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资料自动化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梅 《化工矿产地质》2003,25(4):240-242,250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一般分为野外探测和室内资料整理两阶段。内业整理包括成果表的编制、管线综合分布平面图和管线数据库。由于管线探测工程数据多,为了充分利用外业探测成果,应用Visual Basic 6.0(VB6)开发了一套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UTMIS),该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内业整理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整合地下管线资源探索管线综合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旧有管线建设弊端的同时,探索性地勾勒出未来城市市政管线综合建设、智能化管理新模式——“鸡宇市政管廊”,即利用一种“集约化、综合化、廊道化”的铺设环境条件,使内部管线有一种坚固的结构物保护,使管线的运营与管理能在可靠的监控条件下安全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因扩容、更新、维修等带来的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时有发生,带来污染危害,造成社会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重要的课题之一~([1])。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将有效解决地下空间利用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综合管廊中矩形顶管施工主要依靠工程经验,主要集中在闹市区,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增加,会经常出现非开挖工程与既有地铁隧道或邻近建筑物等近接施工问题~([2]-[3]),这些都将对地下管廊的施工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地下管廊安全高效的施工,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福州市福马路地下管廊工程为例,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下管线综合探测技术在道路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向东 《物探与化探》2001,25(6):477-479
以东莞市科技大道改造工程地下管线探测结果为例,论述了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在复杂地区进行综合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表明在道路改造的前期工作中,采用物探手段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于保障施工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岩土钻凿工程》2014,(4):41-41
将各种市政管道、管线都集中在一起的地下综合管廊,被认为是解决“拉链路”问题,集约地下空间资源的新办法。市规划局就广州市综合管廊总体规划项目进行招标,价格为72万元。这也将是广州第一个有关综合管廊的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老城区和花都、萝岗、番禺部分地区,占到广州总面积的约1/6。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精度,对道路病害(尤其是空洞)进行提前预测,及时治理,避免或大大减少管线事故和道路塌陷事故发生,我们开展了三维探地雷达技术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道路病害检测等市政工程领域。结果表明,由于三维探地雷达具有空间采样率高,成像准确,分辨能力强,解译技术手段丰富等优势,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道路病害检测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届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研讨会上,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兰合所长接受了本刊的受访,两位专家就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抗震防灾,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和规划等几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管廊及BIM概述综合管廊即是把城市管线集中收纳进行综合管理的地下廊道,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外已经走过的路,事实证明是一条成功的路。相比较传统市政管线建设方式(直埋或架空),综合管廊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减少因检修管网而频繁开挖道路的现象,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统筹收纳管理所有市政管线设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顶管施工对相邻平行地下管线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余振翼  魏纲 《岩土力学》2004,25(3):441-445
顶管施工引起的管道周围土体移动会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危害。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顶管施工引起的相邻平行地下管线的位移,研究了注浆、纠偏、离顶管距离的远近、地下管线埋深、管线与土体弹性模量比及不同管材对地下管线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注浆与纠偏压力越大,地下管线的位移越大;地下管线距离顶管越远,引起的位移越小;地下管线弹性模量越小,产生的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安全运营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准确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成果是保障其课题成功实施的关键。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已达50m,局部特大工程深度在70m左右。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将向综合化、深层化、人性化、生态化发展,从而对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地下空间探测技术除了钻探外,主要采用包括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浅层瞬变电磁法、井间CT、微动等地球物理方法。以"城市浅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体系研究"课题为例,介绍了探地雷达在真三维采集、拟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雷达数据偏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地下管线探测及岩溶调查等案例,分析了探地雷达等多种探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探测效果。研究认为未来的三维高密度横波地震、三维高密度电磁法、三维探地雷达等技术是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谭飞  汪君  焦玉勇  马邦闯 《地球科学》2021,46(5):1896-1908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的立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城市各区域开展地下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模式及评价系统这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视化结果的可靠度以及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立体化评价系统的普适性这3个关键问题,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永立  沈健  齐波 《城市地质》2008,3(2):43-47
本文阐明了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影响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自然因素,采用GIS心:综合评判模型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建立了地下空间资源数据库,完成了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图,科学地反映和度量了地下空间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为天津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14.
为统一城市地下空间在规划开发过程中的分层标准,文中统计了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地下分层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并分别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地下分层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分布,该因素决定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区位条件和地方政策法规,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决定了地下空间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区域的开发需求量和开发难度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进而影响到地下空间的分层。多数城市常以15 m、30 m为界将地下空间划分为浅层、次浅层、深层;浅层地下空间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宜分区域进行分层,陡坡处宜沿着与地面垂直方向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地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对后续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荣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72-1079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安全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现状和不同地下空间设施类型的安全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工艺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因素诱发的工程事故,地下空间运营期间结构老化、外部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安全问题,地下空间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并提出从管理和技术层面、监管层面、法律层面等多维度的防治建议,即:需要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辟城镇化发展新资源,是解决城市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认为存在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碎片化利用与协同规划缺位、被动式应对与科技支撑薄弱、无序化管理与法律法规匮乏等若干紧迫问题,明确了“立法为本、规划引领、调查先行、管理智能、科研支撑”的开发利用原则,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尽快建立地下空间协同规划体系、加速构建地下空间智慧管理体系、超前布局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战略、尽早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充分利用中国体制上的优势,集成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地下空间体系日趋完善,在全球树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地面空间资源难以负荷,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本文概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梳理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以及国际国外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参考当前国际上现有标准,提出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发展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体系,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运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地下空间守恒定律,测算出2022年山西省开采煤矿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54亿m3,“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煤矿的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05亿m3,估算1949至2021年山西省煤矿因工作面开采形成的采空地下空间约38.98亿m3,预测到2030年山西省煤矿工作面开采还可形成采空地下空间约19.56亿m3。根据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未来可利用的四种模式:煤矿地下旅游或地下仓储、煤矿地下抽水蓄能、煤矿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和煤矿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条件是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基本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地下空间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才能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中产生的各种不利后果。基于对宁波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认识,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孔隙潜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能和基坑突涌可能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软土厚度、人工填土厚度、土质均匀性和地层组合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地面沉降和浅层天然气影响等。通过本次研究,为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宁波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郭骏瀚  刘凯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17-2024020017
为了选择最优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进行资源科学、合理的评价,给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合理的规划支持,笔者等选取了3种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进行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利用 ArcGIS生成了南山区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最不利等级判别法评价模型较为适用于南山区的地质适宜性评价,突出了敏感因子对于南山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制约性作用。笔者等的研究对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的模型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深圳市南山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