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万全井近五年来水位由趋势性下降转向趋势性上升的全过程,认为这不是地震前兆信息,而是一种非前兆应变信息。万全井水位持续两年的下降现象,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条件下,地壳弹性储量消耗引起孔隙水压降低的结果;持续半年多的水位转向是由于万全地震的影响,使充水断层改善了导水性能,从而引起水量、水头的变化;近两年井水由加速上升转向高值平稳的发展过程是在荷泽地震及一些较远的大震的远场效应作用下,使充水断层的导水性能进一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曹新来 《山西地震》1989,(3):39-40,42
对容_1、雄_(101)井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牛驼镇凸起与南孟潜山、雾迷山组是地下水的连通体,得出雄_(101)和容_1井水位动态受南孟油田注水、开采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靖西5.2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粤桂琼流体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梳理,认为该台网最显著的映震特征是趋势性和群体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条断裂带或同一组平行的断裂带上多井水位出现同步(或准同步)长期的背景性趋势异常、中期的年动态畸变异常和震前半年的高水位异常,且水位年动态畸变与累积重力异常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叠加性。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水位应力反演显示,3次地震前压力增强、孔隙度减小、渗透系数增大、水位上升,均符合水文动力学机制,表明粤桂琼流体台网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震前水位年动态畸变及加速上升是区域应力增强的表征。综合分析认为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反映灵敏,具备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此文原载美国《科学》(SCIENCE)207卷第4433号.文中介绍了震前水氧前兆效应的一个较为可信的实例,并对水氧观测点的选择提出了有益的经验.作者认为地下水氧含量的异常作为趋势性和临震的前兆仍是可信的,但并未提出把类似的异常作为预报地震的依据,而认为是用以研究的一项资料累积工作,这种态度似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黄海的季节性酸化现象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和2015年开展的涵盖四季的黄海碳化学调查,研究了水柱溶解氧和碳酸盐体系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调控.结果表明,黄海表层以下的冷水团持续积累群落呼吸产生的CO_2,造成夏、秋季调查区域1/3面积上的底层海水文石型碳酸钙饱和度(Ω_(arag))达不到1.5,对钙化生物的生存与发育构成严重威胁.按照21世纪中叶大气CO_2增量的预测值同步提高黄海底层海水的CO_2逸度,计算得出2050年前后黄海夏、秋季底层水Ω_(arag)不足1.5的区域将比现在扩大55%(夏季)和33%(秋季),届时黄海将有50%左右的海底面积在夏、秋季被Ω_(arag)不足1.5的季节性酸化水体所覆盖,甚至开始出现Ω_(arag)低于1.0的底层海水,相应的总氢离子标度pH为7.85上下(夏季)和7.80上下(秋季).本研究再次说明,黄海冷水团区域可能是中国近海最先遭受海洋酸化潜在负面影响危害的海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硫化物的映震特征及其映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概述了硫化物监测点的水地质及硫化物的来源和存在形式,并结合近二十多年的震例,分析和总结了硫化物的映震特征。表明硫化物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即硫化物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硫化物由高变低(靠近背景值)的过程中。并对硫化物异常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硫化物在生成过程中明显受孔隙压力(压强)的影响,这也是硫化物具有一定映震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山西断裂带活动趋势与动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 6期复测资料 (1996~ 2 0 0 1)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趋势及动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现阶段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 ,南段向东运动 ,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 ;但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 ,断裂带从南到北在垂直方向上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分量为 3mm a左右 ;该带的南北向伸展运动量也只有 1mm a ,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 (2 )趋势性运动所反映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 72°。 (3)每年间的活动性质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 ,并偏离趋势性活动 ,由此所推算出的应变场参数不能反映基本应力场的物理特性。 (4)高频运动 (每年的 )不但存在而且复杂 ,强度是趋势运动的数倍。 (5 )无论是长趋势性活动还是每年的活动都看不出区内任何一条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动(包括走滑运动 )。趋势性运动结果不仅验证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南强北弱”的基本特征 ,而且一直持续到华北腹地。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差异活动可能说明板内各块体之间的差异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渐变来完成的 ,并不是以某一条断裂或狭小条带为界的突变过渡来实现的。动态活动明显存在则可能表明 :(1)在基本应力场的大环境下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 (2 )由于介质的物性存在着差异 ,区域应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北地震带强震频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甘东南地区被认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之一。2013年7月22日岷县6.6级地震发生在这一区域,本文对岷县地震前后甘东南地区地下流体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岷县地震前距震中300 km内的一些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和同震响应。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响应等几个方面对甘东南地区的水氡、水温、水位、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出的中期异常效果较为理想,震前7-32个月各测点资料开始出现异常;震前几个月地下流体资料出现了上升速率加快、趋势性上升、下降及与正常形态不一致等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0.
