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本区现阶段的构造分区为:天山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阿尔泰地洼区,各区演化、发展各具特征,表明地壳演比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石炭—二叠纪分别处于地槽发展前期和后期,二者无论在沉积环境、古地理条件,还是在构造型式、岩浆活动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前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相环境,受近东西、北西西向地槽构造系的控制,火山话动强烈,系典型的优地槽沉积;后期形成的聚煤盆地属海陆交替相、陆相环境,为山间坳陷型盆地,受地槽褶皱山系的控制,以快速升降运动和快速堆积为特色,盆地中沉积了巨厚的磨拉式建造。石炭—二叠纪的沉积环境和构造条件不利于聚煤作用的发生和持续进行,致使海盆边缘和陆盆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含煤岩系。因此,新疆北部地槽区与华北地合区相反,石炭—二叠纪不是理想的成煤时期,地槽期的海盆和地槽褶皱带期的山间坳陷也不是理想的聚煤盆地,这为该区的大地构造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完达山区旋卷构造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发育于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内,构成饶河复背斜。该复背斜总体呈近南北向,略向西突出的弧形逆掩推覆于宝清过渡带。用旋卷构造"三大特征"对比,一系列弧形褶皱和断裂向北东方向收敛,向南东方向撒开,围绕以蛤蟆河岩体为中心旋扭,内旋面向撒开方向、外旋面向收敛方向旋扭,具压性—压扭性特征。这一旋卷构造是由富锦——小佳河断裂的剪切牵引为主、敦密深大断裂的左旋走滑剪切为辅的联合作用形成的。根据旋扭构造的发育情况大体划分了三个旋扭层。目前已知的铜金矿(点)床主要分布于各旋扭层的撒开段,但收敛段找矿潜力较大,其次为各旋扭层界面和向西弧形突出部位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交汇部位,构造复杂,EW向古基底构造中的深大断裂间形成了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蒂.金矿多分布在太古代或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中,多属古老基底隆起区的边部或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内部.含金石英脉型、构适破碎蚀变岩型、岩浆热液脉型是本区的主要类型,经预测该区约有378t金矿资源找矿潜力,划分出两个成矿带和八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地壳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海南岛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进行分析.可将其地壳演化划分为前地槽、地槽、烛台、地洼四个发展阶段;采用动力分析法把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成分归为一起。作者认为海南岛存在着古北东,古东西、北北东、南北构造系和环状构造系:用历史和动力综合分析法全面探讨海南岛地壳演化与构造格局变迁特点。可得出结论:其前地槽发展阶段受北东古构造系控制,于地槽发展阶段叠加了东西古构造系:地洼初动期北北东构造系又疊加在东西古构造系之上并产生复合;地洼激烈期北北东向构造系与东西构造系产生联合环状构造系:地洼余动期的东西构造系和南北构造系又先后叠加在环状构造系之上.海南岛地壳在长期复杂多阶段的演化过程中,曾几经左,右旋交替的剪切作用,最终导致形成海南岛环形块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地跨几个洲际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在地质历史上,它经历了多次构造变革逐步演化为目前这种复杂的构造格局。北部的准噶尔—兴安构造带属中亚—中蒙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中部为塔里木—中朝地台;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属巨型古地中海构造带中段,喜马拉雅地区属印度地台北缘;东部则隶属于中新生代的环太平洋构造带。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横跨中朝准地台北缘及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东部的两个性质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分界线是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中朝准地台在吉林南部出现,其二级构造是吉南台隆(简称南部台区),基底由太古界和元古界变质岩组成。地台上的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具有四级构造特征的柳河样子哨地堑及浑江上游断陷区等。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北侧地槽褶皱区(简称北部槽区)发育的二级构造有由南向北出现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及华力西褶皱系。前者为中下古生界岩层组成,后者为上古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南部下元古界集安群地质特征与沉积期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1,10(2):31-41
根据集安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蚂蚁河组沉积期古环境为强氧化泻湖相;荒岔沟组沉积期为强还原的泻湖相、大东岔组沉积期为开阔正常浅海潮坪相。集安群从发生发展到结束古环境演化规律是:构造上,由优地槽向冒地槽演化,气候上由炎热向温湿演化;古地理环境从有障壁的局限海变为无障壁的开阔海;从咸化海向正常海,从泻湖相向潮坪相转化。  相似文献   

9.
