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测井环境下自然电位形成的原因,对氧化还原电位、扩散吸附电位、过滤电位等自然电位异常曲线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用二个实例介绍了重锤蚀变及工业游散电流对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如重锤蚀变所测曲线等效于叠加一个"底部梯度电极系"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自然电位曲线与视电阻率曲线具有相似性,而工业游散电流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锯齿状干扰。针对上述二种干扰对实测曲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在测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林家辉  李水明 《铀矿地质》2001,17(5):295-297
本文介绍了寻找地下共电电缆故障点的直流充电电位法及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吕守航  杜立志  姚仁  王杰  常高奇 《世界地质》2017,36(3):995-1000
为研究井地电法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时电场的分布规律,笔者对室内水槽固定位置的低阻体(铜板)直接供电,并对充电低阻体形成的电场在地表的电位分布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方向电位分布特征,及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电位梯度曲线,分析异常体不同方向上的电位梯度变化规律,确定该低阻体的边界特征。模拟实验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的边界会出现明显的拐点,与电位分布图的对比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边界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异常体边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马安丽 《地下水》2011,(4):82+135-82,135
自然电位测井是沿井身测量岩层或矿体在天然条件下产生的电场变化的一种测井方法。阐述了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曲线形态及其性质,并根据自然电位曲线有效地划分出咸淡水界面。  相似文献   

5.
灌注桩钢筋笼内部的磁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有限长直立圆柱体内部的磁异常特征,结合模型桩试验,研究了灌注桩钢筋笼内部的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钢筋笼内部钻孔中的磁异常Za 垂直分量总体上呈现"两峰夹一谷"的特征,钢筋笼中部呈宽缓的马鞍形负异常,钢筋笼底端位置对应磁异常从极小值转变为极大值的拐点,相应梯度曲线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6.
在石油、煤田及金属矿勘探中,自然电位测井能够用于渗透性地层划分、地层水电阻率确定、地层对比和沉积相分析等。由于受钻孔内环境、地面电极环材质和探管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存在基线漂移、分辨率低、干扰大等问题,尤其是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漂移,影响了测井曲线的质量,降低了测井曲线的解释精度。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的自然电位曲线基线漂移校正的方法,对地浸砂岩铀矿成矿预测和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桩工程施工中,传统工艺方法是在地面上专门制作钢筋笼,然后吊运、安放在桩孔内。这对大直径超深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来讲十分困难,难以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在孔内直接制作钢筋笼新的技术方法,将钢筋笼制作、安放工序在桩孔内直接同步完成,省去了大直径钢筋笼的吊运、安放工序,很好地解决了地面制作大直径钢筋笼的特殊支撑、加固以及吊运、安放过程中的变形等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确保了工程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广泛应用在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中,近年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地区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效果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文章阐明了自然电位的形成机制并分析了自然电位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在测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自然电位曲线受干扰的原因,如地面电极环材质和探管结构及其解决方法。结合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实例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特点,提出了多次测量和基线拟合-差值方法校正自然电位曲线的方法。经验证文中所提出的措施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自然电位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干扰和基线漂移问题,对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盛勇  黄传杨 《安徽地质》2008,18(3):226-228
分析电磁场理论,利用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充电法原理,提出一种通过测试桩体内电场强度及电位的变化确定桩钢筋长度的创新方法,并在工程实际中加以验证。实践证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有效,可作为一种检测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后插钢筋笼法成桩就是先施工素混凝土桩,然后再用专用设备插入钢筋笼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其施工工艺、配套设备、机具、施工要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TEM法在寻找煤矿突水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质勘探中,TEM法体积效应影响小,探测深度大,对低阻反映灵敏,因此,其作为一种物探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TEM法在煤矿突水巷道勘探中,曲线形态为高电位单峰异常,这个特征用于煤矿充水巷道探测准确度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在研制WJH多功能电位分析仪硬件基础上所设计的测试系统软件,它结合电位分析的原理和数理方法,采用汇编语言和BASIC语言设计出两次标准加入法、计算法、增量法、减量法、电位滴定法、pH测定、绝对mV值测定等10种测试方法的系统软件,实现了测量、计算、结果处理、CRT显示、打印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双电层结构对研究黏土力学特性、冻土水分迁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黏土颗粒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的影响,借鉴Gouy-Chapman-Stern双电层理论,基于Nernst-Planck方程和Poisson-Boltzmann方程,利用数值软件COMSOL定量分析了温度、浓度、颗粒尺寸、颗粒形状以及溶液相对介电常数对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温度对电势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温度以及Stern层厚度增加,黏土颗粒表面电势和Stern电势均增加;而随着溶液浓度以及相对介电常数减小,表面电势值增加;在矿物成分、表面电荷密度以及颗粒形状确定的情况下,尺寸对于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的影响不显著;但颗粒的不规则形状对电势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当颗粒形状存在夹角时,夹角处的表面电势远大于其他位置,且夹角越小,夹角处表面电势值越大。  相似文献   