以2004年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Ms5.9地震为研究对象,对震中区域的地震活动参量b值进行时间扫描计算,Ms5.9地震前b值表现为高值回落;在选取的时空范围内,计算出震中区域平均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Ms5.9地震前波速比变化过程为下降一持续低值一回升发震,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趋势性上升,分析认为:可以把波速比的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震前变化规律作为同一区域未来地震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延寿台水温井的观测条件与环境,分析了该井观测到的多次同震水位变化以及伴随的深层水温变化,并且水温多是上升,震后一至数小时后又恢复。由于井水振荡使水受到扰动,导致不同深度不同温度水的混合,从而造成同震水温变化的弥散模型,而后由于水的热传导作用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缪阿丽  叶碧文  张艺  瞿旻  高力 《中国地震》2018,34(2):350-363
归纳总结了安庆M_S4.8地震、高邮-宝应M_S4.9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讨论。结果显示,这2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比较相似。在时间进程上,都表现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与短临异常的配套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中期趋势背景阶段,水位异常均表现为震中附近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上升,而震中外围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下降的特点。且转折上升的流体井在空间上的分布方位与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一致。在短临阶段,异常均表现为先向外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水位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分布可能受区域应力场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格局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应力作用下层状砂岩电阻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是在室温条件下对兰州河口砂岩进行了单轴加载,在与加载方向平行、垂直和成45°角的方向上观测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主要的实验结果是: (1)垂直层理加载时电阻率ρ_(?)(平行于加载方向)和ρ_(?)(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上升—平稳—下降。(2)平行层理加载时电阻率ρ_(?)和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不论平行或是垂直层理加栽,在与层理面45°角的方向上的电阻率变化均较小。本文还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由于这种砂岩的放大因子较小(10—10~2),所以不适宜做地电台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兰州地震研究所王长岭等同志的文章中提到的在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前松潘川主寺水氡和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前姑咱水氡均有几年的趋势性升高异常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又对四川省水氡、地磁、地电、地倾斜、磁偏角、重力和短水准测量等7种前兆手段从1970—1980年的年平均值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前兆资料的多手段、多台点、大范围和长时间出现的上升(或下降)变化与强震的形成和发生似乎无明显关系,而在长期上升(或下降)背景上出现的变化,作为畸变,才可能与强震有关。文中还对引起前兆资料的长期规律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理塘毛垭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塘毛垭温泉现场实地考察,对毛垭温泉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泉华层堆积层的组成、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毛垭温泉属于义敦—理塘、理塘—德巫活动断裂带上出露的构造上升泉,断裂带构造裂隙为温泉水通道;温泉水的来源是中深层循环热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冷水混合体;其水温水量的变化受区域构造应力的控制,它的变化能反映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观点,从地震地质角度,对强震预报提出了某些看法。并认为,基础工作是查明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关键是研究地壳应力场活动特征,大地震趋势性前兆对预报强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监测泉点的水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6年来的震例,分析并总结了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一趋势性下降(或突降)一恢复到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流量测值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地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泉流量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区地震活动起伏特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探讨青海地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认为目前该地区处于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时段,未来1~2年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另外从区域垂直形变场、区域应力场的转变,以及青海东部地区地下水趋势性下降等资料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地震活动起伏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GDGTs)是陆地和海洋环境中古环境和生态定量重建的重要工具.目前对陆地土壤GDGT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对暖湿和冷干气候区,冷湿条件下GDGTs对环境的响应尚不清晰.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冷湿气候条件的长白山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长白山不同海拔土壤GDGTs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指标对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长白山冷湿气候条件下,由古菌iso GDGTs分布反映的长白山不同海拔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古菌群落结构对温度指标TEX_(86)产生影响;此外,温度季节性对TEX_(86)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细菌5-甲基br GDGTs的甲基化指数MBT′_(5me)及MBT_(5/6)与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温度关系不显著,说明MBT′_(5me)及MBT_(5/6)指标可能并不适用于冷湿环境下的温度和海拔重建.6-甲基br GDGTs甲基化指数MBT′_(6me)、环化指数(CBT、CBT_(5me)、CBT_(6me))与甲基位置异构化指数(IR_(IIa′)、IR_(IIIa′))都与p H呈现显著相关性,表明这些指标在冷湿条件下仍具有反映土壤p H的潜力.不同地区的MBT′_(5me),MBT′_(6me)组合与典型气候型(冷干、暖湿、冷湿和暖干)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冷湿条件下MBT′_(5me)值较小(0.65),而MBT′_(6me)值较大(0.55),表明MBT′_(5me)-MBT′_(6me)联合具有指示古气候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初探水库地震的形成机理及其诱发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库水诱发作用和水库地震成因分析,认为水诱发地震必须具备两大环境因素:库水渗透——储积条件和发震构造背景。作为例证,文章还具体讨论了湖北丹江口水库地震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效应。最后给出了水库地震诸诱发因素的组合图式以及研究水诱发地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