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枪马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带,该带是我国三大原生金矿成矿区之一.通过剖析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统计特征,综合应用数学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等地球化学数据研究方法认为:60-1脉最佳矿化指示元素为Au,重要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Cu-Pb-Ag-Bi-Hg;60-1脉单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b-Hg-As→ Cu-Ag-Bi-Au-Pb-Zn→ Mn-W-Mo;60-1脉为多矿体综合叠加构成并建立了60-1脉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依托主矿体ⅡAg-3在07线不同高程构造蚀变带中取样,对210多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ⅡAg-3矿体原生晕特点和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原生晕的叠加规律,得出了那更康切尔沟银矿ⅡAg-3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的综合特征: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Ag-Mn-Sn-As-Mo-Hg-W-Au-F-Bi-Zn-Pb-Cu,前缘指示元素为As、F、Hg,近矿指示元素为Pb、Zn、Ag、Sb、Cu、Au、Sn,尾晕指示元素为W、Mo、Bi、Mn。根据原生晕轴(垂)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矿床的26号脉及主要围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元素分析,结合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确定了各元素的分带标准;通过对26号矿脉(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总结出金矿(体)单一次成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对矿体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晕在空间上的叠加形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矿体形成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包括成矿构造叠加晕模式、预测标志及分带标准),利用该实用模式对矿脉深部以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提出了找矿预测靶位。  相似文献   

6.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原生晕及深部找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硕果  叶荣  王勇 《现代地质》2012,26(5):1086-1094
六梅金矿床位于广西贵港市龙山矿田福六岭金矿区,属于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分布。对矿山已开采中段系统采样,进行原生晕研究。矿床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六梅金矿床中Au、As为正相关关系,含量等值线在空间上吻合性良好,As可作为Au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u-Zn-Pb-Hg-Mo-W-Au-As-Ag-Bi-Sb,为"反分带"序列,显示出该金矿床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预测深部矿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北东缘,其赋矿围岩破碎溶蚀现象明显,地层和矿体产状难以辨识。为了准确圈连矿体,以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热液矿床原生晕找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西湾矿区钻孔岩石光谱样品进行测试,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研究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探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体圈连的指示意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As、Sb、Pb、Zn、Ag、Mo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16号勘探线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表明: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尾晕指示元素为Mo;轴向分带特征反映Ⅲ号矿体具"反分带"现象。轴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西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推测为多期次成矿或矿体沿倾向还有延伸。As、Sb、Pb、Zn、Ag、Mo的浓度分带特征对矿体的圈连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格里格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方法,系统研究了上庄金矿单个矿体、矿区等不同取样系统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上庄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及原生晕叠加模式在矿区范围内比较相似,因此,可利用典型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规律来指导矿床内深部矿体的预测.适用于该矿区-750 m以上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为B-(Hg W Bi)-(As Mn Co)-Zn-(Au Ag)-Pb-Mo.典型矿体原生晕叠加模式显示,沿垂直方向矿体间断部位原生晕出现头、尾晕同位叠加以及头、尾、近矿晕同位叠加2种情况,并均呈现出地球化学参数的剧烈波动.其中,前者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而后者则有可能既是深部有盲矿体存在,也是2个矿化带或大矿体间有小矿体存在的反映.依此认识对深部矿体开展了预测,部分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理论性分析后得到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其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分布混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其中轴向分带序列最后出现的Au和Ni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前缘元素Hg的出现,指示矿体向下的延伸空间较大。进一步对其轴向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对比,矿体由浅至深,地球化学参数具有"升—降—升"的变化特征,显示矿体在3 162 m中段往下还有很大的延伸性。通过对该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对比,建立矿体的叠加晕理想模型,为矿区深部及其周边小型矿床的评价预测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采集钻孔原生晕样,对锁龙金矿床进行详细的原生晕研究,利用C.B.格里戈良提出的元素分带指数计算方法,探讨了锁龙金矿床原生晕叠加轴向分带序列。经分析研究,其分带序列为W-Hg-Sb-Au-Ag-Pb-Zn-Cu-As-Mo,在2 600m标高时As/Mo值高,在2 500m标高时As/Mo值低,在2 300m标高时又高,反映了矿脉群经多次叠加,并预测深部有盲矿体。结合构造叠加晕特征,认为在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的79线—115线为锁龙矿区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庞家河金矿床地处秦岭造山带中西段的凤太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大草滩组,矿区构造类型多样,岩浆岩以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为主。以原生叠加晕理论为指导,在矿区18号勘探线5个不同标高,采集了10种成矿元素的分析样品57件,通过对成矿元素统计学分析、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计算及各成矿元素异常分带特征研究,认为在庞家河矿区的18号勘探线深部矿体有较好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东段,为一断裂构造控制的大型脉状金矿床。为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对该矿床的Ⅰ号、Ⅳ号、Ⅴ号、Ⅵ号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综合考虑矿区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元素浓度分带特征,结合因子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矿床的原生晕元素组合为:前缘晕——Pb、Ag、As,尾晕——Mn、Sn、Mo,近矿晕——Au、Zn;2采用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计算方法,获得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3条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Pb-Cr-Bi-Ag-As-Hg-Ni-W-Ti-Cu-Co-Mn-Sn-Sb-Zn-Au-Mo、Ag-Au-Zn-Ni-Sb-Co-Cr-Pb-Sn-W-As-Ti-Cu-Hg-Mn-Bi-Mo、Bi-Pb-AgAu-Cu-W-As-Sb-Ni-Hg-Mn-Cr-Co-Sn-Zn-Mo-Ti;3依据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以及前缘晕相对尾晕由降转升趋势,建立了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据此结合勘探剖面以及地质、物探EH4方面信息,最终圈定了3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60-170
