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0引言龙首山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内陆极具特色的成矿带之一,成矿带东段产有世界著名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PGE硫化物矿床(金川铜镍硫化物矿田),中段产有我国典型碱交代型铀矿床(芨岭、新水井矿床等),西段则发育有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伟晶状白岗岩型铀矿床(红石泉矿床)。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化主要与加里东期芨岭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次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芨岭岩体开展系统Sr-Nd-Pb同位素  相似文献   

2.
魏正宇  张玮 《江苏地质》2014,38(1):150-153
以芨岭地区铀矿床碱交代蚀变岩石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碱交代作用蚀变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芨岭钠交代岩型铀矿床属断裂碱交代型铀矿床,矿床蚀变种类繁多,主要有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等。蚀变组合及分布特征较明显,并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诺尔特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选取各期代表性岩体计算了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和含量,探讨了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及含量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富社  杨安林  卞利 《地下水》2014,(4):187-189
光石沟铀矿床是北秦岭东段具较大规模的伟晶岩铀矿床,铀成矿与加里东期花岗岩、伟晶岩密切相关。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矿区内灰池子岩体与外接触带小岩株存在40 Ma的时差,小岩株与黑云母伟晶岩脉有30 Ma的时差,这些花岗质岩石是加里东期一次熔融事件的系列岩石组合。伟晶岩型铀矿是富铀残余岩浆半原地侵位的同生铀矿床,铀矿化、铀矿体受黑云母伟晶岩脉控制。在大毛沟岩株白岗质花岗岩(419 Ma)新生锆石内核(残留锆石),第一次获取了与下元古界秦岭群同位素年龄一致的年龄信息(1980.5 Ma),为研究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秦岭群的关系,岩浆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蒙库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南接准噶尔盆地。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对蒙库地区华力西中期(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处于华力西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中,具有汇聚、造山期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为板块俯冲作用、陆—陆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深入研究蒙库地区花岗岩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该地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全守村  贾群子  郭周平  王伟 《矿床地质》2006,25(Z1):143-146
在对祁连成矿带与钨矿化有关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及其成矿特征等综合分析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钨型,钨-钼型和铌-钽-钨型三类花岗岩的特征,侵入时期以加里东期为主,华力西期次之,以I-S为主的复式花岗岩体为钨矿床的形成提供最有利的物源和热源,为进一步寻找大型-超大型钨矿床提供找矿标志和特征提示。  相似文献   

8.
铀矿体作为物性特征较为特殊的金属矿体,难以实现深部直接找矿,而研究典型铀矿体的物探异常特征,探索深部铀矿体的识别技术,可以为下一步铀矿找矿指明方向。芨岭矿床是龙首山成矿带较为典型的碱交代岩型铀矿床,文章以芨岭矿床29号勘探线为例,综合分析了航空、地面磁测、电磁法及钻孔揭露结果,总结了芨岭铀矿床空、地综合物探资料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体在航空物探异常上表现为直立低阻、弱磁性特征;在地面物探异常中表现为团块状低阻,维度上具有明显的三维片状特征,在反演电阻率剖面上呈团块状低阻特征,并根据该特征预测了深部铀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诚 《西北地质》1989,(1):28-34
红石泉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西部边缘、阿拉善台隆南缘北西西向龙首山拱断带的西段,矿体产于侵入到下元古界龙首山群中的伟晶状白岗岩体中(图1)。该矿床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铀矿床,类似于纳米比亚的罗辛矿床。所不同的是,红石泉铀矿床属于吕梁期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和华力西期含矿热液成矿作用复成因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伟晶状自岗岩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探讨伟晶状白岗岩的地质特征、演化特点、成岩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古生代正长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芨岭正长岩产于芨岭复式岩体中,产有我国少见的交代岩型铀矿床。为揭示正长岩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本文对正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部分斜长石和石英呈椭圆或圆形以包裹体的形式出现在钾长石中、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熔蚀现象都暗示芨岭正长岩可能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形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芨岭正长岩形成于427.2±3.6 Ma,与北祁连地区同碰撞花岗岩成岩年龄吻合。芨岭正长岩Si O_2含量中等,全碱含量为8.49%~11.74%,K_2O/Na_2O值为1.07~1.20,属于钾玄岩系列;芨岭正长岩相对富集Rb、Ba、Th、U和Pb,亏损Nb、Ta、P和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且相对富集轻稀土,中等Eu亏损;[n(~(87)Sr)/n(~(86)Sr)]_i值为0.70798~0.70799,ε_(Nd)(t)值变化于-3.57~-3.35,与区域I型花岗岩类似。综合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芨岭正长岩是由壳—幔岩浆混合而成。芨岭正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古祁连洋闭合之后,祁连—柴达木板块和阿拉善板块的碰撞有关。由于古祁连洋在奥陶纪晚期(445 Ma)封闭,祁连—柴达木板块与阿拉善板块碰撞,并俯冲到阿拉善板块之下,碰撞引发龙首山断裂右旋走滑形成的局部伸展环境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加热大陆地壳物质形成长英质岩浆,该长英质岩浆与地幔岩浆混合形成芨岭正长岩。  相似文献   

