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晚古生代孢粉组合序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舒 《地层学杂志》2000,24(3):230-235
结合新得的孢粉材料 ,总结了江苏泥盆纪—二叠纪孢粉组合序列 ,共计 7个组合 (带 ) :1)五通组下部观山段AL组合 (Fa2 b- c) ;  2 )擂鼓台段中下部 L H组合 (Fa2 d) ;  3)擂鼓台段中上部 L C组合 (Tn1 a— Tn1 b早期 ) ;  4a)擂鼓台段顶部 MD组合 (Tn1 b晚期— Tn2 ) ;  4b)“老坎组”MC组合 (Tn1 b晚期— Tn2 ) ;  5 )高骊山组 DP组合(Tn3— V1 - 2 ) ;  6 )龙潭组 GM组合 (P21 — P1 2 ) ;  7)大隆组 CS组合 (暂名 ) (P22 )。简要介绍了每个组合的内容和特征并对某些地层的时代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杨学英  周山富 《地层学杂志》2002,26(3):193-196,210,T004
江苏淮安地区上白垩统含盐地层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 ,可划分为 3个孢粉组合 :第 孢粉组合为 Clas-sopollis- Quantonenpollenites组合 ;第 孢粉组合为 Classopollis- Lythraites组合 ,这二个组合的地质时代均为土伦期 ;第 孢粉组合为 Schizaeoisporites- Beaupreaidites组合 ,时代为土伦晚期—桑顿期。当地此时为干旱炎热的亚热带—热带气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大盛群孢粉组合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司双印 《地层学杂志》2002,26(2):126-130,T003,T004
大盛群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 ,其中的孢粉化石可以归纳为 Schizaeoisporites- Ephedripites- Tricolpites(SET)组合 ,希指蕨孢属 Schizaeoisporites、克拉梭粉属 Classopollis、麻黄粉属 Ephedripites及隐孔粉属 Exesipolle-nites为优势属群 ,两气囊花粉个别出现 ,以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大量出现为特征 ,主要为三沟型被子植物花粉。该组合的地质时代确定为塞诺曼—土伦期  相似文献   

4.
无论孢粉类型还是孢粉数量,昌五地区沙河子组发现的孢粉化石均可称得上是松辽盆地北部同层位中最丰富的。研究区沙河子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拟云杉粉(Piceites)组合和三角瘤面孢(Lophotrile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组合。其组合特征明显,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白垩系陆相红层是中国南方晚中生代陆相红层沉积的典型代表,但也因红色沉积中匮乏古生物化石材料,严重制约了关于四川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地质时代及其古环境背景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苍溪组—白龙组岩芯和地表露头剖面样品展开孢粉学研究。研究发现在川北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特别是灰绿色沉积夹层中富含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化石组成较为单一,以晚中生代典型化石分子Classopollis占绝对地位为特征(80%),其次是蕨类孢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和Deltoidospora(平均1.4%)为主,其次为Osmundacidites(平均0.8%)。根据主要孢粉类型的亲缘关系研究,四川盆地该时期为以Classopollis母体亲缘植物掌鳞杉科(Cheirolepidiaceae)为主的单一森林群落及少量矮生植物组成,干旱气候盛行。化石组合中,本研究首次在川北地区发现了零星Dicheiropollis花粉粒,尽管丰度极低,但其具有跨时短、地理分布典型的特点。首先指示了川北苍溪组、白龙组沉积时代可能为Valanginian至Hauterivian期。其次根据Dicheiropollis的地理分布资料,本研究认为中国东南部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孢粉植物群省与西藏—塔里木Dicheiropollis孢粉植q物群省的界线至少移动到四川盆地东部,推测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沿岸植物地理分布可能比早期研究中提出的区域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6.
陶平  刘平 《贵州地质》1990,7(4):378-381
本文报导了贵州道真下侏罗统綦江组的孢子花粉及其组合特征,总计孢子27属51种,花粉31属71种。可大致与鄂西香溪组的下部孢粉组合,即Dictyophyllidites(网脉蕨孢属)—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Cerebropollenitesc(脑形粉属)组合相对比,时代归属于早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侏罗纪孢粉植物地理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侏罗纪的孢粉化石 ,可分为 5个孢粉组合 :1) Cyathidites- Classopollis组合 ;2 ) Disac-ciatrileti- Cyathidites- Classopollis- Quadraeculina组合 ;3) Disacciatrileti- Cyathidites- Classopollis- N eoraistrackia组合 ;4) Disacciatrileti- Cyathidites- Classopollis组合 ;5 ) Cyathidites- Classopollis- Disacciatrileti组合。这些组合与塔北地区的组合明显不同 ,与我国华南亚区侏罗纪孢粉组合基本一致 ,属于华南侏罗纪孢粉植物地理亚区的范畴 ,而塔北地区的组合与我国华北亚区侏罗纪孢粉组合大体一致 ,属于华北侏罗纪孢粉植物地理亚区的范畴。因此 ,塔里木盆地侏罗纪孢粉植物地理分区界线应划在盆地的近中间 ,从西北向东南延伸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芬 《福建地质》1993,12(3):210-217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下段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其组合特征是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其次,被子植物花粉极少。主要成分有: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Jugella、Tricolpopollenites等。它和中国南方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中的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Tricolpoppllenites带相当。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9.
略论泰州组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孢粉系统学方法研究前人发表的江苏北部海安凹陷和盆地西缘钦30井泰州组的孢粉组合,并由此对这两个地区泰州组的地质年代和区域对比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海安凹陷的泰州组应是白垩纪最晚的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沉积,而钦30井泰州组则为坎佩尼或部分为前坎佩尼期的沉积。结合介形类动物群的产出,将上述两地区的泰州组与泰州组建组的泰1井泰州组等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文中材料采自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和梁山组。大竹园组孢粉化石类型单调,保存较差;而梁山组孢粉化石丰富,保存良好。孢粉组合特征为:(1)大竹园组包含丰富的CalamosporaFlorinites及少量Torispora verrucosa,Gulisporites,Alisporites,Hamia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这一孢粉组合主要出现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按照大竹园组层位和孢粉化石特征,其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Asselian期—Artinskian期(相当于紫松期—隆林期)。(2)梁山组中可建立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Gulisporites-Florinites ovalis,共计发现孢粉化石34属49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51.6%~56.1%,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43.9%~48.4%。与大竹园组沉积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植被极为繁盛。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梁山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隆林期,即Kungurian期。  相似文献   

