001孔三分量磁测井曲线做定性、定量解释,推测出盲矿体的方位、埋深、距离钻孔位置,从而正确布钻,达到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20.
邓泽文  张渊  李绪俊 《世界地质》2012,31(2):290-296
黄埠岭金矿床是蚕庄金矿的主要生产采区之一,已开采黄金金属量1. 6 t 以上。利用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对危机矿山进行深部矿体定位预测以解决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黄埠岭金矿床7 号脉原生晕地球化学的指示元素相关性、元素组合、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 因子得分F4、F5 增高可作为矿体上部的标志; 而Hg /Ni 等累加指数值增高时为矿体的上部,反之为矿体的下部。本研究还评价了其深部含矿性并圈定了3 个深部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