四川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缘,处于滴痴山背斜的西翼。矿区发现了一条铅锌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甲黄沟群片岩地层的层间断裂带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显著的层控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对I号矿体6个中段的56件矿样的副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建立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Cu、Co、Ag、Sb、Hg,次要指示元素为Au、As、Mo、Ni、Bi、W、Sn。原生晕分布特征显示了单一期次成矿作用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Bi、Co,矿体下部及尾晕元素为Au、W、Mo、Cu。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Ni―Bi―Ag―Ba―Zn―Sr―Mo―Au―W―Co―Pb―Sn―Cu―Hg,出现反分带现象。地球化学参数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再变大,叠加作用明显,前缘晕元素Ag、Sb、Hg的含量在最下部中段有增大趋势,推测矿体向下延伸很可能再次富集膨大,膨大部位较远。建立了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结合成矿指示元素浓度分布情况,预测了矿体在深部呈囊状展布,在P08-P16勘查线向下可能再次膨大,往东西两端则有逐渐尖灭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160-161
四川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缘,处于滴痴山背斜的西翼。矿区发现了一条铅锌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甲黄沟群片岩地层的层间断裂带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显著的层控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对I号矿体6个中段的56件矿样的副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建立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Cu、Co、Ag、Sb、Hg,次要指示元素为Au、As、Mo、Ni、Bi、W、Sn。原生晕分布特征显示了单一期次成矿作用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Bi、Co,矿体下部及尾晕元素为Au、W、Mo、Cu。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Ni―Bi―Ag―Ba―Zn―Sr―Mo―Au―W―Co―Pb―Sn―Cu―Hg,出现反分带现象。地球化学参数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再变大,叠加作用明显,前缘晕元素Ag、Sb、Hg的含量在最下部中段有增大趋势,推测矿体向下延伸很可能再次富集膨大,膨大部位较远。建立了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结合成矿指示元素浓度分布情况,预测了矿体在深部呈囊状展布,在P08-P16勘查线向下可能再次膨大,往东西两端则有逐渐尖灭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龙门店银矿K4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为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表明,Pb、Zn可作为矿体主要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分析K4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发现矿体前缘和中部分别表现出明显的尾晕指示元素强异常和前缘晕指示元素强异常;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上述K4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了矿体原生叠加晕模型,并预测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909 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石英滩金矿田控矿构造与原生晕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石英滩(西滩)金矿,前人多认为是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近期在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矿田内东北夼、黄泥坡矿点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和叠加晕研究中,发现了石英滩矿区、东北夼、黄泥坡等矿点地下不同深度均存在隐伏矿体,而三个矿区(点)的空间位置恰又与矿田内一近似椭圆的古火山机构同位,且三矿区(点)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构造、成岩(脉)成矿和原生晕特征,石英滩金矿区发现有古火山热液通道.这些控矿构造和原生晕特征反映了该金矿田成矿的特殊性,对进一步寻找和预测该区相类似的隐伏矿床(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矿区现场调查、成矿构造分析,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区域性东西向挤压构造带是本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与横向断裂、斜向断裂交汇部位是有利赋矿部位。矿区铅锌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明显,上石炭统昂杰组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铅锌矿体与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常位于花岗斑岩体和碳酸盐岩接触面附近。矿区不同岩石Pb、Zn、Mn、As、Sb、Mo、Cu、Bi、Sn含量高,变异系数大,可作为找矿指示元素。元素分布型式显示成矿元素Pb、Zn、Ag、Mn具特征的双峰式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由矿石结构特征和元素组合分析表明,本区铅锌成矿具多阶段性,多期矿化叠加造成矿化富集。原生晕剖面和元素分带研究表明,斯弄多铅锌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r-W-Co-V-Ni)→(Ti-Ba)→(Pb-Ag-Au-As-Sb-Cu-Bi)→(Sr-Zn-Mn-Mo-Sn)。作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位于中下部,与主成矿元素重叠,结合矿区控矿构造分析,推测矿区下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20.
代力 《地质与勘探》2013,49(2):236-249
四川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构造带中段,是与绒伊措岩体密切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对夏塞矿区1号矿体9个中段采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建立剥蚀模型等方法,系统详细地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1号矿体原生晕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Ag、Pb、Zn、Cu、Sb、Hg、Cd、Sn,次要指示元素:Bi、W、B、As、Au、Mn;(2)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Hg-Pb-Bi-Sn-Cd-Zn-Cu-As-Ag-W-Au-Sb-Ba-V-Mo-Mn,出现"反分带"现象;(3)成矿过程存在多次叠加,轴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曲折,出现多次转折,反应成矿过程复杂。综合各项特征,推测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