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长普 《水文》2013,33(6):63-67
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模型(DPSIR)的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降水、污染物入库量、水质状态指标、水质达标率以及水华爆发影响因子5个方案,11项指标。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岳城水库水环境安全评价,其结论主要有:(1)该模型的驱动力是降水带入面源污染,压力是流域输入水库的污染负荷,状态指标是TN、TP以及CODMn等水质参数,影响指标是水库水质达标率,风险指标则是氮磷比、水温等;(2)岳城水库4、5、6和9月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由于受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影响,在7、8月处于预警状态。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吻合程度好,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海河流域大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模型与水环境模型库管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公开发表的92个水环境模型为例,对地表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和非点源模型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环境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的概念,并阐述了建立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龚若愚  周源岗 《水文》2001,21(3):50-52,36
分析了柳州市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现状,针对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建立了水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水质的污染源排污控制量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为保证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水质达标,上游各污染源的允许提污量值。  相似文献   

4.
拜亚丽 《地下水》2018,(5):70-72,195
为了合理的评价河流水质,根据集对分析原理,基于熵权建立了六元联系数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平凉市主要河段8个监测断面5项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评价客观、合理,符合平凉市实际情况。评价结果对今后河长制考核评估、保护当地水资源、防治地方水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修复泾河水生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感潮河网的水环境容量。研究表明影响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为:潮汐作用、调蓄库容、水利工程的调控运行、污染物的降解系数和边界引水水质。基于感潮河网水质模型,完善了其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以上海市浦南东片河网为例,分析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条件下的污染物日允许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城市水资源系统特点和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探讨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计算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控制断面径流量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指标计算、控制目标方程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以郑州市为应用范例,介绍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应用及水环境调控对策制定.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9,(6)
以浑河流域沈阳段区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框架构建了农村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体系,基于云模型改进的模糊综合法科学评价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浑河流域沈阳段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治水投入、供水总量以及工农业废水排放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动态变化特征评价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实际状况;浑河流域沈阳段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在2014—2018年期间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动态变化呈现出稳中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唐文辉  韩龙喜 《水文》2001,21(2):28-3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三峡大坝至葛洲坝河段的水流及污染物运行规律将发生变化,从而对该河段水域的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根据两坝间的水文及水质特性,建立了两坝间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可用以预测大坝建成后两坝间水量,水质及水环境容量的变化,为该水域的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SPARROW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ARROW(SPAtially Referenced Regressions On Watershed attributes)模型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一个基于空间的计算流域营养物质污染负荷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它使用机理函数和空间分布模块来计算流域的污染负荷,从而弥补了许多经验回归模型的缺陷。基于模型的特性,其在流域污染负荷核算、水质响应模拟、采样点空间优化、流域最大日最大污染负荷计算与水环境管理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SPARROW模型的机理、结构、输入输出变量、应用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前景和可能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讨论,并对SPARROW模型的改进模型—贝叶斯-SPARROW模型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该模型在中国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保定市区现有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一亩泉地下水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地表水水源地、王快水库地表水水源地。随着城市居民对饮水安全要求的提高,水源地供水水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区三处水源地2017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评价水源地污染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可知:市区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满足城市供水要求。但应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改善库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双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模型。通过监测总硬度、SO42-、Cl-、Cr6+、Pb、Fe等水质影响指标,计算了各指标的程度权重和因素权重,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了临涣矿区10个采样点的水质。研究结果表明:8个点属于IV类水,1个点属于V类水,1个点属于Ⅲ类水。评价结果为矿区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资源化提供了依据,并为矿区水污染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藏北高原地区给水站快速选址的需求,从该区气象水文、地质环境和地貌条件出发,对给水站选址的遥感多指标评价模型进行了优化,减小了模型复杂度和遥感信息提取的工作量。采用模糊评价算法对各指标进行规范化,构建高原地区给水站选址多指标评价模型; 采用加权合成算法计算给水站选址评估指数。研究区实地勘查表明,选址评估指数的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该模型在高原地区给水站选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清锋  蒋波 《江苏地质》2012,36(1):80-85
鉴于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将水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建立了基于物元理论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苏州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全区42个浅层水样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优良,在北部和东部一带已遭受严重污染,局部地区水质有从Ⅲ级向Ⅳ级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北部一茶叶园区80个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Hg、As、Cd、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在MATLAB中应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探究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Ⅰ类与Ⅱ类样品比例为33∶7,土壤环境质量大多数为I类;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的相同率分别达到82.5%和80.0%,并分析结果有差异的样品,发现支持向量机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说明该模型适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英东地区含油储层井段长、非均质性严重、传统渗透率模型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精度要求这一矛盾,在综合试油、MDT资料,深入分析油、气、水、干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流动带指数按照“单元化分类评价”的思路分地层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表征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性参数下渗透率流动带指数计算模型。工区实际生产资料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流动带指数渗透率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相对误差低于25%,绝对误差也能控制在半个数量级以内,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非均质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符合储层实际情况,能够满足油藏描述及生产的需要,对该地区后续长井段复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后期层间吸水矛盾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福荣  刘中培  李俊 《水文》2012,(4):67-70
采用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6年的水环境监测数据,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七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分别应用灰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石头口门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详细介绍了两种评价方法评价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2006年水库的水质总体属于Ⅲ类,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但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有必要提出污染防治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准确掌握煤岩力学性质对储层改造及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层位,建立以多测井参数为基础的煤储层横波时差预测模型和以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为依据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弹性参数法对研究区内煤储层脆性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单井中煤层脆性指数受“边界效应”影响明显且分布具有区域性;脆性指数与煤体结构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以脆性指数为依据的煤体结构划分标准;脆性指数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为负相关关系;四维地震裂缝监测结果显示碎裂结构煤压裂效果最好,原生结构煤次之,碎粒结构煤最差;最后,以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为主要评价参数,预测了区块内煤层气开发地质有利区,为煤储层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