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06,32(11):128-128
21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本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八位院士和几十位著名大气科学家,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总结了大气科学各个领域在20世纪的重大研究成就,而且还根据国际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大气科学研究的需求以及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优势,提出了新世纪初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与前沿课题。16开定价:35.00元天气预警系统技术基础及设计王玉彬等编著本书根据国…  相似文献   

2.
《干旱气象》2022,40(1)
2022年1月13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及甘肃省气象局第七届大气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于兰州大学召开,就大气学科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各单位代表老师、研究生等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3.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气象》2019,(7)
正《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李崇银院士从事大气科学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该书收集了李崇银院士及其学生依据国家需求在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发表的综述文章和在大气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论文。可供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5.
大气科学的世纪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大林 《气象学报》2005,63(5):812-824
今天的大气科学已从20世纪初经验的阐述转变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客观定量化的一门数理学科,其发展步伐在近50年来不断加快。文章回顾了近百年来大气科学在探测、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3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大气科学在21世纪的潜在发展作一展望。大气探测、计算能力和信息输送方面的技术进步无疑是近代和未来大气科学迅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些技术进步促使数值模式分辨率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实测和卫星等遥感资料在通过反演和同化进入模式初始条件和全球气象分析场,模式物理过程和参数化逐步趋向现实,从而使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水平持续提高。同时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许多气候子系统耦合模式的若干试验,大大提高了对造成气候变化和影响的物理、动力机制的认识;特别是对全球气温变暖,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ENSO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和过程的认识。近期数值天气预报则趋向于模式发展的统一、预报时效的增加和对有足够成员且有代表性的集合预报的日益重视。气候研究将致力于减少各物理和化学过程参数化、分辨率等因素在模式中的不确定性,逐步达到跨月、季节直至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合理预测。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地球-空间系统各变量的观测和预报将逐步数字化、自动化,人们可提前3~5 d得知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和地点的概率,人工影响天气等学科在21世纪将会有突破。同时,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地球-空间综合观测系统,发展能“包罗万象”的地球-空间-减灾的统一模式。然后综合利用大量观测和模式资料,及时掌握地球-空间系统中的各尺度变化规律,以确保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气科学教育,包括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位教育、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大气科学普及教育等多个方面,一直足世界各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科自身走向成熟,大气科学不仅建立在近现代物理科学坚实的理论和更为可靠和全面的观测事实之上,而且通过数值模拟和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对国内大气科学及相关机构进行广泛调研获取的数据, 重点从人才队伍、科研项目及科技论文产出几方面对国内大气科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气科学不断发展, 大气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日益增强。 大气科学队伍总量大, 人员分布广, 但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 基于调研数据还从计量学角度对大气科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国际热点以及国内需求进行了比较研究, 列举4个判据, 从4种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大气科学优先领域。 初步分析表明: 不论重视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和大气物理领域应是优先资助领域; 重视科学热点和科技前沿, 应优先资助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和天气动力学理论与天气预报领域; 重视发展需求与科技前沿结合, 应优先资助大气化学和综合探测系统与外场科学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8.
大气动力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如运用流体力学发展了环流理论;1930年代,应用波动力学发现了Rossby波。50年代初实现了基于正压模式的数值天气预报,因此动力学在大气科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自1980年代起随着气候和全球变化研究的进展,热力学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因为热力学因子对大气和地球系统的长期行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大气科学──纪念中国气象学会成立70周年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周秀骥 《气象学报》1994,52(3):257-260
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展望了大气科学在探测、预报、服务以及人工影响的体系与观念上可能产生的飞跃。指出大气科学应该成为全球系统科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并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波变换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增臻  石伟 《大气科学》1997,21(1):58-72
子波变换是在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它适宜于分析研究信号的局部性质。子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分析、图像处理、声音信号分析、分形、抽样、湍流以及大气和海洋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数学方法相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本文在简要介绍子波变换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给出子波变换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最后,讨论了使用子波变换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1《大气科学》创刊于1976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气科学》主要刊登: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短论和研究简报,有关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新动向、新问题的综合评述,有关学术会议的报道,书刊评介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2对来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6日我国旅美著名学者郭晓岚因病在芝加哥逝世,享年91岁。文中简要介绍郭晓岚的生平,并根据收集到的郭先生70多篇重要论文,总结了他数十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介绍了他对大气动力学中的不稳定理论、大气环流形成和大尺度热力环流理论、中尺度对流动力学和涡旋动力学理论以及低纬和热带动力学理论等方面的引导性和创新性贡献,还介绍了他的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以及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天气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从该文可以看出郭先生对大气科学研究和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5,9(2):186-194
一、引言,数值模拟研究在大气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气科学的对象是地球上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大气圈,大气科学研究就是认识自然界(大气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规律,达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利用自然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准确的天气和气候预报,二是提供合理利用气象  相似文献   

14.
《气象软科学》2007,(B05):54-74
自国家科学院在1958年第一次回顾了大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NAS/NRC,1958)以来,大气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发展壮大。随着大学、私企、和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研究领域的拓宽,新的通讯和计算设备的发展,以及其他机构、其他国家在业务、研究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对大气认识的提高,业务、观测和模拟能力的加强,大气科研已发生了改变。领域的拓宽,带来了重要的学术和科学发现,取得了直接的社会效益,比如由于天气预报的改善,受其指导的很多公司的经济损失减少。  相似文献   

15.
《大气科学》2004,28(2):i001-i001
一、作为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大气科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努力反映大气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刊登的稿件主要有: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6.
《大气科学》2004,28(3):i001-i001
一、作为大气科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大气科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努力反映大气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刊登的稿件主要有:反映大气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7.
钟青 《气象学报》2001,59(1):114
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年科学家第 56次活动以“大气科学若干前沿问题”为主题 ,于是 1 999年 1 2月3— 4日在北京中国科协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钟青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研究员、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谈哲敏教授担任本次活动的执行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高等院校、有关军事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的共 36位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常志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协学会部副部长、“青年科学家论坛”秘书长周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内外访问科学家来室短期工作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LASG)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是中科院首批边建设、边开放的实验室之一。1989年,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殷显曦  林海 《气象学报》1990,48(1):122-128
本文在论述大气科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国大气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为实现此总体战略所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它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本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同时也由于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Synergetics)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它们在大气科学中应用的进展。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非平衡统计力学在解释气候平均场、建立熵平衡气候模式、了解Lorenz系统的行为、研究大尺度大气运动的演变规律等方面都显示了它的科学魅力,在天气预报中的初步应用也展示了它的实用价值。这些似乎预示着新的大气科学分支——大气统计力学建立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