15.
选频法是音频大地电场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应用说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的有效性,并对选频法测深极距(MN)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开展对比分析和初步理论研究。首先,采用水平交变电场、交变磁场共同作用下的均匀半空间中低阻导电球体简化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选频法测深曲线开展正演计算;然后,对选频法在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用中的131口钻井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98口钻井的钻探情况开展详细列表统计分析,对比研究测深曲线异常处MN极距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表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效果明显,是一种确定浅层地下水井位的有效方法;同时,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选频法测深法异常曲线处MN极距的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存在1∶1的近似关系,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浅层(<200 m)天然电磁法勘探中,天然电场观测值的大小除了与大地的电阻率、信号的频率有关外,还与电极距大小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议电法找水中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GY北部山前地带及河北TX西北部山区等环境条件下,采用电法找水,不应过分依赖于低阻岩带或灰岩溶隙选定井位,特别是电测深H型曲线,如低阻出现深度较浅,且未出现低阻平直段,曲线尾部又近于45°渐近线,则可能是浅层的亚粘土、砂质粘土形成的,不具备成井条件;而A型曲线如在深部(200~350m)出现高阻平直段,则可推测为基岩深部的脉状裂隙水反映。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确定钻井点位是可行的,对于在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寻找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与无穷远电极向地下供电产生电场分布的特点,通过检测地表电位差的分布,可以确定地下单点电极(或多点电极)的埋深,从而达到检测混凝土管桩桩长的目的.结合工程项目,对预应力管桩的实际桩长进行了检测,电测井测试对比检验说明检测是成功的.用电法检验工程桩桩长,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难于有效、精确检测多节预应力管桩实际桩长的困难局面,可有效发现工程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18.
Surface measurements of the atmospheric electrical parameters like Maxwell current, electric field and conductivity studied at the Indian station, Maitri (70.75° S, 11.75° E, 117 m above mean sea level), Antarctica, during austral summer have been analyzed for the years 2001 to 2004. A total of 69 days were selected which satisfied the ‘fairweather’ conditions, i.e., days with absence of high winds, drifting or falling snow, clouds, and fog effects. The diurnal variation curve of electric field and vertical current averaged for 69 fairweather days is a single periodic with a minimum at 03:00 UT and a maximum near 19:00 UT,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arnegie curv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se measured parameters has a high value (more than 0.9) for all the days. During fairweather days the measured current and field variations are similar and hence it is clear that the conductivity is more or less stable. During magnetically disturbed days, the dawn-dusk potential drop has clear influences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and it modifies the conductivity. Apart from the day-to-day variation in low latitude thunderstorm activity, there are diurnal, seasonal,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nd the currents, as well as solar influences on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olar and geophysical phenomena like solar flares, geomagnetic storms and substorms on the global electric circuit.  相似文献   

19.
董建忠  沈斌 《探矿工程》2017,44(2):82-85
通过对哈尔滨地铁2号线工人文化宫站地下连续墙钢筋笼长度及厚度的研究,工程钢筋笼长度长,厚度小,整体刚度小。介绍了采用15点起吊的吊装技术,并通过对其吊点、钢丝绳、扁担等参数的验算与选择,提供了一种经济、合理、科学、安全的吊装方法,对类似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