11.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晓林 《地质与勘探》2010,46(2):191-197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段,但矿床的最终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使原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有关,可归类为造山斑岩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达中型规模,具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卡而却卡-虎头崖矿区地处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中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漫塔格结合带与北昆仑岩浆弧一带,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成矿带,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铜、铁、铅、锌、钼、锡、锑等矿床.该区构造上处于昆北断裂与昆中断裂之间,且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区内发育花岗岩、闪长岩类为主的中酸性侵入岩,以华力西期-印支期岩体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体产出.实地调研及前人大量资料表明,在卡而却卡-虎头崖一带,以中晚印支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其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何书跃等,2008;王秉璋,2004;张晓飞,2011).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生稀有稀土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袁忠信  白鸽 《矿床地质》2001,20(4):347-354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喜马拉雅期。矿床类型主要有碱性岩型、花岗岩型及花岗伟晶岩型三大类型。碱性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元古宙到喜马拉雅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及华力西-印支期。这类矿床多分布在地台稳定区的边缘,常沿深断裂或裂谷带延展方向呈群分布。花岗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期,主要见于南岭及其邻区。成矿花岗岩常是花岗岩复式岩体的晚期侵入体,沿大岩体周边或隐伏岩体上方作定向分布。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印支期,大多数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内。褶皱带内的复背斜及更次一级背斜的轴部及倾没端常是矿化伟晶岩的赋存场所。以攀西裂谷带内的牦牛坪、茨达等碱性岩型矿床,赣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西华山、荡坪等花岗岩型矿床,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溪源头、西坑等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为例具体地描述了三类矿床在空间上的定向分布。西部地区是找寻大型内生稀有稀土矿床极有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两类花岗岩与两个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东准噶尔地区存在与两类花岗岩有关的两个金属成矿系列: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金成矿系列和与富碱花岗岩类有关的锡成矿系列。钙碱性花岗岩成因上属造山后陆内断裂深熔型,富碱花岗岩属A型或S型。前者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华力西晚期;后者也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华力西晚期,岩石以富含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与钙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铜、金成矿系列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夕卡岩型、破碎带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与富碱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系列矿床类型有锡石-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和富石英云英岩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及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等新矿床型的存在,为该区钢、金、锡等矿产资源的进一步探寻.提供了重要方向。该区存在十分有利的构造、岩浆成矿条件、广泛发育的蚀变矿化现象和多种多样的矿化类型,地质研究程度和找矿工作程度低.表明该区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武广  王国瑞  刘军  周振华  李铁刚  吴昊 《矿床地质》2014,33(6):1127-1150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铁、钛、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黑河地区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牙克石地区与华力西期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得尔布干地区与印支期_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呼玛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铁、锌、铜、钼、钨矿床成矿系列和黑龙江流域与第四纪冲积沉积作用有关的砂金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表明,从奥陶纪到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7个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奥陶纪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泥盆纪陆块边缘拉张环境的岩浆型和热液脉型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俯冲_碰撞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俯冲_碰撞_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俯冲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和新生代地壳差异运动带砂金矿床。大兴安岭北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相似文献   

16.
新疆胜利达坂地区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成岩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中天山构造带北缘胜利达坂地区的花岗岩类至少是两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胜利达坂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晚期的岛弧构造环境,红色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属造山期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吉林辽源西保安群是大面积花岗岩侵入体中的残留的构造岩片,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晚期或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本文通过对接触界线附近花岗质糜棱岩样品采集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多组锆石年龄值为236~231Ma、267.6~358.6Ma、416.3±6.8Ma、956±16Ma。认为该区花岗岩的侵入期次相当复杂,发育有早中三叠世岩体和发生了中、晚华力西期岩浆活动,西拉木伦河碰撞带可以东延至此,残留锆石的年龄与加里东期和Rodinia期拼合的构造岩浆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5,61(4):913-924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定了闽西南上杭溪口复式岩基部分岩体中锆石的U-Pb年龄:田坑里片麻状变晶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为452.6±7.8 Ma,磜角里中粒花岗分别为161.2±2.9 Ma和168.6±3.7Ma。综合前人年龄资料研究显示:闽西南上杭地区溪口复式岩基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基,至少经历了3个较大的岩浆活动侵入期,即溪口复式岩基形成经历了440~460 Ma的加里东期,274~394 Ma的华力西期和120~169Ma的燕山期3个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时期,燕山期又可分为120~148 Ma和148~169 Ma的中晚期。加里东期形成了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华力西期形成了似斑状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燕山期形成了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其中120~169 Ma为溪口复式岩基岩浆活动主要时期,与中国东部大规模燕山期岩浆活动一致,成岩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北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伟晶岩型铀矿床,是丹凤地区铀矿找矿勘探的重点矿床。铀矿床主要发育在灰池子岩体南部的二长花岗岩和大毛沟碱性长石花岗岩与黑云母伟晶岩的外接触带上。前人对该矿床及相关花岗岩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认识,但对于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形成时代及成岩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的争议,特别是对大毛沟碱长花岗岩的相关认识还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床相关的灰池子南部二长花岗岩和大毛沟碱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黄汲清  陈廷愚 《地质论评》1986,32(2):138-143
多旋回的造山运动可以分为早期旋回,主旋回和后期旋回。在多旋回的造山运动中必然伴随着多旋回的岩浆活动和多旋回的成矿作用。以华南的钨、锡矿为例,该区钨、锡矿的成矿作用始于早期旋回,产于晚元古代的变质岩中,或与扬子期的岩浆活动有关。主旋回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加里东期的岩浆活动有关。后期旋回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华力西、印支和燕山等期,类型很多,以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最为重要。从多旋回的成矿作用的观点来看,在华南钨、锡矿的普查找矿中,在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燕山期的同时,对其它时代的矿床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