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世纪从 90年代初开始 ,“12 1”气象信息答询服务便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 ,成为了社会公众及时获取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以及其它相关科技服务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成为了气象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气象科技产品 ,宣传气象科技的重要传媒。“12 1”在给公众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它以其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科普性强和更贴近公众实际生活等特点 ,在各类电信信息答询服务中独具特色 ,且越来越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关注。甚至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显现出等同或优于电视、…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12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自2000年开通以来,经过多次升级改版,以丰富的气象节目,方便、快捷和温馨的服务手段,获得了社会公众与千家万户的信赖,已经成为气象部门为公众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用户只需拨通"12121"后,即可听到本市(县)最新的天气预报,根据提示音用户还可按相应键来选择收听其他丰富多彩的节目.它有别于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刊等传统媒体,最大优点就是具有实时性,预报内容不受时间或篇幅的限制,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更新预报内容,让用户随时收听到最新的天气信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公路气象服务倍受公众的关注。为充分发挥“公共气象”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效益,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拓展公路交通气象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2007年8月,商洛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与商洛市公路管理局合作,商洛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公路气象”栏目,向社会公众发布市内主要道路交通路况信息和道路天气。  相似文献   

4.
颜华  戴清  朱锦萍 《湖北气象》2003,22(3):45-46
“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从1997年开通至今已有5年,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获得了社会公众与千家万户的信赖,其拔听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气象部门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必须稳定现有用户群体,不断拓宽新增用户群体,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的 1 2 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始于 1 997年 ,经过几年的努力 ,现已发展成为气象科技服务中的支柱产业。它以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特点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良好赞誉 ;它的迅速发展及其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引起了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和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然而 ,这项工作全省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 ,经营状况差别也较大。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信箱设置问题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有的是内容太少 ,满足不了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有的是内容虽多 ,但存放太乱 ,不方便用户的记忆和拨打 ;还有的是信箱内存放一些与气象无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的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始于1997年,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气象科技服务中的支柱产业.它以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特点,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良好赞誉;它的迅速发展及其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引起了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和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然而,这项工作全省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经营状况差别也较大.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信箱设置问题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有的是内容太少,满足不了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有的是内容虽多,但存放太乱,不方便用户的记忆和拨打;还有的是信箱内存放一些与气象无关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引起用户的反感,等等.  相似文献   

7.
《四川气象》2005,25(2):F0003-F0003
绵阳市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以绵阳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市(县)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全方位、多层次做好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产品通过党政网、决策服务系统平台、农经网、121语音答询系统,各种新闻媒体迅速、准确地传送到领导层和国民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国防科研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在全市暴雨、干旱、洪涝、大风等防灾臧灾气象服务及为全国科技博览会、全国体育大会、亚洲国际龙舟赛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中,  相似文献   

8.
《陕西气象》2006,(4):F0004-F0004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成立于1999年3月,是我省气象部门对外开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权威机构,拥有5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及西安地区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近几年来,专业台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百姓生活的需要,积极为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预报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气象电视服务类节目发展迅速,为广泛传播气象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也为宣传气象行业、气象知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市、县级气象部门由于设备、技术、人才、资源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电视气象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还存在着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多样  相似文献   

10.
杨武  陈静  李晓娜  俞宙  罗燕 《广东气象》2012,34(3):53-56
针对3G时代的通信科技发展趋势和广东省手机气象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3G时代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3G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手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先进快捷的手段,但免费提供天气信息供应商的不断涌现和服务形式的多元化,也给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导致传统的手机气象短信用户量增长明显放缓,甚至下滑.在3G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应结合当前通信科技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从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天气客户端软件、尝试在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投放广告、建立手机Wap气象网站、开通官方气象微博以及大力发展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等方面着手,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全方位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以确保手机气象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省级气象信息高速局域网设计 ,以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为依托 ,采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以及国际标准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 ,系统具备高可靠性 ,实现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应用 ,满足全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电视会议及预报会商系统和气象业务拓展的信息传输需求。1 高速局域网设计需求分析省级气象信息高速局域网设计要求 :系统覆盖新建的气象大楼 ,共设有 8个水平配线间 ,每个配线间有大约 1 0 0个信息点 ,连接到楼层内的网络终端节点 ,为每个网络节点提供 1 0 MB/ 1 0 0…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县级气象信息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阐述了该信息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从而为县级气象业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信息可以创造价值。人们对气象信息的拥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气象部门要凭借全省气象业已有的四大媒体的优势,与省内有优势或潜力优势产品的大中型企业通力合作,促进气象业注意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陕西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和全国省以上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分别建成地面宽带通信网,省级气象信息传输流程和路由随之进行调整。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拓展,气象信息种类、数量急剧增加,不同的气象信息其传输流程和传输路由不同。网络业务人员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的流程和路由,将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各类气象信息的正常传输,提高各类气象信息的传输时效和通信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和有效地满足气象信息共享、等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分析现有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人员思想意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思路。结果表明:可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面以安全等级划分作为首要切入点,建立安全域,解决办公网、业务网和互联网三网关联问题。将安全检查评估和加固贯穿到信息系统整个周期,采用网络安全联防机制安全准入方案,解决VPN接入导致的网络边界模糊问题。可根据信息系统属性和损害客体及损害程度划分信息系统等级。此研究思路,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的进一步发展有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气象短信是一种具有新闻性的通俗化、人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它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点,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快捷、更及时、更准确、更经济地传递给社会各行各业,能够更多、更广泛、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本文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入手,阐明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力 《四川气象》2001,21(4):51-53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网络进行气象信息传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针对西南地区气象业务的特点,提出了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及网络应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气象信息安全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和有效地满足气象信息共享、等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分析现有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人员思想意识、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思路。结果表明:可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面以安全等级划分作为首要切入点,建立安全域,解决办公网、业务网和互联网三网关联问题。将安全检查评估和加固贯穿到信息系统整个周期,采用网络安全联防机制安全准入方案解决VPN接入导致的网络边界模糊问题。可根据信息系统属性和损害客体及损害程度来划分信息系统等级。此研究思路,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的进一步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网络进行气象信息传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针对西南地区气象业务的特点,提出了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及网络应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