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贵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日气候标准值和1980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气象局2012年11月1日制定实施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在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划分和当年气候季节划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可以明显分为无夏区、无冬区和四季分明区,无夏区主要集中在省西部地区,无冬区主要集中在省西南部边缘;常年春季和夏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南部边缘,然后逐渐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入季,秋季和冬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北部,随后逐渐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入季;1981~2013年逐年气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春、夏、冬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春、夏入季日期整体略偏早,秋季入季日期不服从正态分布,异常偏早概率较大;通过对逐年入季日期异常偏早的成因分析发现,贵州地区季节交替期间气温起伏较大,季节内气温变化规律不稳定,且"标准"中对逐年入季日期判断条件中没有限定起始日的最早阈值,是该"标准"对贵州地区春、夏、秋入季日期确定偏早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该"标准"对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的划分比较合理,具有可适用性,但对当年春、夏、秋入季日期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贵州地区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选取河北省45个苹果种植主产县,利用1988—2017年6—8月≥35℃高温日数、≥0.1 mm降水日数、20~27℃适宜气温日数(剔除高温和降水同时出现日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河北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各指数进行分级、评价。采用GIS反距离权重法差值分析,构建区划图,分析河北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苹果膨大期高温日数以每10年0.9天的日数上升;适宜气温日数、降水日数分别以每10年2.7、1.1天的日数下降。历年高温热害指数每10年上升0.03,气候适宜指数每10年下降3.6。高温热害重度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南部的冀南地区,中度风险区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中、西部及河北平原的北部区域,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区域的冀东地区。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区域的冀东地区、西北及环渤海区域;较适宜区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中部及河北平原的北部区域,也包括沧州、邯郸市的苹果种植县;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中南部的冀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达州及周边15个气象站资料和国内香椿主要产区气象资料、GIS资料,基于香椿生物学特性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了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并选取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集优法开展香椿栽培生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达州气候生态条件总体适宜香椿生长,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地形条件;冬末春初的气温水平和积温及其变化是影响香椿上市时间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头茬椿芽采收要求≥10.0℃有效积温约60~70℃·d。香椿栽培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达州中南部,面积占比约58.7 %,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m、年均气温≥16.0℃的中亚热带浅丘平坝区,其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800m、年均气温14.0~16.0℃的北亚热带向山地暖温带过渡的低山深丘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高度800~1200m、年均气温12.0~14.0℃的山地暖温带半山区,面积占比约26.2 %;北部海拔高度≥1200m的中高山区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约15.1 %。达州南部浅丘平坝区为香椿重点发展区,中南部低山深丘区为香椿适度规模发展区,北部低中山区为香椿自然生态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该文应用1960-2009年50a来达州6个站月平均温度和达县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达州气温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达州市年平均气温呈小幅上升的趋势,冬、春、秋3季增温,而夏季降温,气温年较差减小.20世纪80年代降温显著,90年代以后气温明显上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0.318℃/10a.  相似文献   

5.
江淮流域水稻高温热害灾损变化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谢志清  曾燕  杜银  高苹 《气象》2013,39(6):774-781
构建基于Logistic模型的规范化可累计高温热害综合指数,研究了江淮流域高温热害与单季稻产量损失的时空对应关系,发现江淮流域西北部为单季稻高温热害灾损关键区,高温热害平均减产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8.9%上升到21世纪的17.9%,花期处在高温集中时段是单季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江淮流域单季稻生育关键期高温热害出现年代际波动,20世纪60年代高温热害最强,21世纪初覆盖范围最广.高温热害覆盖面积比例在1971年发生突变后迅速上升,到21世纪初超过63.6%.每年7月11日至8月15日为江淮流域高温集中时段,高温出现比例超过20%.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集中时段的热害强度以增强为主,江淮东南部趋势显著,但通过采用晚熟品种和推迟播期,江淮东南部单季稻花期成功避开高温集中时段.综合考虑气温稳定通过20℃终日的气候平均值、高温热害变化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善,借鉴江淮东南部成功经验,建议全流域推广中晚熟品种,自北向南播种期延迟到5月上、中、下旬,花期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避开高温同时能保证单季稻生育关键期处在20℃以上安全生长季内.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近50 a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顶山地区7个气象站1957-2008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该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为上升趋势;在温室效应作用下,平顶山市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夏季为增加趋势,春、秋季为减少趋势.高温、低温、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指标为连续14 d日最高气温的滑动平均值T14≥34.5℃的持续日数分别为1~17 d、18~38 d和超过38 d,验证样本完全符合的准确率为73.9%,基本符合的准确率为91.3%;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总次数呈波动变化,分别在1999年和1997年达到最低值,并在2021年达到最高值;华南茶区相对于江南茶区高温热害次数更多,尤其是轻度茶树高温热害,且近62年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次数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持续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极值,降水总体偏少,日照总体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6月上、下旬及8月上、中旬,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出现四次高温热害天气;6月上旬,农业区大部、柴达木盆地大部出现较强晚霜冻,农作物受灾严重;6月上旬,冷湖出现强沙尘暴天气;6月中旬、7月,全省出现三次局部连阴雨天气;全省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高温天气出现时间早,强度强;台风出现时间偏早;汛前期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1气候概况1.1气温。4—6月全省平均气温23.7℃,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1.5℃,为历史同期第一。4、5、6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7、25.3、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南方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9年3—9月35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温室小气候实测资料以及高温控制试验资料,通过BP神经网络模拟南方塑料大棚内日最高气温,结合高温控制试验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南方设施番茄高温热害等级指标体系,开展设施番茄高温热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990—2019年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增加趋势不显著,轻度高温热害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中度高温热害,各等级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年际变化较大。南方设施番茄高温热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部、广西东部和西部以及云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次高风险区分布在湖南南部、广西大部、广东中北部、江西南部以及福建;中度风险区分布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小麦冬前>0℃积温、降水与灌浆期的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5月降水量、干热风和连续高温等气候变量,使用模糊数学二级综合决策方法。做小麦年景诊断,历史资料拟合率为71.4%。 一、小麦生产气候型 通过平行观测知道:小麦周期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和降水。而气温和降水影响小麦的关  相似文献   

