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近年来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找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迄今冈底斯带上的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蚀变及矿化年龄主要集中在30~12Ma,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晚碰撞伸展环境或陆内后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但是与碰撞背景有关的独立斑岩钼矿还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对沙让钼矿的多次考察和钻孔岩心的系统观察编录,主成矿岩体为花岗斑岩,强烈蚀变地段可达9km^2。根据矿床的含矿斑岩(花岗斑岩)、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脉系与矿化特征,认为沙让钼矿应归为独立的斑岩钼矿,产于碰撞环境的主碰撞阶段(55Ma)。并基于与同类矿床蚀变矿化范同、强度的对比和TEM、激电探测,矿化延伸可达800m深度.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沙让独立斑岩型钼矿类型的确立将进一步丰富冈底斯这一巨型斑岩成矿带的成矿谱系.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卫冲 《江苏地质》2013,37(2):292-300
安徽马头铜钼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地处下扬子断裂拗陷带与皖南加里东造山带的衔接部位,矿(化)体赋存于志留系坟头组砂岩与花岗闪长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上,钼矿脉充填于内外接触带的节理、裂隙中,铜钼品位较低.在对该矿床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借鉴矿床专题科研综合分析成果,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该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与钼、铜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区主断层、次生断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接触带附近发育的节理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坟头组砂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是主要的赋矿部位.从矿床的规模、有用组分品位、与斑岩体的关系、矿石以细脉状为主的构造、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判断,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赤峰敖仑花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巧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19-1027
敖仑花斑岩钼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北侧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敖仑花铜钼矿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中,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发育,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石英网脉极为发育,网脉的密度可指示矿化作用的强度。本文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从横向和垂向上测量石英网脉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蚀变分带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矿床的找矿标志,指导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肖畈钼矿床是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与矿床有关的小侵入岩为肖畈岩体.岩体分两期侵入,第一期为花岗斑岩,第二期为斑状花岗岩.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矿石构造有细脉状、浸染状及团块状.矿床成矿年龄为142 Ma.其与金堆城钼矿、南泥湖钼矿等斑岩型钼矿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可归为东秦岭-大别山钼矿带第2成矿期,是印支期后大别造山带构造体制从挤压收缩向区域性伸展的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5.
骆驼峰铜钼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类;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类为主,花岗闪长岩为区内主要含矿岩性;构造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地表及外围矿体以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为主,深部矿体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总体形成以含钼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外围为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从地表向深部总体具绿泥石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上铜下钼”的成矿模式,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对斑岩体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对比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找矿模型,为祁漫塔格地区乃至东昆仑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6.
千鹅冲钼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特大型钼矿床。产于桐柏—商城断裂带的北侧,矿体受断裂和隐伏花岗岩体控制。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及蚀变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钼矿,燕山期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敖仑花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西拉木伦河北岸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含矿岩体的成岩时代,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合花岗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对该矿床成矿岩体物质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35.0±1.0 Ma,为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锆石Th/U比值大于0.1,具明显的Ce正异常(Ce*为1.72~188.71)和Eu负异常(Eu*为0.05~0.57),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La和Pr含量很低,而Ce正异常,显示为壳源岩浆锆石的特征.纵观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时代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敖仑花钼矿床形成于大兴安岭成矿带140 Ma左右的锡多金属成矿高峰期,矿床形成于由挤压造山向碰撞伸展过渡阶段的构造背景.通过与西拉木伦河北岸新发现的钼矿床对比分析,认为天山-林西为重要的钼成矿带,这对提高该类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相似文献   

9.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成矿带,东起河南商城西到青海同仁.东秦岭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矿研究已较深入.近年来,在大别造山带北缘信阳地区和西秦岭北缘武山-夏河-合作及同仁地区也已发现一系列的钨、钼、铜、银等矿床(点),他们多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夕卡岩型及脉状矿床.我们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北缘钼钨铜银矿床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的综合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西秦岭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银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成矿带的东、西延伸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巨型跨单元的北西西向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金、银成矿带,简称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型钼钨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
辽西杨家杖子-八家子钼多金属矿成矿带钼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产于花岗质岩类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的钼矿床为夕卡岩型或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产于花岗斑岩、长英质或中性火山岩内的钼矿床多为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类型钼矿床在成因、分布规律以及成矿元素的分带性上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是主要成矿母岩.从成矿条件分析可确定,该钼多金属成矿带的找矿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11.
对姚冲隐伏斑岩型钼矿床成矿背景、产出特征、成矿时代、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成矿带西段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的中元古界蚀变片麻岩中,主要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矿床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辉钼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薄膜状、角砾状产出.通过姚冲钼矿床与邻近钼矿床及相关斑岩体、中生代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结合前人在大别山北麓的研究成果,将姚冲钼矿床成矿年龄限定在140 Ma左右的峰期内,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  相似文献   

12.
冀西安妥岭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妥岭钼矿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南端,与附近的野弧斑岩型钼矿等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文章阐述了古结晶基底、中生代岩体以及NNE、NW和近EW向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安妥岭钼矿是在斑岩型矿床基础上,叠加了主要沿NW向构造发育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复杂成矿系列的非典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述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矿床地质、构造、围岩蚀变及氧化带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通过与大黑山钼矿床对比分析,认为双杨树钼矿床与同一成矿带上的大黑山斑岩型钼矿有着极其相似的成矿背景:矿体均产在花岗闪长岩体或花岗斑岩体内;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的同熔岩浆。预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环境。明确了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矿带的成矿背景,成矿很可能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和(或)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文章根据收集到的中国东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差。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两个成矿高峰的时差分别为0~10.0 Ma和0~15.0 Ma;对于单个矿床,成岩_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 Ma,均值为4.1 Ma;从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递增趋势,这恰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客观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克峡希铜矿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西侧。矿体赋存于成群产出的辉石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小岩体组成的杂岩体中,受NE向密集剪切劈裂带控制。铜矿成矿经历岩浆晚期残余气液矿化和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二个阶段,早期为细脉浸染斑岩型,沿外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型,晚期为热液脉型,具有金、铜、钼矿化特征,空间上具有明显分带性,属于复合成因的斑岩型铜矿床,构成了本矿床的斑岩型金、铜、钼矿的成矿系列,预测具有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马鞍山沟钼矿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是一个与晚侏罗-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杂岩体中,杂岩体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明显,具有良好的钼多金属找矿前景。通过对马鞍山沟钼矿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的关系,认为近似呈环状分布的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矿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河南罗山母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灵 《矿产与地质》2011,25(5):380-384
母山钼矿属秦岭-大别钼矿成矿带河南境内重要的钼矿床之一,为一中(小)型以钼为主伴生铜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对蚀变分带、成矿流体性质、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找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栾川县石瑶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瑶沟钼矿床是东秦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钼矿床,在钼矿化范围内具有水系沉积物的Au,Pb,Mo,Ag异常和重砂的白钨矿、泡铋矿和自然金异常;钼矿化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带和NE向石瑶沟断裂带交汇处.矿区深部隐伏的花岗斑岩和围岩熊耳群都具有钼矿化;钼矿化体在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的扁豆体,矿体长1 050 m,宽450 m,...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石窑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在矿床中选取5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1.3±2.4~134.3±2.6Ma,等时线年龄135.2±1.8Ma(MSWD=0.18),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豫西熊耳山地区雷门沟、鱼池岭等钼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据辉钼矿Re含量(8.242×10-6~30.24×10-6)推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矿床为东秦岭-大别山地区中生代第三期钼成矿作用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