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震成核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成核问题的研究在本届IUGG大会上专门设立了“地震孕育过程”专题,这反映了各国科学家希望把地震预报工作建立在对地震的物理机制有更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本专题安排了两次报告会及一次张贴展示,共发表报告22个,展示报告31篇。内容虽然涉及许多方面,但最...  相似文献   

2.
10年前的唐山地震,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地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性?能够预测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您可以在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上找到答案.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地震科技展览会,展示了从邢台地震后2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的科技水平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很多地震科技知识.展览分为6个部分.①监测部分:展示了我国地震台网建设和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进展;②预报部分:介绍了地震预报意见产生——综合分析——科学评定——政府发布  相似文献   

3.
“你们觉得唐山大地震很突然,其实,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本世纪以来,我国发生过的8级以上地震就有9次,7至7.9级的有10余次!”安局长一边说,一边给我们摊开了一张“中国地震分布图”.图上那些密密的大小圆圈,记录着这片古老大地曾发生过的一次次震动.标志唐山地震的橙黄色小圆圈,若不是留意查找,一点儿也不起眼.“全球有两大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个是欧亚(从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地震带.我们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汇点,因此地震就特别多.”安局长补充说,我国发生的地震不但次数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04,(5):45-45
20 0 4年5月1 6日,中国地震学会冒雨参加了中国科协与北京市科协在北京朝阳公园共同举办的“2 0 0 4年北京科技周”大型科普宣传游园会。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展示、宣传品发放和现场专家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国地震学会参加北京市科技周活动$中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6.
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是对因地震而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所采取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社会治安管理办法。本文在“引言”中论述了研究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的目的和制定对策的原则。在“地震前后社会治安情况及原因”一节中,概述了地震预报意见发布后和发生地震前后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及原因。在“地震社会治安特点”一节中,以我国几次强震前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为基础,归纳出地震社会治安的四个特点。在“抗震救灾社会治安对策”一节中,根据地震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社会治安问题,按地震预报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震前、临震前、以及震后应急和震后较长时期的社会治安对策。各阶段对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吸引了众多观众,开幕6天来,有数千名参观者乘兴而来.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搞好地震的预报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展览展示了2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一些群众看后反映,这个展览好,使人学到了地震知识、开阔了眼界.展览会上还播放有关地震知识的科普录像片,发售中国地震预报20周年纪念封.前往参观者可凭单位介绍信或本人的工作证、学生证免费进场,展览会地点在复兴路63号国家地震局院内,可乘地铁或337路公共汽车在万寿路下车.路北即是.  相似文献   

8.
“1987年年中全疆地震趋势会商会”于6月23—2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持。自治区地震局各有关处、室、队、地震台及自治区各市、专区、州地震办公室的代表和业务人员共45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回顾了上半年地震活动情况,指出:1981年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发生在新疆,而元月24日乌什6.4级地震是我国大陆上半年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与去年相比,今年新疆的地震活动有明显增强,且主要分布在南天山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9.
东北大陆地震史料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大陆文史地震载录较早,但时间上很不连续,缺载断限尺度较大.辽、吉、黑三省都分别有一、二次长达700~800年断缺地震记录情况.全区从公元498~937年全然没有一条地震记录.通过近些年历史地震研究,发掘添补了一些强震资料,对于区内地震活动图象、地震区带划分、地震震害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展示了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1年2月1日《中原地震科普报》详细报导了汤阴“一场谣传平息的始末”。同年3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又登载了一条醒目的“传言北京要发生大地震没有根据”的消息。类似的报导与消息,还多次见诸国家地震局的机关报《中国地震报》。可见,舆论对这种“无震自扰”的地震社会现象是极为重视的。并且,在用词上着意分出有关地震的“传言”、“谣言”以及两者兼而有之“谣传”。前不久,吉林省有位台站朋友来信与我探讨:地震传言、谣言与谣传这三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有无对应词汇? 为此,我查了一下英汉与汉英词典,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从字面上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质》1980,2(1):1
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15名地震科学工作者齐聚一堂,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地震学会试行会章”;选出了87名理事(其中包括保留给台湾省的一名),顾功叙教授当选为首任理事长。这是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界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地震系统科技资料的达标验收工作情况。各单位按照国家地震局的有关要求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地震文献表》及“标引规则”对科技资料进行了统一分类,按《地震科技资料著录实施细则》进行标准的著录,重建帐卡。  相似文献   

14.
1975年2月4日在中国辽宁省南部发生的海城7.3级地震,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作了较成功的预报,并采取了某些预防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大大减少。本文在“地震区域背景、地震参数及灾害情况”一节中指出了地震所处的活动构造背景、地震情况、震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以及灾害损失。在“震前对策”一节中说明,确定地震危险区后,如何组织监测、预报系统,怎样发布预报和采取防震措施。在“震时应急对策”一节中阐明,如何对待这种突然事件的发生,争取时间自救、互救,减少人员伤亡。最后三节概述了震后早期、震后晚期的抗震救灾对策,以及海城地震预报、预防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委员会”会议,于2 0 0 4年7月1 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对申请人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上所做的申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大会报告进行了评审。经过论文评审和无记名投票,会议决定授予:论文“多分量地震记录P和SV波场的τ- p域分离方法”作者: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王彦宾  一等奖;论文“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变化与美国南加州地区地震趋势”作者:中国地震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震》1984,(3)
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4个单位,共117人。此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近二年多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8.
就地震时采取应急措施做了简述,作者在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是溧阳两次地震的实际伤亡情况之后指出,在地震突然发生时,“盲目外逃”是不可取的,而“就近躲避”则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简Ⅱ》与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相比,有47次≥7级地震是重新修订和新增添的,本文对这些地震分为更正发震日期、重新确定震中位置、调整震级、新发掘的7级以上地震及部分8级地震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