12.
3-5月,我区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初春气温稳定且回升缓慢,4月下旬5月初温度变化幅度大.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份,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偏多.5月份气候特殊: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晴天日数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棉花出现烂种烂芽及死苗现象,春作物发育期推迟. 一、气候概况气温:3-5月,北疆北部的季平均气温2-4度;北疆西部、北疆沿天山一带7-10度;吐鲁番地区14-17度;南疆地区的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则在12-14度.和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全疆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候资源利用率、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风险变化,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适宜品种、适宜播期,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结论有:(1)湖北省一季籼改粳能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2)籼改粳后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低温冷害风险降低;(3)在中稻供试品种中,甬优1540(籼粳杂交)是籼改粳最适宜的品种,热粳优35、中稻1号在各生态区适应性均不如甬优系列;(4)北部地区一季粳稻播期应安排在4月下旬,南部地区播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能保证80%的年份抽穗一开花避开高温热害高风险期。  相似文献   

14.
秦岭北麓猕猴桃夏季高温热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秦岭北麓猕猴桃种植区1959—2008年6—8月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发现秦岭北麓猕猴桃高温热害主要危害区域为东、中部果区,高温热害主要危害时段为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提出加大重点防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加强关键时段水肥管理以及重视猕猴桃气象灾害研究等科学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春玉米2000年春玉米生长期总的农业气象条件有利于春玉米的生长发育,这主要表现在:①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光热充足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及苗期生长。②玉米需水关键期大部地区降水较多。③抽雄开花期没有过多的≥35℃的高温天气,对玉米的开花授粉没有造成大的影响。④光热条件好,播种至成熟≥10℃积温为2726~3368℃·d,各地均比常年偏多70~464℃·d。1.1 幼苗生长期(播种—拔节)4月中旬南北疆春玉米开始陆续播种,播种期间全疆春玉米区光照充足,气温偏高2~5℃,气象条件有利于春玉米的播种。月底全疆春玉米区除哈密外,其余已全部播…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青藏高原地区高质量、均一化的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研究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整体呈升温趋势,平均升温率为0.40℃/10a,冬春季升温率大于夏秋季节,以三江源区、西藏中西部和青海北部升温趋势最为显著。青藏高原地区年和冬、春、秋三季的升温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海拔每升高1000 m,站点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增加0.1℃/10a,冬季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经向差异,纬度每增加10°,气温倾向率增加0.33℃/10a。  相似文献   

17.
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热害风险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利用近6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基本理论,建立了包括影响水稻结实率关键期的热害强度、灾害发生时承灾体实际暴露度、灾害脆弱性等因素的高温热害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高温天气出现概率高的时段是7月下旬,其中7月第6候为最高。从高温热害风险指数上来看,7月第3候抽穗开花水稻的热害风险最高,此后随时间的推移,热害风险降低;湖北现行的一季中稻抽穗开花期处于风险较高的时段,推迟5天其热害风险指数可下降20%左右;推迟15天以上热害风险指数将降低50%以上。江汉平原稻区是湖北高温热害风险低发地区,鄂东南及鄂西北地区是热害风险高发地区;针对各区热害特点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1春玉米2001年农业气象条件有利于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①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光热充足,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及苗期生长;②玉米需水关键期北疆降水充沛,南疆灌溉用水有保证;③抽雄开花吐丝期气温正常或略低于常年,对玉米的开花授粉有利;④玉米灌浆期没有过多≥35℃的高温天气,有利于玉米籽粒灌浆;⑤热量条件好,播种至成熟≥10℃积温为2600~3500℃·d,仅昌吉、伊宁及焉耆比常年正常略偏少,其余地区偏多52~320℃·d。1.1幼苗生长期(播种—拔节)全疆春玉米4月中旬开始大面积播种,播种期间全疆…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区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坤辉  肖子牛  刘波 《气象》2012,38(4):402-410
利用云南地区42年气候资料,使用低频白噪声延伸法和方差分析方法,估计了该地区季节降水量和季节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和潜在可预报性。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随着季节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主要是由南往北减小,夏季降水量的气候噪声方差显著大于其他季节,季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则随着季节气温的减小而增加,空间上春、冬季由东往西减小而夏、秋季由南往北增加;冬季气温的气候噪声方差显著大于其他季节;(2)云南季降水量和季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同样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云南春季的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均显著大于其他季节,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均较其他三个季节小;春、秋季降水量潜在可预报性西部大于东部,夏季北部大于南部,冬季则是南部大于北部,云南季气温除夏季外均是西部大于东部。(3)季风和冷空气活动可能对云南地区的季降水量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洛市日光温室加地膜栽培辣椒 ,8月下旬- 9月初播种 ,1 1月定植 ,翌年 1月采收 ,6月拉秧 ,生长期达 1 0月之多。1 栽培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栽培辣椒 ,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株型紧凑 ,较耐寒 ,适应性强 ,抗病、高产、品质好 ,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良品种。在商洛市冬春气候条件下 ,应选择沈椒 1号、辽椒 2号、利生保椒、羊角椒、农发等品种栽培 ,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 辣椒栽培适用技术2 .1 播种育苗2 .1 .1 苗床准备 冬春茬辣椒在 8月下旬播种较为适宜 ,此时光热条件有利于培育壮苗。方法是育苗前先将育苗地深翻耙平 ,做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