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近年来,广东省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三旧改造。三旧改造的核心就是让利,鼓励原土地使用者进行改造,政府只是引导,市场运作,通过规划引领。二是耕地保护,解决广东的占补平衡问题。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奖励。三是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强化规划和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4日,广东省政府重磅发文:《关于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消息一出,南粤为之振奋,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三旧"改造缘何再次"激起一汪春水"呢?"三旧"之"福"2008年以来,发轫于广东的"三旧"改造充分彰显了政策威力,成为消化低效用地,促进城市更新,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杀手锏",政策所到之处,一片片旧厂旧村被拆除,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落后产能腾笼换鸟,高新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如何让"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焕发生机,是摆在转型升级面前的巨大挑战。前不久,记者走进改革开放先行地、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广东,探寻当地正在进行"三旧"改造之路,解密当前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惑。8年节地13万亩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推广针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三旧’改造"一词来源于广东,也是国土资源部给予广东省的  相似文献   

4.
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在全省开展“三改一拆”工作,即“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房、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其中三项内容: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与旧村改造工作有关。一般村庄范围之内特别是建成区(城中村)规划范围之内,有相当数量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由于时间跨度大,拆违工作的难度相对也大。只有实行旧村改造,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安置、统一建设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拆违效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工作,乐清市“三改一拆”中的旧村改造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但该项工作目前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下面就旧村改造的相关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用地空间紧张。近年来,广州市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三旧"改造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了学习、借鉴广州市关于"三旧"改造工作方面的经验,提升宁波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效率,宁波市江北区通过多途径查询了解广州市在"三旧"改造方面的组织架构、政策规划、审批程序等情况,以期对江北区旧城改造,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等提供借鉴。"三旧"改造指的是旧城镇、  相似文献   

6.
3月6~12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肖建刚率调研组赴贵州、云南、广东三省考察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及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以下简称"三旧")改造情况。此次考察,是广西国土资源厅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借鉴外省成功经验,勇破"两难"困局的一次具体学习调研。在贵州省和云南省,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贵州省龙里县中铁国际生态城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区、贵阳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经十三届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首次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对破解改造中的动迁僵局将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办法》明确了"三旧"改造的类型以及规划、用地管理、收益分配等内容,提出"三旧"改造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尊重历史、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实施"三旧"改造项目,应当优先建设回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正酝酿重大突破。一是各地的丰富实践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机制加快创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各地节约集约用地涌现大量的创新实践。例如:广东通过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居改造,创新存量建设用地制度,充分盘活存量土地,既节约了土地,又拉动了内需,促进了转型升级,改善了城乡面貌,产生了很好的综合效应;上海提出"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五量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总结广东三旧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在全国十个省份近20个城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大戏拉开了序幕。大连市作为辽宁省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已经开始了方案编制和报送工作。应该说,大连是全国开始"城市改造"较早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4-24
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目前,广东已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完成拆旧复垦面积315万亩,改造农村泥砖房2.79万户,共落实泥砖房改造资金9.07亿元。广东省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的泥砖房等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整治、拆旧和复垦等改造方式腾挪出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1.
岳永兵 《国土资源》2013,(10):48-49
近年来,地方在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涌现出了广东“三旧改造”、绍兴“以亩产论英雄”、长沙新河二三角洲立体开发等一批富有成效的样本,为国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变化、土地管理职责的加重,在为土地管理事业提供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切实做到保护好耕地、保障好发展、化解好矛盾,成为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妥善解决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13.
辽沈大地     
《国土资源》2012,(12):62-63
沈阳皇姑区"三旧"改造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更好地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皇姑分局以促进陵东新城形成潜力区域为抓手,在全面调查、整理全区"三旧"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三旧"改造实施方案上报区委、区政府。12月4日,在皇姑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下发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把"三旧"改造推进陵东新城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全省地籍管理2008年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积极做好《物权法》修改后的政策衔接工作。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正式实施,必将对土地产权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地籍管理处2008年将着重对该法实施后产生的产权关系调整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家即将修订的《土地登记规则》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相关政策,做好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政策衔接。  相似文献   

15.
《浙江国土资源》2013,(10):28-28
河北省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决议》提出,各级政府要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全部收益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并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不低于20%专项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决议》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重点抓好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民居节能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实事。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20年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坚持不懈,想方设法开展"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为普及土地管理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作出了贡献。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我们邀请部分基层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谈谈对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的理解及今后如何围绕主题搞好"土地日"宣传。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国土资源》2014,(9):22-22
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落实相关土地政策,鼓励依据城乡规划在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山西省提出,要将文化企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符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文化产业项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和省对地方棚户区改造的要求,鹤岗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于2008年初启动。鹤岗市国土资源局也将加强棚户区用地管理列入七项管理创新工作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棚户区改造用地现状和供地方向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政策评价就是指对土地政策的实施效果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和判断,从而不断修定、补充完善、调整或取消土地政策.土地政策重在落实,开展土地政策评价是栓验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途径;但是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土地政策评价仍然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落实相关土地政策,鼓励依据城乡规划在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山西省提出,要将文化企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符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文化产业项目,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