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一、概述地震是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震动,是岩层受力快速破裂、错动的结果。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5×10~6次,其中,大部分为人们不易察觉到的小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约5×10~4次,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从世界地震历史记录来看,七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每年约20次。发生在陆地上的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最近的澜沧耿马地震及苏联亚美尼亚地震等,无不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并可将第四纪全新世的沉积与现代人类文明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常常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四川是多地震的地区,是历史上文化比较发达,经济比较繁荣的地方。大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人们为了记事,也为了警觉后人,除作了一些文字记录外,同时树立了不少地震碑石。据江在雄先生在二十多年前的研究和不完全统计,四川境内的地震碑石在七、八个地(州、市)、县共计有几十块,其中90%集中在西昌地区,  相似文献   

3.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成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损失,取得了预报和预防破坏性地震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经验。它充分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地震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海城地震是我国东北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七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两次对震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4.
李述靖 《地质力学学报》2011,17(1):41-54,78
每次地震都是一次岩石圈表层的构造变形与位移,一组时空相近而有成生联系的地震,代表着某种方式与方向的地壳运动,即每次地震均可视为一次“地震—构造事件”。应用遥感构造解析方法,将地震视为“地震—构造事件”,对中国近20年来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和危险区评估,结果比较合乎实际。据此,对未来5~1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两广及其沿海地带和华北平原中部存在发生强破坏性地震的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5.
地震现象地震俗说地动,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忽然摇晃起来了。它与日蚀、月蚀、台风、暴雨、洪水、冰雹、寒流、霜冻……等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地震五百万次,其中大部分是轻微震动,人感觉不出来,用仪器才能记录到。从历史记载看,人能感觉到的有五万次左右,破坏性大地震全世界每年只有十几次,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大洋里或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生在陆地上人口稠密的地方就更少。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预测地震危险区,是实现地震预报的重要前提。我们配合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做了一些破裂模拟实验,现将所获得的初步成果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一、问题的提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小于五、六十公里,震级大于5级,称为浅源强震。它们绝大部分位于地壳大型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表明:震中沿活动断裂带的迁移与断裂带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6.5级地震发生之后,网上曾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某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中,提前71秒通过手机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40秒通过汶川县电视台发出预警,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算上这次,该系统已经成功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地震预警,英文叫做"Earthquake Early Warning",日语叫"紧急地震速报"。对于不了解地震预警原理的人来  相似文献   

8.
丽江-小金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它将川滇菱形块体一分为二,成为陆块内一条重要的横向活动构造带。通过地质学和现今地壳形变观测的方法,获得的丽江-小金河断裂活动速率均在3~5mm/a左右,属于活动强烈的活动断裂。并且该区域破坏性地震频发,本文通过古地震探槽的开挖,对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段的古地震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得到了几点认识:①全新世以来,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段发生了至少三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6540±100 cal yr BP至5420±160 cal yr BP之间、2770±40 cal yr BP至770±100 cal yr BP之间,以及最新地震时间晚于770±100 cal yr BP。②探槽揭露的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很可能为历史地震记录的1751年5月25日剑川6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地震资料,从公元1600年至1984年,新疆已发生4.7级以上地震599次,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其中8级以上特大地震4次,7.0—7.9级地震16次,6.0—6.9级地震59次。若以地震序列计算,则新疆共发生过6.5级以上地震序列27个。新疆4.7级以上强震震级和频度可概括为下式: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震活动图像及烈度区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覃子建  罗远模 《贵州地质》1994,11(4):334-347
笔者对贵州历史地震记载和仪器测量地震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公元1308~1948年有地震记载近两百条,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次,其中最高震级为级的强震,最高地震烈度Ⅷ为度.1955~1993年省境内能记录的3.0~5.4级地震235余次,解放后最大地震为5.4级。贵州与四省(区)接壤县份发生破坏性地震23次。因此,贵州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均属于全国中等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贵州地震活动的主要图像,概略地把贵州地区划分为黔东、黔中和黔西三个不同形态的断块,显示了贵州地震活动似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端兴衰而兴衰,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这是符合地理空间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的。因此,贵州省地震活动是"以地质构造地震为主体,以诱发地震和岩溶类地震为两翼的独特的活动格局。"又据最新"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简介贵州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提出了烈度区划的基本特点,贵州有一半的县市处在地震烈度Ⅵ-Ⅶ度区内,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应依次指导与加强贵州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丽江-小金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它将川滇菱形块体一分为二,成为陆块内一条重要的横向活动构造带。通过地质学和现今地壳形变观测的方法,获得的丽江-小金河断裂活动速率均在3~5mm/a左右,属于活动强烈的活动断裂。并且该区域破坏性地震频发,本文通过古地震探槽的开挖,对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段的古地震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得到了几点认识:①全新世以来,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段发生了至少三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6540±100 cal yr BP至5420±160 cal yr BP之间、2770±40 cal yr BP至770±100 cal yr BP之间,以及最新地震时间晚于770±100 cal yr BP。②探槽揭露的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很可能为历史地震记录的1751年5月25日剑川6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齐芳 《山东地质》2010,(5):63-64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全球每年7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17~18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感觉地震多,是因为这几次地震都发生在人口居住区,媒体关注度高、报道多。  相似文献   

