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兰皇家地理学会名誉会员韦塞博士及其夫人于1922、1925、1929-30、1935各年,至喀喇昆仑山及附近之阿克齐山(Aghil)、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一带考察四次,其范围在东经76°~79°北纬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山区河流类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西北山区河流发源于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这些山系冰川分布很广,据初步统计全国冰川总面积约为5.7×10~4平方公里,其中分布于祁连山有1,973平方公里,天山9,548.5平方公里,阿尔泰山271平方公里,昆仑山11,639.0平方公里,喀喇昆仑山3,265平方公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冰川区,常有冰川洪水暴发,影响国家建设。对其加以研究,对于山区经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据现有资料,我国的冰川洪水主要发生在新疆的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中国天山西部地区,藏南地区也频繁发生。根据其成因可分成两种类型:冰湖溃决型和冰川融水型。  相似文献   

4.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3,25(4):479-481
1974年初,外经部、交通部和总后勤部联合给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下达任务,要求派冰川考察组对影响中(国)巴(基斯坦)公路建设的巴境内喀喇昆仑山区巴托拉冰川考察,以二年时间摸清该冰川的运动变化特征,提出中巴公路通过方案.  相似文献   

5.
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属于帕米尔地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吉克共和国东部、阿富汗东北部、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北部,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的一个山结.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初常承法提出青藏高原存在4条缝合带以来,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格架。1987年,经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提出存在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即库地-苏巴什缝合带。该缝合带西起帕米尔,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经喀什南的奥依塔格、库地,  相似文献   

7.
西昆仑山南坡广大地区内有一套浅变质岩系,为长期争论的哑地层。1982年开展1:100万区调,十三处发现化石,确定该浅变质岩系为中—晚三叠世,从而为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两大地层分区的界线找到了依据;为“特提斯海”的北界的划分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
十次考察任务期间,我们获得了西藏及其周围山地冰川最大规模的新资料。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南侧低至890m和980m的海拔高度上发现冰碛物。在青藏高原北坡的祁连山,冰碛物发现于2300m的海拔高度。在喀喇昆仑山、Aghil和昆仑山北坡,冰碛物也低达1900m。对冰漂砾的放射性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古冰体厚度至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构造分区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范围为塔里木盆地西南的苦牙克断裂以西直至国界线的广大地区,包括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即东经73°—84°,北纬34°—39°.笔者运用历史构造分析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对该区的构造区划及其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西起中巴公路西侧的帕米尔东缘,东迄青藏公路的昆仑山口,南及羌塘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山,北达昆仑山北麓,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该区是青藏高原有关地学、生物学重要理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最终了解古地中海消亡以及青藏高原板块碰撞机制的关键地区。西昆仑山有第四纪火山分布,新构造和地震活动强烈,地热活动却比较微弱;晚新生代以来,该区气候、湖泊、水系、冰川和地貌等自然环境变化剧烈;气候极端干旱寒冷,却又是高山冰川集中发育的中心;生物区系既古老又年青,处于不同区系组成的过渡地带,形成独特的高原生物区系;该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荒漠和草原,特别是高寒荒  相似文献   

11.
曹仁关 《地球学报》1989,11(1):143-156
根据古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新疆可以分为阿尔泰区,准噶尔-天山区、塔里木区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区。晚志留世末期,塔里木区与准噶尔-天山区拼结,形成蛇绿混杂岩和双变质带。早泥盆世末期,准噶尔-天山区俯冲于阿尔泰区之下,并形成双变质带和蛇绿岩套。早白垩世末期,昆仑山-喀刺昆仑山区俯冲于塔里木区之下,并形成蛇绿岩带。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为喜马拉雅山、喀拉昆仑山、帕米尔、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所环抱, 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地区。自1958年起, 中国科学家不断地进行冰川考察研究, 现已能更确切地建青藏高原晚更新世以来冰川变化的历史和探讨它们的区城特征。  相似文献   