11.
<正> 十屋组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十分发育,分布稳定,界线清楚,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厚度清楚。 建立十屋组是为了澄清松辽盆地深层“登娄库组”对比混乱局面,建立正确地层层序,以利于区域地层对比。由于登娄库构造远离松基六井,南北相差近180km,将松基六井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的中生代地层发育较全 ,分布较广泛 ,而且夹有滨海相地层 ,但曾解释为第三纪地层。根据岩性及孢粉 ( Cyathidites- K lukisporites- Dictyophyllidites,Classopollisannulatus- Schizaeoisporites- Exesipol-lenites tumulus)组合 ,介形类 ( Eucypris?sp.,Metacypris sp.)形态的分析对比 ,可与我国东部、尤其是浙闽等地的同年代地层相比拟。结合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数据、地震反射界面性质和倾角测井等项资料 ,自下而上建立福州组、渔山组和闽江组 ,依次划归下—中侏罗统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相似文献   

13.
吉利明  雷怀彦 《地层学杂志》1997,21(1):32-38,T001
对甘肃南部徽成盆地东河群进行了孢粉研究,在上部的化垭组首次发现了一些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 Hsuisporites Clasopolis为代表,蕨类植物孢子占明显优势,以海金砂科、水龙骨科和卷柏科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掌鳞杉科最常见,还有松科及麻黄科花粉。经孢粉组合特征和属种地史分布对比分析,认为化垭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可能为早白垩世中期,东河群的上界也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4.
坨里组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白垩纪沉积盆地的西部或西南部。是一套以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孢子花粉化石。孢粉组合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classopollis为代表,它们在组合中具有较高的含量,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组合中孢子和花粉的地层分布及国内外孢粉组合比较,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凡兰吟—戈特里夫期)。气候为半干旱—干旱的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15.
GEOLOGICAL SIGNIFICANT OF SPOROPOLLEN ASSEMBLAGE IN THE XUESHA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陆相红层分布广泛,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红层中化石稀少,因此,这些地层的形成时代长期以来未有定论。曲麻莱盆地是沱沱河盆地东部的一个次级盆地,在该盆地红层之中部灰色钙质泥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粉化石,其中希指蕨孢子居绝对优势,据此确定含化石的地层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晚白垩世沉积以往未见孢粉化石。近年,通过对山东诸城侯家屯钻井岩心的研究,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为确定地层时代和恢复古气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孢粉组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组及其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松基六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揭示了所谓“登娄库组”的全剖面,长期来误将它作为登娄库组的标准剖面。笔者认为登娄库构造附近的松基二井与松基六井南北相隔18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