13.
印度每年面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洪水、旋风和干旱。当然,地震和滑坡也可以是人类引起的,同时,人类也应间接地对洪水泛滥负责。大规模地震在印度至少发生过40次,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山区,如喜玛拉雅山和Nilgiri地区,山坡稳定性问题已变得非常严重。例如:在Darjilnig,Himalaya,有过记录在一天内发生过2万次滑坡!在1963年~1988年间,印度发生了300,多次洪水泛滥,1981~1982年间,大约250次旋风袭击了印度东海岸,46次袭击两海岸,上百万的人畜伤亡。在过去的四年中,印度一直处在严重的干旱之中,今年由于较为及时的降雨,旱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4.
前言全球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巨大构造板块接合处:它们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东侧的中脊地带以及大陆裂谷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地震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世界这两大主要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关地震的事件史不绝书.地震如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预测、预报和预防的.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一天要发生1万多次;不过能为人们感觉到的只占1%,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更是极少.世界上约有99%的地震要靠灵敏仪器才能察觉.  相似文献   

16.
极震区的地震动与潜在震源区内重大工程安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所在地区 ,区内的地震属近场或直下型 ,其地震破坏和地震动特征相应于已发生地震的极震区。近期国内外诸多强烈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 ,直下型地震不仅地震峰值加速度大 ,且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比值也有别于远场地震的统计关系。文中从极震区岩土体破坏、地震动特点及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对潜在震源区内的重大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地震史料的收集工作,在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和上海市图书馆等兄弟单位密切配合下,经过半年多来的努力,现已基本完成。共发现上海地区地震史料1100余条,经整理、考订以后,归纳为150次地震,其中属上海地区本地的地震89次。外地地震波及上海地区的61次;破坏性地震4次。这次统计的地震史料始于1475年,早于1475年的地震资料因多属附会,尚不足为信。之后的地震,由于未与日本和世界的大地震目录校核,是否有更多的外地地震波及还存在一定疑问。但1900年以来的地震大多数经过余山地震台记录核实。  相似文献   

18.
北非-欧亚板块边界地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为地震活动区,这由最近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所说明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与东南部某些破坏性地震包括1884年Granda与1829年Torrev(?)e(?)a地震。该半岛上地震活动频繁,包括中级地震。因此,对西班牙东南部地震的评价、地震灾害和危险(包括地震薄弱易发性)的研究、地震灾害的评估、强度衰减(MSK)以及强地动、大地震震级的重新评估、历史的以及仪器的地震目录的密切监视、微地震的野外监测、集中的机制研究、地震带分区以及构造的野外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结果计划作为系列解释图件推出,它可被工程师、建筑师、征地计划者、政府官员用于对于西班牙地震潜在地区的圈定。建筑施工中建筑规程的改进以及  相似文献   

19.
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的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的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的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的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的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的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的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的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地震的破坏。1995年1月的兵库县南部地震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地震的恐怖。不过由丁这种活跃的地壳运动也使美丽的国土和富饶的土壤令植物资源多样化。即然生活在日本,就必须很好地了解地震,应对地震。有史以来,日本经历过很多破坏性地震。可是地震发生的地点大体确定就是反复发生地震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