13.
·书刊介绍·     
这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专门性科学专集。巴托拉冰川系世界中低纬度山区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八大冰川之一,影响著名的中巴公路交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的、由施雅风教授等同志组成的冰川考察组,于1974、1975年对该冰川进行了详细考察。本书以专题形式总结了这次考察的成果,全书十六个章节,四十万宇,分别论述了有关巴托拉冰川及其邻近地区冰川的生成、发育、历史演变、冰川动态、运动、消融以及冰川水文、气候等特征;进行了冰川区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制就一幅1:60000彩色巴托拉冰川图;计算了冰川融水的最大流量;预报了本世纪内冰川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5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冰川考察以来,就注意到冰川变化的问题,但因处于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除取得少量访问资料外,冰川变化的定量资料甚少。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察区域的不断扩大,先后在天山、祁连山、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其他山区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批冰川变化资料施雅风等,1964;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郑本兴等,1975;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80;张祥松,1980;Wang Wenying,1983;李吉均等,1986)。现根据三十年(1958—1988)来的文献资料并作若干补充,统计了我国主要山区242条冰川末端变化状况。虽然这些资料逐年连续性较差,时间系列多数较短,卫  相似文献   

15.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近年来发现有跃动冰川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冰川编目、Landsat MSS/TM/ETM 影像和相关的历史考察制图,利用GIS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冰川分布图的制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冰川范围.重点监测了喀喇昆仑山北坡克勒青河的5Y654D48、5Y654D97的不同时段内的冰川运动状况.结果发现:5Y654D48冰川和5Y654D97冰川分别在1990-2000年与1977-1990年间运动速度达272 m·a-1,213.1 m·a-1,比其它时段运动速度大7~20倍,具备跃动冰川的运动特征.分析认为,5Y654D48冰川在1990-2000年、5Y654D97在1977-1990年间曾分别发生过冰川跃动.  相似文献   

16.
新疆石炭纪四射珊瑚组合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石炭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以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宁盆地等边缘均有分布,是古生代地层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系,其生物组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地区色彩十分浓厚.本文试图从目前掌握的新疆地区石炭纪的四射珊瑚资料,通过整理、研究、分析和对比,弄清其组合特征与分布特点,进而探讨珊瑚群的性质,便于区内外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7.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志留纪笔石动物群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化石证据。笔者经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达布达尔地区发现了近似安吉正常笔石Cf.Climacograptus anjiensis(Yang),小型栅笔石相似种Climacograptus cf.minutus Carruthers,类似畸形双笔石Cf.Diplograptus deformis Huang et Lu等志留纪兰多弗里世的笔石化石和海百合茎化石,为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志留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巴经济走廊是贯通南北丝路的关键枢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区域内冰川变化情况复杂, 部分冰川出现前进或跃动现象, 冰湖溃决的风险在不断上升, 进而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与民生安全。基于1990—2018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 利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中巴经济走廊3期冰湖编目数据, 并分析了28年来该区域内冰湖的总体变化趋势、 空间异质性以及成因。结果表明: 中巴经济走廊目前共发育有2 380个冰湖, 总面积为(131.76±19.08) km2, 集中分布于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1990—2018年期间, 冰湖总体面积扩张速度为0.48%·a-1, 但各个山脉不同规模冰湖面积变化差异较大。中巴经济走廊在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冰湖面积呈扩张趋势, 同时气温和降水变化率的空间差异使得冰湖面积变化存在空间差异; 冰川的快速退缩增加了区内冰湖溃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执行中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关于经济、工业及科技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地质矿产部和比利时王国经济事务部地质调查所协商同意开展《中国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堆积研究》项目。中方负责单位为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参加单位为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由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具体承担)。该合作研究项目自1990年开始执行已有3年多了。1990年中比专家及工作人员联合对渭北东部及陕北南部地区第四纪黄土进行了路线考察,确定黄陵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并选定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的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5月至11月间笔者等曾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研究地层。兹后又随赵金科、张文佑教授赴昆仑山北麓短期观察地质,除在昆仑山北麓发现泥盆纪及石炭纪地层外,并在盆地西部地区系统地采集了一些化石。柴达木盆地西部除第三纪地层外,中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