板块构造与多旋迴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何理解构造旋迴与多旋迴构造运动一般地说,在一个地槽区,沉积了相当厚的地层,经过挤压,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并伴以岩浆活动,其后又经过侵蚀夷平,不整合地盖上新的地层,这个全过程,叫作一个构造旋迴(Tectonic cycle或Orogenic cycle)。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内,大多数地质工作者常认为地槽是大陆内部,或两个稳定地块之间的一个拗陷或断陷活动带,在地槽内沉积了很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和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资料和两年来天山构造分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用多旋回构造观点结合板块构造的理论,对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下认识供讨论,不妥之处希指正.一、中国天山地槽发生的地质背景天山地槽位于西伯利亚古大陆与古中国大陆之间的中亚一蒙古古洋区南缘(或称北方)海槽南缘).该地槽区,具有相向离陆向洋不对称迁移的明显特点,致使陆缘区不断“固化”、大陆增生、古海槽消失、古大陆对接,这是地质界公认的地质事实.天山地槽是处于塔里木大陆型地壳与北方海槽大洋型地壳之间的过渡型地壳的部位.确切地说,它的基底性质南部属大陆(塔里木地台)的活动边缘,北部属古洋壳的南缘,整个基底性质是固结性差.结构不均一.活动性较强.这是天山地槽发生和该褶皱带形成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油气运移和聚集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发现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这一地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补充和完善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大别山地区地体构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国柱 《地质论评》1988,34(4):334-342
本文依据大别山地区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特征的不同,认为本区存在有各自独立的大别地体、随县-应山地体和北淮阳地体,这些地体之间以巨大的深断裂为界,它们拼贴于华北古陆和扬子古陆之间。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三个地体各自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大别地体和随-应地体可能属外来地体,而北淮阳地体属残留地体。它们共生于于古淮阳海中。从加里东运动开始,到燕山运动为止,随着古淮阳海的消失,先后拼合、增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赣西北前震旦系内不整合的再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赣西北的幕阜山和九岭山脉广泛出露前震旦纪浅变质岩系。王竹泉(1930)命名为双娇山群。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华南加里东地槽系,江南古岛弧的一部分——幕阜-九岭山岛。双娇山群是构成该地区古岛弧的基底岩石。在加里东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本  相似文献   

14.
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的活化与右江地槽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笔者在研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时,曾注意到右江区的地台活化和地槽再生的地史演化历程,及其对过程特征的溯源探索和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古地理、古构造、古生物地理等分析方法,对右江区进行历史发展阶段的剖析。当前,主要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右江印支地槽发育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区,而非华南加里东褶带。(2)地槽再生,是扬子西南陆缘长周期递进式活化的结果。其初始活化期,是整个华力西期。活化型式是陆壳深断陷的区域地堑带。(3)地槽萌发于晚二叠世,而非早三叠世。回返期是前诺利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晚期。因此,按传统划分它是一个晚海西—印支地槽带。(4)右江地槽的构造演化,包括陆内裂谷和弧后边缘海两个发展阶段。按构造分异,可区分出岛弧带和弧后三个差异沉降的断块区。(5)本文初步厘定了右江地槽北缘的地质、地理边界。 此外,文中尚指出研究本命题的普遍意义在于,它涉及:(1)我国印支构造旋回下限的合理划分;(2)对我国印支期构造活化或构造过渡型式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3)位于滨太平洋域和特提斯域交接地带的构造演化及其特征的探讨等。本文对这些重要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地质概况炭窑口-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位于内蒙地轴西段北缘、狼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带。该矿带北部边缘北纬42°附近,以深大断裂与兴蒙海西褶皱带相接;矿带的南部边缘以深断裂与古陆核为邻。在中晚元古代狼山期,本区属于狼山-白云鄂博大陆边缘裂谷的西段。区内地层以中上元古界狼山群为主,基底地层为下元古界五台群(图1)。五台群属“优地槽”岛弧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砂泥员碎屑岩建造,主要由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大理岩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白银地区位于巨型南山构造带(古河西系)的东南端,祁吕贺兰构造体系西翼阿宁盾地内,又是陇西旋卷构造内旋褶带(图1)。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曾提到的宋梁山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归属及其东延去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大地构造分析,上海地区在中元古代,属“东南优地槽系”东段:震旦纪—早古生代,为“东南加里东冒地槽系”一部分;晚古生代始,转化为后加里东准地台。东南地槽系与日本“本州地槽系”相对应,其中江南(上海)地(复)背斜,过东海接领家(北)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二连盆地二叠系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内蒙古二连地区二叠纪时处天山-兴安海西地槽区之东段,现为内蒙古中部草原区。该区与西段准噶尔等地区相比,其二叠纪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格局如何?是否存在类似的二叠系成油条件?这关系到二连地区能否开辟新的找油领域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二连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二叠系生储盖组合和本区晚古生代以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麻江新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外缘环境中旋卷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旋卷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并认为该旋卷构造是新场逆冲推覆构造在特定条件下派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