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古地磁学导论》评介刘椿撰写的《古地磁学导论》一书于199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占地磁学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书共分四章,在第一、二章中,作者概述了古地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研究历史,总结了最近三十多年来古地磁学的主要成  相似文献   

2.
古地磁学的研究已成为人类了解地球演化的一种手段。过去磁场的记录: 岩石的磁化强度记录着岩石获得磁性时的地磁场方向。我们借助于它可了解过去地磁场的性质,确定取样处过去地磁场的磁极。古地磁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测定原生磁化强度。次生磁化强度本身意义不大,但它可帮助把岩石磁化历史与地质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古地磁解释。古地磁地层厚: 地磁场的翻转是形成古地磁地层学的基础。因为全球磁场同时翻转,提供了全球时间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所出露的前寒武纪主要地层的古地磁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磁的视极移路径,并与华北地台已有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古地磁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外古地磁学者在青藏高原获得了一大批古地磁数据,从构造古地磁角度,重建了青藏高原诸块体(喜马拉雅、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探讨了上述块体碰撞所造成的青藏高原陆内构造缩短量和变形模式。本文对近30年来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重建了中、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闽粤晚白垩世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地磁学数据具有廊的重合性,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地磁倾角42.9°,地磁极位置北纬79.4°,东径210.3°;广东;古地磁偏角10.7°,古地磁倾角44.0°,古地磁有位置北纬80.1°,东径193.4°,该古寺磁学数据反映了中国华南地区自晚白垩世至今曾经厍过  相似文献   

6.
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纪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系采集古地磁样品01个,经测试得出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24.75°,古地磁倾角为48.14°,古纬度为29.16°N,为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末期边南移、边顺时针旋转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年纹层发育的湖泊沉积物可以提供独立的、绝对定年的时间标尺,为重建高分辨率的区域古地磁场长期变化主曲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基于长而连续的湖泊沉积物年纹层时间标尺建立的区域磁偏角和磁倾角长期变化参考曲线大大增强了岩芯对比和古地磁定年结果的精确性。此外,满足特定条件的湖泊沉积物还可以提供古地磁场强度长期变化的记录并有助于反映宇宙成因核素(如^14C、^10Be等)产生速率的变化、太阳活动等信息;目前,湖泊沉积物纹层年代学时间标尺及古地磁研究程度较高的主要是瑞典、芬兰和北美一些地区,区域古地磁场长期变化主曲线的地理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长序列的、连续的年纹层发育的湖泊进行古地磁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仪器观测记录以前的地磁场行为。  相似文献   

