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明连  周立 《测绘通报》2012,(1):102-104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对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工程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力图探索卓越测绘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应用型测绘本科人才教育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文福 《测绘科学》2013,38(1):180-182
工程哲学是对工程的反思和工程造物的思辨,从而对工程造物的主体——工程师的素质提出了反身诉求。基于工程哲学的视角审视工程师的培养,反思工程教育则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测绘工程师培养现状,以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节点,从工程哲学的层面厘清了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实行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为了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中南大学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实践,从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环节,对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教学内容和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造就高素质卓越测绘工程师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后备工程师人才。本文结合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标准、培养模式以及企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为健全和完善工程类高层次测绘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结合"卓越计划",对测绘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计划、实践性教材、实践性教学措施、实践性教学平台、实践性教学师资、实践性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正式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测绘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7.
"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企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经验,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的方法,提出了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达到优化和完善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教材的建设、实践教学拓展平台建立、完善学业成绩考核机制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适应"卓越计划"背景下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卓越测绘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建设为主线,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为内容,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进行分析研究,达到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导师制度在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讨基于导师制度和导师轮换制度下的测绘专业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就导师轮换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作以详细论述,同时就实施该制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以论述,构建了基于导师轮换制度的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模式,对落实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