8.
述评:Rodinia超大陆拼合和裂解的古地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期,关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问题,随着地质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提出新的见解。Weil等(1999)重新汇编了劳仑、波罗的、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和卡拉哈里克拉通1100-800Ma定年较好的古地磁极,并做出新的重建。南美(圣弗朗西斯科)首次获得古地磁重建位置。Powell等的研究使卡拉哈在Rodinia的位置更加清晰。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大印度、南极洲)的古地磁研究更加深入,厘定了澳大利亚与劳仑裂解发生在750Ma前,不是先前的720Ma。地质和古地磁研究认为南极洲东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块,而是由三个古陆块组成。大印度(包括印度、马达加斯加等) 也离开澳洲。这动摇了东冈瓦纳为统一的古大陆的假设。西伯利亚在Rodinia中的位置也在争论之中,依据古地磁至少有三个位置。总之,关于Rodinia超大陆构成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古地磁证据支持;同时新元古全球统一超大陆的存在也受到质疑。文中重点评述Rodinia超大陆拼合和裂解的古地磁检验,以及以此进行的全球主要大陆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前言国外运用古地磁学除在研究地质年代学、地层学和大地构造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外,在预测矿产,研究矿床成因及磁测资料的地质解释方面,也获得某些可喜的成果.古地磁学将有可能成为地质找矿中的一种工具.我国把古地磁用于地质矿产勘探方面所做工作还不多,这里介绍的鞍山弓长岭铁矿区所做的古地磁工作,虽获得了一点效果,但还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几年受理的古地磁基金项目,概括地分析了我国古地磁学及其在研究岩石圈构造演化中的基本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学科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质力学学报》2020,26(4):封二-封三
正一、实验室简介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63年李四光先生亲自指导创建的国内第一家古地磁实验室;2008年被批准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古地磁重点开放实验室";2012年通过专家评估,被批准建设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通过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验收,是自然资源部系统唯一以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研究为特色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十余年来,我国古地磁学工作者曾对南方震旦纪地层以及北方蓟县的元古代地层做过一些古地磁学测定,并且对某些地质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对再早一些时期岩石的古地磁学研究仍属空白。地球的基本磁场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它的参量必然反映地球的内部特征。按照地磁场的轴向地心偶极子假定,古地磁学的典型研究成果——视古地磁极移动轨迹应与地壳的构造发育演化过程有着内在的联系。太行山区是华北地台中、下元古界一个颇为发育的地区,本文简要报道作者对分布在该区地质年龄约为-2300百万年至-1650百万年的滹沱超群和长城系的古地磁学初步测定结果,并结合太行山区元古代早期和中期的大地构造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文治 《华北地质》2001,24(4):222-236
近期 ,关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重建问题 ,随着地质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提出新的见解。Weil等 (1999)重新汇编了劳仑、波罗的、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和卡拉哈里克拉通 110 0~ 80 0Ma定年较好的古地磁极 ,并做出新的重建。南美 (圣弗朗西斯科 )首次获得古地磁重建位置。Powell等的研究使卡拉哈里在Rodinia的位置更加清晰。东冈瓦纳 (澳大利亚、大印度、南极洲 )的古地磁研究更加深入 ,厘定了澳大利亚与劳仑裂解发生在 75 0Ma前 ,不是先前的 72 0Ma。地质和古地磁研究认为南极洲东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块 ,而是由三个古陆块组成。大印度 (包括印度、马达加斯加等 )也离开澳洲。这动摇了东冈瓦纳为统一的古大陆的假设。西伯利亚在Rodinia中的位置也在争论之中 ,依据古地磁至少有三个位置。总之 ,关于Rodinia超大陆构成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古地磁证据支持 ;同时新元古全球统一超大陆的存在也受到质疑。文中重点评述Rodinia超大陆拼合和裂解的古地磁检验 ,以及以此进行的全球主要大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地史时期古地磁场的性质问题很早以前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大量的世界性的古地磁研究证实了磁场的倒转是全球性的周期性现象,而且几乎整个显生宙都很明显.由于这种现象是世界性的,有一定的时间范围,所以同一时代的岩石就具有相同的极性.只要准确地测定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获得古地磁场正向、反向的时间序列,即极性年表,就能应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目前古地磁研究已成为研究地层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沉积学的研究,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谈谈古地磁学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供大家参考。 1.古纬度测量古地磁研究可以为古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定量的古纬度值,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也是沉积学应用古地磁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用古地磁方法可以简便迅速地得到定量的古纬度值及其长期变化。将岩石样品进行退磁分析处理,得原生磁化方向,就能获磁倾角I和磁偏角D,依据公式tgI=2tgP,即可求出古纬度P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并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古地磁与板块构造研究室负责会务的第四届全国古地磁学会议于1989年11月2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8个单位103名代表,代表中除老一辈及中年科学家外,还涌现了一批刚从国内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为会议增添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新生代地层51个采点古地磁样品系统的古地磁测试,获得了研究区新生代较可靠的古地磁数据。尽管上述研究剖面因为单斜地层无法对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进行褶皱检验,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其地理坐标下平均的高温特征剩磁方向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和田朗如乡古近纪、策勒恰恰古近纪、叶城柯克亚乡新近纪剖面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具有正、反2种极性,由此,我们认为以上剖面的高温特征剩磁很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古地磁数据,认为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下,塔里木地块西缘地区(帕米尔高原东北缘)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相对欧亚大陆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构造旋转作用(1°~1.6°),而始新世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则发生了明显的逆时针旋转(22°~38°),该地区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可能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新生代以来的右旋走滑作用有关,而在帕米尔高原以东则主要以沿大型走滑断裂的走滑作用为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古地磁工作和地磁极性剖面对比,基本解决了山东淄博凤凰山组的时代和二叠、三叠系界线。根据岩性和古地磁极性特征,将凤凰山组支解为石千峰组和昆仑镇组,分属于二叠系和三叠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古地磁事件与生物绝灭事件之间存在某些对应关系的观点,认为地磁倒转事件与生物绝灭事件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本文根据大陆黄土及湖沉积物的磁性和深海发现的细菌磁性化石所提供的古地磁资料,提出某些古地磁突发事件与土物绝灭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及地磁场强度的变化对生物门类影响的选择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北美洲的考古磁学数据库是采用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辑完成的,该数据库中现有1875个古地磁方向和151个古地磁场强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